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品位应是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高格调.本文按自我认识从书籍装帧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品位及其重要意义.书籍的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要突出书籍本身的知识源,更要巧妙利用装帧设计特有的艺术语言,为读者构筑丰富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桃花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常见意象。桃花诗有的巧构形似,诉诸人的感官;有的托物言志,直指人的内心。诗人或比拟,或象征,创造了一个内蕴丰厚的特殊意象。  相似文献   

3.
至今词赋里凄怆写遗风--唐宋昭君诗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众象纷陈的唐宋昭君诗略以阐述,从以咏怀为主的唐代咏史诗到以议论为主的宋代咏史诗的发展演变中,透视出咏史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重点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当今世界各国民族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化全球化的影响。但是,在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化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和冲突,实现民族化的更新与融合,提升“民族性”,体现“世界性”,这是对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整合,本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文学之初,胡怀琛被新文学作家视为“旧派文人”,然其在传统“辨体”思维影响下提出的“新派诗”观点,对于新诗理论建设颇有借鉴意义.在诗歌本质方面,他坚持“情感”和“音节”的密不可分;在诗歌文体方面,他强调诗文之别和诗歌之别;关于中外诗歌文体,他指出二者不仅情感内容有别,形式也各有“民族本性”的不同;而对于诗歌文体的新旧,他坚持情感没有新旧,“体裁没有新旧”,据此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新诗体“建设的根本计划”.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诗经>中与西周末世诸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有关的诗歌,从内容、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纵向、横向或详或略的比较分析,对这一历史时段的诗歌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自严羽提出“以禅喻诗”说以来,论争纷起。最早反对严羽的是刘克庄,明确提出“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之后,冯班、钱谦益等对严氏亦多诟病,至今余响不绝。赞成严氏的人亦不少,但对他时有误解。本文回顾了反对、赞成严氏的主要观点,并作辨析,另外对以禅喻诗的内在机制作了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并且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其基本特点,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诗经>燕饮诗动态地再现了周天子祭祖礼的基本面貌,包括四时之祭的名称,祭前的准备工作,正式祭祀的整个过程,还有绎祭的基本情况.其中大部分内容与<仪礼>相合,而有一些是<仪礼>无文而独见于燕饮诗的,这无疑是对<仪礼>的有益补充.因此,应充分肯定<诗经>燕饮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塔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类型。它在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古印度的率堵坡到现代千姿百态的塔的变迁,蕴涵了中国传统化的种种特征。其中,儒、佛、道三教化在塔的形象和内含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创建办学特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探析了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新旧《唐书》,从白朴的《梧桐雨》到同类曲本,从洪昇的《长生殿》到相关名剧,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欢录,终于成为于史有据但又浪漫永恒的中国第一爱情范式。  相似文献   

13.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安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安全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的体现。论述了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4.
洪圣文化与妈祖文化是我国海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在源流上存在着较大区别,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两股文化,充实与丰富我国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深入探讨两种文化的关键对接模式,将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共同探索的办学方向,达到校企合作的共同育人、共同双赢的目标,实现毕业生顺利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中的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篇章语言学的发展,使 我们对有着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的翻译活动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翻译不仅是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转移,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媒介,是一种跨文化行为,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翻译和文化的关系,提出了“文化中的翻译”,“翻译中的文化”,“文化翻译”,“翻译文化”等不同概念,对其意义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诠释。认为翻译活动受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双重制约,只有将语篇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下,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解决翻译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入手,通过对《诗经》中部分篇章的思考与领会,揭示了《诗经)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这一经典巨著与中国文化主体内涵、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与思维模式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从文化学的角度赋予(诗经》以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本文在阐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涵义与关系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影响,即网络文化能提升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网络文化能扩展校园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网络文化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构建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型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条件、文化的传播性质和各自的文化需求,它们始终处于双向互动状态。本文提出以大学文化为主导,以企业文化为手段,以社区文化为关键,学校、企业、社区三者有机结合,"大学人"、"企业人"、"社区人"三者相互认同,相互融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育人的作用和效益,努力开创和谐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两极对峙.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是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割裂开来,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把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相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