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下,深圳港西部港区良好的区位优势、港口泊位、设备硬件条件,与西部港区进出港航道对大型集装箱船舶通航限制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港口能力。通过分析研究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拓宽浚深方案,使航道通航等级由原1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单向通航升级为2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单向通航。  相似文献   

2.
<正>1 前言 深圳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岸,矾石水道与暗士顿水道的交汇处.建港时间虽短,但发展速度快,年吞吐量近3000万t,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由于目前通航的马湾水道即急水门和咸汤门航道引航被动,通过能力差,已不适应深圳西部港区的发展乃至深圳特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而开辟铜鼓航道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水文泥沙条件和潮流泥沙淤积模型试验,经综合分析比较推荐铜鼓西航道为开发航道,为深圳西部港区航道开发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江苏省南通市港口管理局获悉,南通港洋口港区烂沙洋北水道10万t级航道工程建设完工,预计2011年初正式通航。洋口港区烂沙洋北水道10万t级航道全长约18.6km,航道宽度450m,满足10万t级油轮双向通航及26.7万m^3LNG船舶单向通航,是江苏省目前沿海利用自然水深建设的最高等级进港航道。  相似文献   

4.
林强 《水运管理》2014,(12):15-18
从铜陵东港航道的自然条件出发,通过对不同年份河床演变分析、航道尺度核查及水位统计分析,提出水道开放公用航道的可行性及开通方案,为水道后续开通工程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自然条件并考虑利用一定的水位,铜陵东港具备开通一定等级航道的条件,建议在开通公用航道试运行期时按枯水期通航3 000吨级江海船,中、洪水期按通航5 000吨级江海船的要求确定航道维护尺度。  相似文献   

5.
结合江阴水道的航道自然条件,分析江阴水道的河床演变、航道条件及经济效益等,研究江阴水道下段开通上行副航道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开通方案。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自然条件并考虑利用一定的水位,江阴水道下段具备开通一定等级上行副航道的条件。考虑到江阴水道航道条件虽然近年来良好,但航道关系情况复杂,建议开通副航道等级为I-4,按照通航3 000吨级海船及7 000吨级内河船要求确定航道尺度,航标配布采用虚拟航标。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滑坡,货量大幅度减少,许多船舶为了在时间,距离上减少成本的支出,在进出口深圳西部港口时往往选择使用铜鼓航道航行.深圳铜鼓航道是深圳市西部邻接内伶仃航道的航道,按10万吨级集装箱规范船型单向不乘潮通航设计、建设.航道起点始于深圳湾口,终点为大屿山西南部海域,全长22.57km,有效宽度210m,设计水深15.8m(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面),该航道北连暗士顿水道,南接大濠水道,是深圳港西部港区联通珠江口几大水道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2004,(12):71-71
港江港25万吨级(预留30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已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这标志着该项目将由预备工程转入正式实施阶段。该航道按首期设计通航25万吨级单向航道标准建设,即在现有10万吨级航道选线的基础上拓宽、浚深,并预留30万吨级油轮单向乘潮通航标准的发展余地。工程总投资为9.917亿元,建设期为2年。湛江港25万吨级(预留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成后,25万吨级的巨型油轮将可进出湛江港,30万吨的巨型油轮(不需减载)将可乘潮进出湛江港,将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该航道的建设,不但提升了湛江港的核心竞争能力,也极大地…  相似文献   

8.
刘浩 《珠江水运》2023,(8):106-111
海湾型河口区的动力环境和滩槽演变受上游网河区下泄水沙和口外潮流波浪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得其出海航道的平面布置和尺度计算需综合考虑确定。本文以珠江口伶仃洋未来双通道之一的矾石水道为例,以二三维耦合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方法,从工程区域自然条件、滩槽演变、港区发展的适应性以及航道稳定性、未来升级的适应性等方面,对矾石水道航道平面布置进行论证分析并确定最优方案,为潮控海湾型河口出海航道的平面布置和航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11,(4):50
日前,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天津港是当前中国最大、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港,先后完成了10万吨级航道、15万吨级航道、20万吨级航道以及2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目前航道水深达到19.5 m,港口等级实现飞跃。  相似文献   

10.
吴慎恺 《水运工程》2018,(12):123-128
唐山港丰南10万吨级航道工程是在2万吨级航道基础上进行扩建。本航道所在水域,水流条件复杂,口门航行条件较差,航道设计难度大。通过对乘潮历时的分析及乘潮水位的选取,确定航道主尺度,提出合理的航道布置方案,结合船模试验进一步优化航道设计方案,并根据潮流数模试验,确定船舶通航窗口期。经论证,推荐平面方案1的布置形式,10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过口门时,为高平潮时刻,口门流速较小,水流流态平稳,是最佳的通航时机,有利于船舶通航安全。大型船舶通过口门受横流影响较大或口门流态复杂时,乘潮航道应综合考虑高潮位与大横流的同步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港口作为运输网络的重要枢纽节点,在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阐述了环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从加快构建环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港工业走廊、建设自有特色的港口物流和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口物流对接三大方面提出加快环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何辉华 《中国海事》2007,(12):41-43
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大型船舶尤其是巨型油轮数量的增加,船舶航速的提高,珠江口水道越来越拥挤,使得加强船舶动态的监控管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维护水域船舶通航秩序、预防和减少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与水上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进行整体水流模拟是比较困难的。介绍了自行开发的珠江河网河口湾一、二维联解整体潮流数学模型及大范围整体潮汐物理模型,两种技术手段相辅相成,较好地解决了该河口潮流运动的整体模拟问题。以特大型跨河口工程——港珠澳大桥为例,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应用情况,在数学模型中引入通度系数控制工程复杂边界过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珠江水系内河航运现状及船型标准化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推进珠江水系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报告分析了珠江水系推进船型标准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航运业者意见,提出了珠江水系推进船型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和港口群货流集中系数两个分析工具,将珠江口港口群置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考察其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得出:珠江口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空间结构演化的总体趋势是趋向扩散,而在空间结构的扩散过程中则体现出明显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口水沙数值模拟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珠江河口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模型计算范围覆盖八大口门 ,网格系统采用正交曲线网格。将珠江河口二维模型与业已建立的珠江三角洲一维河网模型连接在一起 ,构成珠江河口水沙数值模拟系统的核心计算模块。利用伶仃洋系统的水文、含沙量资料对二维模型进行了全面的检验。以伶仃洋治导方案为例 ,研究了伶仃洋治导方案对海区水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熊德琪  林奎  肖明  杨建立 《水道港口》2010,31(5):549-552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动态预报信息系统",综合了三维潮流模型、三维溢油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可以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实际溢油应用案例表明,该系统的预报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相符,能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8.
珠江河口近期岸线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时段的珠江河口卫星遥感图像,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S-GIS)集成技术定量计算分析岸线近期的冲淤变化。从海平面上升和上游来沙等自然演变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两大方面分析珠江河口岸线冲淤演变的原因。结果显示:在1976—2006年,珠江河口近岸岸线整体向海淤涨579.2 m,年均淤涨19.3 m,而外海岛屿岸线总共淤涨21.6 m,年均淤涨0.7 m,近岸岸线的淤涨速率远快于自然演变过程。自然条件变化如海平面上升,在河口岸线剧烈的变化中影响较小。20世纪90年代期间上游来沙的减少与岸线淤涨速率变快的结果并不一致。详细的对比分析说明珠江河口地区的土地围垦是其岸线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崔扬  陈小鸿 《水道港口》2006,27(1):63-68
珠江航运有着悠久的传统,是我国内河航运第二大水系。进入21世纪以来,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泛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为珠江航运赋予了新的使命。文中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珠江航运企业、人力资源、船舶、基础设施、港口的供给以及需求方面对珠江航运自身的优劣势、所面临的威胁和机遇进行分析,并提出珠江航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内河码头前沿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广 《中国水运》2007,5(10):19-20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港区码头前沿线位置的六大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航道现状及发展规划、港口工程建设造价、船舶航行安全、水利行洪纳潮。确定较优的港区码头前沿线位置,用于规范和指导今后港区内码头泊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