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车站站台乘降区宽度的简易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车站站台的列车停靠、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等功能,从乘降区的定义出发,分析乘客在站台上的动态行为和不同状态时所占的面积,并提出合理指标,从而对站台宽度进行计算。重点解决乘降区站台宽度计算的理念,以高峰小时段、每一列车、平均每一车门的上车客流作为计算客流的依据,探索简易计算方法。对换乘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车站高峰客流和换乘突发客流的新概念,以修正车站设计客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运量轨道交通与中低运量系统的互联互通,在一些城市的主城区与副中心衔接区域内逐渐显示出必要性。为此,有必要对既能停靠地铁列车又能停靠有轨电车的复合车站站型及线路布设进行研究。[方法]以不接入出入段线的地铁B型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案例,根据地铁和有轨电车间的接驳需求,分析了两种制式间无缝衔接的技术难点。从折返形式上提出了4种复合车站站型方案,分别为方案1(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2(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3(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方案4(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岛式站台、侧式站台的布置要求,进一步细分了各方案的组合方式,并对各种组合方式的车站布置型式、配线设置、折返方式、换乘距离等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复合站台站型及线路布置形式可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提供参考,为乘客同站台换乘两种制式轨道交通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也为有轨电车和地铁间跨线运行及场段资源共享等提供了线路条件。  相似文献   

3.
同站台对向换乘方式在方便乘客换乘的同时也增加了换乘站的运营管理压力。两条线路间列车的衔接组织直接影响线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在分析同站台对向换乘优缺点及影响列车衔接组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实际人员操作、列车运行不准点的影响,以优化换乘乘客的站台候车时间为目标,针对客流高峰时段和客流非高峰时段分别提出了列车运行图的优化方法。以青岛地铁五四广场站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以验证3种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这些优化方法节省了换乘乘客的站台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车站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4个平行换乘车站,对线网规划中一站平行换乘和连续两站平行换乘车站方案进行研究,对平行换乘车站应优先考虑采用同站台换乘方案,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和单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便于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而对换乘反方向列车的乘客不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宽,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单岛4线同台换乘车站可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也较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少、工程造价低,应该优先采用。由于一站同站台换乘车站只能解决一半的同台换乘客流,为了实现全部换乘客流的同台换乘,在线网规划中,应尽量规划连续两站同台换乘车站,以方便乘客换乘。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列车停靠站台时比较混乱的现象,提出采用模糊控制来使列车停在确定位置以便乘客上车的方法.基于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旅客列车停站设置方案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客列车停站设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客流换乘需求、列车停站等级、列车指定停靠车站、车站接发列车能力、停站数量对旅行速度的影响和列车最大停站数量.分析停站设置和客流换乘选择之间的博弈关系,将基于停站方案的多类用户均衡客流分配模型作为下层规划模型,将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小和列车停靠站数量限制作为上层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构建旅客列车停站设置方案优化双层规划模型.通过分析停站方案变动引起的目标函数变化,构造解的邻域,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的求解算法.对由某客运专线和既有铁路组成的混合网络测算结果表明;列车平均停靠3.68站,列车直通客流比例平均为65.24%;客流直达比例为65.23%,人均换乘次数为0.44次;旅客出行费用较初始停站方案下降了35.47%.运算结果合理,具有较好的优化质量,旅客的出行费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连续同站台换乘方式能有效节省换乘时间、提高通行效率,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计的先进理念。以武汉轨道交通2、4号线换乘站洪山广场站和中南路站为例,分析了连续同站台换乘方式的优点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乘客的宣传和引导、加强对换乘站客流情况的长期监测和实时监控、优化列车运行图、优化换乘站站内客流导向标志设计等应对措施,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中侧式站台作为上、下行双侧线路中站台的常见设置方式,在上、下行轨行区未完全隔离的情况下,站台轨行区相互连通,列车进出站台区域行车过程中信号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尤为重要。从站台门状态防护和紧急关闭状态防护两方面,考虑CBTC和非CBTC不同运营模式,结合对侧站台是否停靠列车的不同情形,针对本侧站台列车进出站过程中的信号系统防护方案进行研究分析,给出相关设计方案,为侧式站台信号系统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列车停靠的站台上,我们常能看到乘客与高速列车拍合影的情景。的确,外形美观大方,服务设施一流的高速列车,有足够的资本得到人们的喜爱!但外观漂亮的高速列车绝不是单纯的美术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铁路站台区域电磁环境是否满足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工频电磁场曝露限值,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并分析了站台区域工频电磁场的分布规律。针对接触网导线和整个站台空间存在的"大尺寸区域小尺寸元件"问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人体、接触网、列车以及站台的等效模型,计算得到站台上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结果表明,站台上电磁场强度与监测点到接触网导线对地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密切相关;列车对站台上工频电场屏蔽效果明显,白色安全线处人体胸部与头部电场的最大屏蔽系数分别为90.9%,74.5%;列车对站台上工频磁场屏蔽作用较小;无列车停靠时,头部的最大电场强度达到4 678V/m,接近ICNIRP导则规定的工频电场公众暴露限值5 kV/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铁同台换乘车站的研究可以得出,1个同台换乘车站无论采用平行双岛站台还是叠岛站台,都只能实现4个客流方向的同台换乘,而另外4个客流方向的组织需要通过楼扶梯绕行至另一站台才能实现。连续2个同台换乘车站组合可以实现两线间所有方向的同台换乘,从而为旅客提供最便捷的换乘服务,同时也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车站及区间实施条件、两线建设时序等方面分析这种组合模式的实施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灵活编组运营可以有效提高客流需求和地铁运力配置的匹配度,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发展趋势。通过客流量预测,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拟采用6车编组运营,但站台门系统同时保留4车编组模式,以应对未来4/6车编组混跑的需求。从列车门间距、列车停靠位置、站台门设计安装、站台门电气设备配置、站台门与相关外部专业接口定义等方面对4车编组、6车编组或4/6车编组混跑等方式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不同编组模式下站台门系统的设计安装建设方案和门控系统关键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采集北京地铁建国门车站内设施设备、列车运行信息,以及行人在车站内的疏散情况等数据,使用相关软件处理得到列车平均发车间隔时间、进站与出站客流特征,以及客流排队、上下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软件Any Logic进行建国门地铁站站台建模和仿真模拟,以换乘疏散时间作为统计指标,对换乘楼梯宽度进行适当加宽的优化设计研究。仿真分析表明,换乘楼梯拓宽至2.8 m时对客流换乘疏散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车站行车技术作业效率,保证车站行车作业安全,尽可能减少旅客站内走行距离和时间,保证发车时间相近的两列始发或通过列车尽量不停靠同一站台,提高车站既有行车设备利用率为优化目标,建立大型铁路客运站进路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子目标的权重,并构建启发式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通过对算法进行实例验证,得到了较优的列车进路安排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济南市轨道交通历山北路站为例,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地上及地下周边环境、换乘量等因素,并重点研究管线迁改、交通疏解以及周围既有建(构)筑物对车站建筑方案及换乘方案的影响,对车站平行换乘、同站台平面换乘、站台上下平行换乘、站台间的"十"型、"T"型、"L"型换乘及通道换乘等换乘形式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功能的最大化,并为其他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地铁双向同站台换乘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向同站台换乘车站在国外和香港的地铁线路中多有应用,但在国内地铁设计中尚属首次。提出双向同站台换乘的概念并阐述其换乘原理,指出同向同站台换乘站和反向同站台换乘站的确定是实现双向同站台换乘的首要问题,并以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为实例,对实现双向同站台的换乘、需重点考虑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十"字换乘、同站台平行换乘、"同侧站台"换乘、"出站"换乘以及"L""T""H"形换乘等地铁常用换乘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各种换乘方式在地铁实际运营过程中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地铁换乘站规划、设计、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设计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地铁车站设计中的缺点和问题:地铁的使用期为100年,车站客流量按建成后第25年预测,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距;站台上设2组楼扶梯,不利于乘客疏散和防灾;残疾人电梯不能直达地面,残疾人进出车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实践证明,高架侧式站台的使用效果不好;双岛4线式车站只方便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不方便,而单岛4线式车站对同方向和反方向换乘都很方便;由2个车站进行组合换乘,工程代价太高,应该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换乘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中重要的组成单元,是一条轨道线与另一条(多条)连接的枢纽,也是地铁线位稳定的锚固点。研究换乘站中较为复杂的单站同站台换乘站、双站同站台换乘站的换乘功能的优劣及其工程实施的难易,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地铁同台换乘站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的单站同站台换乘站、双站同站台换乘站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双站同台换乘站可以满足所有乘客的"零"换乘需求,对同向和反向换乘客流都较大的地铁换乘站,在投资允许及施工场地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应采尽可能的选用双站同台换乘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