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车辆缓冲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当前国内外货车缓冲器的发展概况,并以常用的摩擦式缓冲器为例,建立计算模型,详细分析摩擦式缓冲器的力—位移特性,对其冲击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在进行缓冲器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确定缓冲器的容量、行程、特性曲线形状以及阻抗力时,必须将整个列车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分析缓冲器的动力学特性及列车的冲动机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列车运行时的纵向冲击力和加速度,以达到缓和车辆间纵向冲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摩擦缓冲器的实际工作状态,从几何特征和作用原理的角度,建立详细的MT-2型缓冲器理论模型。首先,通过对缓冲器内部各摩擦元件的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推导出缓冲器在准静态下的阻抗特性;其次,引入附加摩擦系数量化各摩擦元件之间动静态摩擦过渡时的黏滞补偿,并模拟出缓冲器在动态下的阻抗特性;最后,利用C80型货车冲击试验数据对该缓冲器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下的缓冲器示功曲线基本吻合,说明模型的正确性;局部上数值模拟中缓冲器从加载Ⅰ阶段过渡至加载Ⅱ阶段的突变现象在冲击试验中表现的并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机车车辆轴重的提高和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调车连挂冲击中的纵向冲动显著增大,从而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构建摩擦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车辆冲击动力学模型及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等,研究了不同制动状态及不同阻抗特性缓冲器组合对车辆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机车车辆调车连挂冲击中的缓冲器特性,以及制动阻力作用下的车钩力变化;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装配不同阻抗特性缓冲器的机车车辆连挂组合的冲击,对缓冲器的合理选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MATLAB的液气缓冲器调车冲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用于铁道车辆的新型液气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对一调车冲击计算模型和仿真计算模型.通过研究4种不同工况下缓冲器动态特性曲线的变化,分析了运行阻力、缓冲介质黏度变化对缓冲器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车辆在编组连挂时的缓冲器冲击修正模型,通过建立多组列车冲击模型、车体刚度串联模型以及车体-钩缓装置-车体的串联模型,分别研究不同列车编组数量、不同冲击工况、不同车体刚度及不同阻抗特性的车辆缓冲器的组合对车辆纵向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击车和被冲击车的数量均大于2时,最大车钩力与车辆的数量间不存在明显关联,且此时冲击面的车钩力比编组为其他数量时的车钩力大,因此在进行车辆冲击试验及缓冲器性能测试时,冲击车和被冲击车的数量均大于2较为合理。当车体刚度较小、冲击速度较高时,车体刚度会对车钩力产生较大影响;冲击车和被冲击车具有不同阻抗特性的缓冲器组合冲击时,其最大车钩力和缓冲器行程会不同。因此,新型缓冲器的阻抗特性应设计为在低速冲击时具有柔性,从而保证低速冲击时的车钩力平缓增长,而在高速冲击时应体现为刚性,以限制缓冲器的最大行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摩擦缓冲器冲击试验数据建立缓冲器多段线性模型,利用附加黏滞摩擦力和附加阻尼力进行理论修正,构建缓冲器多段线性修正模型,利用车辆冲击仿真及反映列车运行工况的三角函数位移激励对缓冲器多段线性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缓冲器多段线性修正模型较常规多段线性模型更接近冲击试验结果;转换速度及外部位移激励的频率会对车钩力尖峰阶段产生影响,转换速度越大或者外部频率越小,车钩力越先进入尖峰阶段,形成的磁滞环就越大,消耗的车辆振动能量越多,后续的车钩力和车辆相对位移就会越小;附加黏滞摩擦力较好地模拟了缓冲器特性曲线的尖峰现象,等效摩擦系数越大,附加黏滞摩擦力越大,车钩力也越大;附加阻尼和车体刚度的共同作用使缓冲器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之间平稳过渡,在附加阻尼的修正下,即使缓冲器处于过渡曲线上遇到往复加载和卸载载荷,缓冲器也能形成磁滞耗能环,亦能耗散车辆之间的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列车冲击碰撞情景和吸能元件特性,依据列车动力学理论,用动力学软件对地铁列车冲击碰撞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模拟了缓冲器、压溃管和防爬吸能装置等吸能元件在冲击中的力学特性。以某型地铁车辆为例,计算了几类常见冲击工况,并研究了轮轨摩擦系数和车钩接触刚度对列车冲击碰撞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自动车钩缓冲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既有缓冲器结构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铁道车辆用ПМКП-110型新的冲击式缓冲器和ЭПА-120型大容量弹性胶泥缓冲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HXD1型重载机车钩缓系统在线路实验中表现出的稳定动态特性,在分析13A/QKX100钩缓系统独特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及具有钩尾摩擦弧面的车钩仿真模型。研究了13A/QKX100钩缓系统承受纵向压力时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了钩尾摩擦面对车钩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供的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HXD1型重载机车钩缓系统的运行动态表现;13A车钩钩尾摩擦面对车钩的承压动态特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HXD1型重载机车钩缓系统在线路实验中表现出的稳定动态特性,在分析13A/QKX100钩缓系统独特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及具有钩尾摩擦弧面的车钩仿真模型.研究了13A/QKX100钩缓系统承受纵向压力时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了钩尾摩擦面对车钩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供的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HXD1型重载机车钩缓系统的运行动态表现;13A车钩钩尾摩擦面对车钩的承压动态特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可升降的车辆及缓冲器冲击试验台,通过调整其轨道角度,可实现对不同的车辆冲击速度的控制,并可完成对车钩缓冲器及车辆冲击应力的测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城轨车辆车钩缓冲装置应用情况和统型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现有的A型、B型城轨车辆车钩缓冲装置,针对种类繁多的现状,提出了对车钩缓冲装置进行统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前苏联和俄罗斯缓冲器的发展历程、主型缓冲器的结构和性能参数,以及有关标准对于缓冲器性能和列车质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俄罗斯铁路新型客车车钩缓冲装置的研究开发情况和4种密接式车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介绍摩擦聚合材料缓冲器和液压聚合材料缓冲器的结构、试验和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引进200 km/h动车组钩缓装置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调动  陈凯 《铁道车辆》2006,44(9):6-10
介绍了我国铁路引进的欧洲和日本共3种动车组密接式钩缓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这3种钩缓装置的总体设计、车钩和缓冲器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铁路车钩缓冲装置的发展(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铁路车钩缓冲装置的发展过程、结构特点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研究(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缓冲器设计参数的因素,包括车辆结构及车辆强度、列车运行工况和编组调车工况等,确定了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的目标值,并阐述了新型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9.
320 t鱼雷型混铁车技术改进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320 t鱼雷型混铁车在使用中暴露出的车钩变形,缓冲器损坏,心盘螺栓剪断,心盘、轮缘润滑不良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提出采用13号大摆角车钩、ST型缓冲器,心盘、轮缘润滑采用干式润滑剂等方案,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