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就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以研究交通事故与各种诱因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事故统计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就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以研究交通事故与各种诱因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人、车、路、环境"四个影响因素出发,依据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的特征,建立"人、车、路、环境"四个影响因素关系基本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阐述山区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丽 《广东交通》2010,(1):44-44
1月20日,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坪乳公路大桥镇路段发生一起8车相撞、6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 经公安交警部门初步查明:当日,某驾驶员驾驶鄂H35781号大货车沿坪乳公路由北往南行驶,12时30分左右,当车辆行至S249线41KM+40M(乳源县大桥镇下长坡路段)处,疑车辆制动失灵,追尾碰撞前方同向行驶的粤T55892号小客车,随后又与粤F47701号小客车、鄂S09872号大货车、浙JC7507号半挂车(挂车号为浙JC328挂)、鲁VXY969号小客车、粤XQ5285号小客车及湘D29908号小货车发生连环相撞,事故造成鄂H35781号大货车上4人(其中1人被车上货物压死)、粤XQ5285号小客车上1人当场死亡,一名伤者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有11人不同程度受伤。  相似文献   

5.
基于道路因素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就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以分析交通事故与各种诱因的发展规律。通过对我国交通安全现状的简要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就道路因素中的线形、线形组合、交叉路口、坡度、路表状况、交通环境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道路各种交通事故的分析,得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人、车、路、环境。由于各道路有着不同的交通特点,事故发生的原因、类型、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分析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小区道路的不同特点,根据各交通情况提出车辆运行的安全对策,以达到保证车辆出行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事故虽然实现了由高发到基本遏制并终于下降的奋斗目标,但总体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据统计分析,大部分交通事故发生于低等级公路,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公路的安全设施条件只是其中之一,往往并非决定作用。可是,通过完善公路安全设施来提高公路的安全水平,却能够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死伤率,迅速扭转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想方设法地为公路行车提供安全保障,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既是政府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努力构建和谐交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道路交通实践中,公路行道树具有特殊的安全防护作用和安全保障价值。通过调查发现,在无护栏的公路尤其是山岭重丘路段广泛种植行道树,是“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创新手段,切实可行、见效较快,必将在减少交通事故人员死伤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交通运输工程是由人、车、路(包含各自监管体系)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其基本目的是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保障人和商品高效安全的流动。这个大系统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促进市场开发,提高人员和商品的流动性。其重要的社会及政治功能是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机制和国家安全。交通事故的大量发生对系统的功能发挥影响重大。从现代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讨论道路交通安全有助于理解交通事故发生机理,提出减少交通事故数量以及严重性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货车及大客车本身的局限性,至使小车与大车相撞事故呈上升趋势,必须采取教育措施,让公众增加对大车的解及必要的训练,最大限度减少这类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邯郸市公路安保工作在河北省公路局和邯郸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采用设置各类标志、施划各类警示标线、设置防撞护栏、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墙、排除危岩等措施.使实施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交通事故的伤亡率明显下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1月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是每年的最高峰。据公安部的通报,2005年我国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1月,死亡9458人。福州市2003、2004、2005三年中11月份平均发生事故319起、死亡64人,分别占三年事故和死亡平均数的8.71%、9.74%。为此,笔者将从人、车、道路和交通环境等4个方面,对11月份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诱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日 《广东交通》2010,(3):58-58
5月23日,长(春)深(圳)高速公路辽宁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因方向辨别错误,逆向行驶,与一辆正常行驶豪华卧铺大客车相撞起火,事故造成32人死亡,24人受伤。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在帮助人们更加快速、高效的出行同时,也同其它的交通形式一样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在道路交通活动中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完成这个课题的前提就是分析事故的诱因。分别从人、车、路、环境等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提出预防交通事故的对策,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是一个与人、车、路、环境相关联的动态复杂的系统,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部分"己知信息的挖掘,建立灰色模型,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的未来发展状态作出科学的定量预测。可以选用灰色系统理论下的GM(1,1)模型对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进行预测,并通过精度检测,检验其合理性。通过预测,可以分析现有道路交通条件下未来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减少事故发生次数及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海底隧道各方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总结国内外对海底隧道交通事故的研究进展。以国内某海底隧道为例,阐述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形式、空间与时间分布、车型等事故特点,将海底隧道事故安全影响因素按人、车、路、环境与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交通事故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海底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过程中,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法、途径及对策,提高海底隧道内的交通安全,从而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交通》2007,(5):46-46
10月5日早上6时许,虎门大桥发生一起4车相撞造成6死1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据介绍,当天早上6时许,虎门大桥东行方向一辆粤B60890号牌平板车(深圳城锐运输公司)碰撞在中间车道行驶的粤T46490号牌大货车(中山南晶玻璃有限公司)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运行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现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2019年,我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共导致14527人死亡[1],交通事故产生的损失越来越大.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中之重,其交通安全的社会影响极大.交通事故产生原因受到人、车、道路以及周围环境等多维度因素影响,交通安全规划研究需要围绕以上因素展开.本文以董家口港城为例,多维度探索了公交安全规划的方法,从公共交通的视角剖析了交通事故原因,提出了面向港口城市交通安全治理的综合对策,制定了综合提升方案,为青岛董家口港城交通安全提升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杨子 《交通与运输》2012,28(6):55-55
发生交通事故后,若肇事车主无力赔偿,那么赔偿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受害雇员应如何处置这种事件?一、案例退休后的曹阿姨到某装饰材料店任职会计。2010年末,受老板李哲指派,曹阿姨前往某公司要账。途中,所乘坐的出租车被一辆大货车撞飞,曹阿姨被撞成重伤,共花掉医疗费等5万余元(后续治疗需2万余元)。经交警认定,大货车承担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如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已经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全球性的挑战。越来越频繁的交通事故,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进一步增进车辆行驶安全性,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1991年交通事故的万车死亡率为32.8人历车,而美国1985年的万车事故死亡率为2.6人历车,日本1986年的万车事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近10年来云南省发生的937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寻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以及与道路、车辆、驾驶人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今年以来发生的42起特大交通事故从人、车、路、事故形态、事故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特大交通事故在驾驶人的分布特征、肇事车辆特征、公路的具体分布方面的主要特点与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山区道路的安全性、路面的交通执法管理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等方面,对特大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由此简要提出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