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泥剂量、集料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确定强度高、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拟定水泥剂量、9.5~31.5 mm碎石掺量、19~31.5 mm碎石掺量为3个影响因素,利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组成设计.并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探讨各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确定了满足强度要求的经济合理配合比.  相似文献   

2.
李炜光  申爱琴 《公路》2006,(2):121-125
针对二灰稳定、水泥稳定类材料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在室内选取了4类级配和9个方案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的综合路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集料级配、不同水泥粉煤灰比例以及不同粉煤灰掺量与综合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掺加适量粉煤灰,提高了混合料强度增长能力以及劈裂强度,提高了混合料抗裂性能.结合测试结果,推荐了水泥粉煤灰砂砾的集料级配及粉煤灰掺加比例.  相似文献   

3.
秦阳 《路基工程》2023,(1):131-135
在5%水泥掺配比例条件下,掺入6%~14%磷石膏,开展磷石膏掺配于水泥稳定碎石用以对比其路用性能变化规律的试验与分析,研究对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比3种不同磷石膏掺配比例级配碎石的级配变化、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变化及3种碎石级配对应的各组试件强度变化,结合4.75 mm关键筛孔通过率确定合理级配选择;在同一磷石膏掺配比例的基础上控制3%~5%的水泥掺配比例,分析试件性能变化;分析掺配磷石膏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磷石膏掺配比例可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推荐8%的磷石膏掺配比例及40%的4.75 mm筛孔累计通过率对应碎石级配;在合理的掺配条件下,可将常规水泥稳定碎石的5%水泥掺量降低至4%,仍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萍钢钢渣代替碎石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影响,参照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对3种结构类型、9种级配的萍钢钢渣混合料进行5%水泥剂量的7 d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最优级配;进行5种钢渣掺量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弹性模量试验、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并与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钢渣的级配以骨架密实细型级配为最优;以60 d强度为优化目标比7 d强度更合理;掺钢渣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弹性模量及干缩性能优于水泥稳定碎石,但其温缩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逐级填充对水泥稳定砂砾级配进行设计并进行强度试验,最后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逐级填充设计的水泥稳定砂砾比起传统级配的混合料降低水泥剂量0.6%,现场试验表明逐级填充设计的混合料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疆地区常用水泥、二灰及级配砂砾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选用典型的骨架密实型及悬浮密实型级配,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等研究了二灰稳定砂砾设计参数与龄期、水泥稳定砂砾设计参数与水泥剂量的关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新疆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参数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刘江 《路基工程》2021,(6):94-97
以石灰、粉煤灰、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石灰、粉煤灰、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砂砾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劈裂拉伸强度试验研究稳定砂砾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无机结合材料掺量下,养护早期石灰、粉煤灰、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砂砾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均较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两类稳定砂砾的强度趋于接近;相同养护龄期稳定砂砾的强度随无机结合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无机结合材料掺量相同,水泥掺量越多,稳定砂砾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材料的强度高、稳定性好、造价相对低廉。然而天然材料在开采过程中级配会有大的改变,亟需一种有效的、动态的配合比调整措施来进行现场的施工质量控制。本文将介绍北(安)黑(河)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生产采用掺配一定规格与比例的碎石来改善天然砂砾的级配,并通过近似计算确定集料的比表面积。成功应用该方法预测水泥稳定砂砾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进行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常规台背回填和以掺水泥流态的天然级配砂砾填筑台背的施工工艺的试验工程对比,分析了以掺水泥的流态天然级配砂砾浇筑台背施工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合理性,分析推荐了评价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料基层的试验,研究确定影响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料基层强度的主要因素及水泥的最优掺量、计算法与试验法的比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基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弯拉强度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出适宜的纤维掺量和长度;进而通过干缩试验、温缩试验、疲劳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PVA纤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变形特性和疲劳性能,基于SEM试验揭示了PVA纤维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掺加PVA纤维显著改善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PVA纤维提高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抗疲劳耐久性和抗冻融性能,并能减少干缩变形和温缩变形。在PVA纤维掺量1.1 kg/m~3、纤维长度20 mm时,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各项力学性能、变形特性和疲劳性能达到峰值。锚固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的PVA纤维具有协同受力、传递荷载、协调变形的作用,从而有效延缓了破坏裂纹的产生和发展。实体工程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掺加PVA纤维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压强度,阻止半刚性基层产生反射裂缝,并延缓半刚性基层产生疲劳开裂,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蒋世杰 《路基工程》2023,(3):95-101
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弯拉强度试验、动态压缩模量试验、温缩与干缩试验与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CWRM)掺量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变形特性与抗疲劳耐久性能的影响,建立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CWRM掺量的增大,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强度降低、干缩系数与温缩系数增大,同时抗疲劳耐久性能降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久性能,建议适宜的CWRM掺量不超过40%,且水泥掺量宜为4%~6%。  相似文献   

13.
龄期、级配类型及温度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对掺有不同掺量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及温缩试验,分析了其强度及收缩性能在龄期、温度、级配及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量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材料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采用优良的级配,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水泥稳定基层裂缝,从而提高路面质量.文中从力学性能、收缩性能等方面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对比,提出了经优化的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的路用性能指标,得到不同交通等级下的最低水泥掺量,同时分析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的力学响应及裂缝扩展规律,为路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以最佳含水量制作试件,得到其路用性能指标。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路面结构进行验算,并基于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分析其裂缝传递规律。结果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90d回弹模量值和90d劈裂强度指标,并通过分析得到不同交通等级所对应的最低水泥掺量;由裂缝分析得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应力强度因子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室内试验以及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材料满足轻、中交通等级的要求;同时,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拉布大林段基层施工工艺简介 ,论述了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掺配级配碎石这种基层结构形式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水泥掺量的骨架型、连续型级配碎石进行室内试验,并与半刚性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进行对比,分析水泥掺量对级配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收缩特性。结果表明,各类型级配碎石的收缩系数均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骨架型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的抗收缩性能好于连续型级配碎石,不同水泥掺量级配碎石混合料28d龄期时的收缩系数小于7d龄期时,但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8.
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砂砾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试验,着重研究了集料级配变化对水泥稳定砂砾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引起水泥稳定砂砾干缩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灰稳定砂砾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超凡  申爱琴  张新旺 《公路》2005,(5):139-142
针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早期强度较低和水泥稳定粒料抗裂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的强度和抗裂性能,并与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进行比较,从而得到配比合理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具有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高、抗裂性能优异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硫酸盐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破坏机理的分析及试验验证,强调了控制级配砂砾料中硫酸盐含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