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汽车设计中,转向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开发中,转向系统振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管柱、传动轴组成。转向系统的低频共振主要体现在转向盘共振,主要指车辆在怠速状态或者低速行驶时的转向盘振动。以某型轿车为例,对转向系统低频共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款卡车怠速状态下方向盘振动水平较高的现象,结合振动测试结果,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和模态试验方法,发现转向系统固有振动频率与发动机二阶激励频率接近,并且X向和Y向模态耦合较为严重。然后分析了方向盘位置调节对转向系统模态的影响,确定方向盘后上位置作为转向系统怠速避频参考位置。最后根据转向系统结构特点,从支撑结构优化和方向盘轻量化入手,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并通过方向盘怠速振动试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转向系统模态控制是整车NVH开发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某新型轻卡的怠速方向盘抖动问题,讨论了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准确度影响因素,并与实测的方向盘频响曲线做对比.在模态及应变能分析结果上探讨了模态提升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优化转向系统主要部件,取得了较好效果.文章提供的转向系统模型对标及优化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4.
转向系统固有频率和整车怠速激励频率吻合而产生的共振是造成整车舒适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合适地设计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转向手力沉重的问题.通过原地转向手力矩测试,得到全行程沉重、末端沉重及波动沉重3种问题车型原地转向手力矩曲线.根据曲线走向,判定手力沉重的要因,从而实施验证方案解决转向沉重的问题.整改后的转向手力矩一般为4N·m,属于轻便型手感,满足一般用户驾驶需求.整改方案为液压转向系统手力沉重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也为新车型开发提供了转向系统手力矩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 为了减轻驾驶员操作的疲劳强度,并减少路面对方向盘的振动响应,目前在载货汽车和轿车上已普遍应用动力转向装置。动力转向装置的动力源可来自压缩空气、电力和液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由于工作压力较高、外廓尺寸较小、油液对路面有吸振作用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液压油泵、转向器总成、贮油箱和油管等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汽车开发设计阶段未对汽车系统零部件级的NVH特性做相应规划,容易引起系统零部件NVH匹配不当,严重时会影响汽车整体NVH品质.汽车转向系统作为汽车子系统必须对其NVH性能进行控制,使其固有频率避开发动机怠速振动激励频率,这样方向盘在怠速时则不会发生共振.在转向系统试制前,使用仿真分析的办法对其进行NVH性能的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进行改进,采用结构优化技术对其进行优化,为转向系统的实际开发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性能是保证车辆在任何工况下转动转向盘时有较理想的操纵稳定性。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系统的集成化,汽车转向系统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简称HPS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CHPS系统),发展到现在逐渐推广应用的电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HPS系统)。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4,(29):33-33
德尔福集团研制出的Quadrasteer~(TM)四轮转向系统是德尔福集成安全系统(ISS)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大型车辆(尤其是带挂车运输)方面的一项技术突破。 Quadrasteer~(TM)四轮转向系统通过电子控制改变皮卡、大型客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等大型车辆的后轮方向,缩小转弯直径。在高速行驶时可改善车辆稳定性和可控制性。在低速行驶时可使其更易操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SUV车转向系统方向盘怠速抖振过大的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技术得到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激励频率接近,从而引起了方向盘的过大振动。文章采用增大转向管柱的支架和车身连接处的接触面面积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转向系统进行模态试验,再将优化前后方向盘的振动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明显改善,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多轴转向汽车转向系的运动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油田用专用汽车的多轴转向机构进行分析,建立了转向梯形的空间数学模型和纵向转向连杆机构的数学模型,并综合考虑他们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建立多目标函数优化模型并取得了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以基于双前桥转向理论建立的各转向车轮转角范围内所有转角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累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杆系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仿真优化所得结构参数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Altair/MotionView环境下建立的转向系统和整车虚拟平台,研究了十字轴万向节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阐述了包括虚拟仿真、系统试验、主观评估的十字轴万向节转向机构面向整车动力学性能和零件开发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进行了某车型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某中型载货车为例,通过建立前悬挂一转向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应用ADAMS分析软件,对前悬挂和转向传动系统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优化汽车转向传动系统与悬挂系统之间运动干涉量的方法,解决整车加载过程中方向盘偏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轴转向载货车转向系基于最小半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五轴汽车(10×8)二自由度模型,研究了多轴转向系统中各轮偏转角之间的关系对转向半径和稳态响应的影响,得出了五轴汽车转向半径的一般表达式,并对某型多轴车进行了基于最小转向半径的转角比例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电子转向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汽车电子转向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转向系统,其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车之间的机械连接,通过软件协调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可以实现一系列传统转向系统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它可以实现传动比的任意设置,并对随车速变化的参数进行补偿。并且可以和ABS、汽车动力学控制、防碰撞、单个车轮转向、轨道跟踪、自动侧向导航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对汽车的整体控制。综述了国外汽车电子转向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电子转向系统的结构及性能特点,阐述了电子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电子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算法由电机助力控制算法和电机转矩控制算法两部分构成。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控制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硬点、骨架模型的理念,简化转向系统运动部件,并运用CATIA软件的DMU模块建立了运动仿真模型。校核系统性能的同时可兼顾力矩波动优化。该方法可处理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过程中大量的复杂验证工作,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验证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