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钢纤维含量RPC材料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单轴受压强度试验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不同钢纤维体积含最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体积含量在1.50%~1.75%之间变化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无明显变化,当纤维体积含量超过1.75%后,轴心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明显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破坏过程包括裂缝稳定扩展、裂缝失稳扩展、多条裂缝贯通和纤维粘脱4个阶段.结合试验曲线,推导出不同钢纤维体积含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统一的单轴受压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2.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变形和韧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78个短柱的偏心受压试验288个短梁的压剪试验以及36个圆环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对基体的抗压强度,不同轴压下的压剪强度以及轴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初裂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铣削型钢纤维对基体变形性能的影响及增韧效果,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是理想的地下结构建筑材料,在要求允许和激励地层有控制的变形情况下,更能够适应所需要的强度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抗剪性能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表明钢筋负纤维混凝土抗剪性能有很大提高,将试验结果与《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中的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偏差罗大。因此就此偏差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将掺钢纤维的钢筋混弟土梁的承载与配箍筋梁的承载力做了比较,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制备三因素四水平正交配合比的钢纤维泡沫混凝土试块;通过孔隙率测定试验和单轴抗压试验,分析并推导分别考虑试块材料的原生孔隙率和泡沫孔隙率对其相对抗压强度影响的关系式;通过劈裂抗拉试验,分析并归纳试块材料的抗压强度和钢纤维体积率对试块材料抗拉强度影响的关系式;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发现试块材料的原生孔隙与泡沫孔隙的形态差异;通过三维复合式衬砌隧道模型在典型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最大主应力模拟分析,对钢纤维泡沫混凝土初期支护的减震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总孔隙率一定时,相对抗压强度随泡沫孔隙率增大而减小,但随原生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钢纤维泡沫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其抗压强度和钢纤维体积率呈正比例线性关系;原生孔隙和泡沫孔隙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不同,须分类考虑二者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水胶比为0.35、密度为1 550 kg·m-3、纤维体积率在0.9%~1%之间、水泥硅灰质量比为6∶4~9∶1之间的混合料可满足初期支护强度要求;钢纤维泡沫混凝土初期支护相比普通初期支护,减震率在26.1%~42.8%之间。  相似文献   

5.
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抗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模型试验梁的剪跨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12根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T形试验梁进行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抗剪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试验梁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剪跨比在1~4范围内时,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斜压和剪压破坏,且与普通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有着明显差异;剪跨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影响显著,抗剪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随配箍率的提高而提高,随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土-结构界面的剪切强度是分析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通过GCTS压力板仪测定砂土SWCC曲线,用Geotest摩擦-剪切仪开展非饱和砂土与不同粗糙度混凝土界面的32组大型直剪试验,探讨基质吸力及界面粗糙度对界面剪切强度和剪胀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和净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混凝土界面的硬化、软化以及剪胀特...  相似文献   

7.
针对素喷射混凝土强度低、韧性差、破坏呈脆性的特点,在混凝土中掺入了工程中常用的纤维,研究纤维对喷射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并提出抗折强度发展公式,阐明了不同纤维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增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呈线性增长;相同体积掺量下,对抗折强度提高效果最好的是端钩型钢纤维,其次是波纹型钢纤维,最次为仿钢纤维;端钩型钢纤维有利于明显改善喷射混凝土的延性。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最新抗剪通用分析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更好地在我国应用最近在美国混凝土学会的《结构学报》上发表的钢筋混凝土梁件节点抗剪通 用分析模型。 研究方法:通过整理我国的不同类型梁柱节点试验实测的抗剪承载力数据,对该抗剪通用分析模型进行了 检验和修正。另外对节点的配箍率、梁纵筋配筋率、轴压比等参数对于节点抗剪强度的影响趋势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检验结果表明,虽然这个节点抗剪通用分析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我国梁柱节点的试验数据相比基 本上符合,但也存在着根据该抗剪通用分析模型估算的节点抗剪承载力结果有时会明显偏于不安全。 研究结论:根据我国梁柱节点研究组的不同类型梁柱节点的检验结果,对该分析模型中几个系数提出了改 进的建议,修改后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且便于安全。  相似文献   

9.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影响参数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分析剪跨比、配箍率、钢纤维体积率和纵筋率等不同参数对试验梁斜裂缝宽度的影响,进行4组11根HRB500级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试验研究,并提出其最大斜裂缝宽度计算的建议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纵筋率都对试验梁的斜裂缝宽度有一定的影响,剪跨比越小,试验梁的斜裂缝宽度越小;配箍率、钢纤维含量和纵筋率越大,试验梁的斜裂缝宽度越小;其中钢纤维体积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基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构建的修正公式,可为HRB500级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计算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作为底板并与后浇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NC)形成组合结构,可有效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施工效率。为研究界面处理方法对预制UHPC‐后浇NC(UHPC‐NC)界面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Z形试件直剪试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扩大参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UHPC‐后浇NC界面破坏模式分为完全界面破坏(A类)和NC劈裂破坏(B类)两种,界面抗剪承载力主要由后浇NC控制;植筋能显著提高抗剪强度和延性。植筋试件的抗剪强度可达到整浇试件的91.5%,UHPC界面凿毛处理的抗剪强度为整浇试件的55.7%。植筋界面试件最大相对滑移为1.2 mm,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凿毛界面试件滑移基本不超过0.25 mm,表现为脆性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界面抗剪强度随NC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NC强度等级超过C50后,抗剪强度由界面植筋率控制;随着植筋率的提高,界面抗剪强度先增大再减小,界面最优植筋率为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