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云白江口     
<正>半岛风云古代东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这一世界的中心是国力、文化都最强的中国。构成东亚各国间交往的基本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以册封朝贡体制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华夷秩序。隋朝建立之后,必然有加强这一秩序的想法和努力,而周边各国,尤其是较为弱小的国家,为了图存自保,不得不承认这一秩序,同时也在努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自四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横跨东北和半岛北部、由通古斯扶余族的高氏于公元前一世纪建立的高句丽。而从"三韩"发展起来的百济和新罗则占据半岛南部,其中百济在西,新罗在东。所谓"三韩",是马韩、辰韩、弁韩的总称,是由很多小国家组成的国家联合体。辰韩和马韩所用的语言完全不同,而辰韩和  相似文献   

2.
一千二百多年前,中国盛唐以其繁荣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举世瞩目,许多国家的商人、学者纷来沓至。尤其是东邻的友好之邦日本更是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到唐朝的首都长安等大城市留学深造。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四月,日本已经派了第九批“遣唐使”到中国。就在这批“遣唐”  相似文献   

3.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再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五代(公元907-960年)十国战争频仍,各国称雄一方,朝代五次更迭.水陆交通因战争而多处阻断,大运河南北不通,诸多河段淤塞.南方的闽国、吴越和南汉等国,只好通过扩大海外贸易维持社会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4.
三、从“零”到火炮射程 公元七世纪,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即把硫磺、硝酸钾和木炭混合配制火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技术的记载,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唐朝末年(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当时的火药箭,就是把火药缚于箭头近处,点着后射出,这是一切火药武器的鼻祖!它的出现,是世界兵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北宋初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将所造的燃烧性海战水战武  相似文献   

5.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历近三百年。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鼎盛时期,同周边众多国家建立了复杂、频繁的贸易关系,中外贸易空前繁荣、活跃。为了防止非法活动,唐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6.
晁衡与李白     
晁衡是日本遣唐留学生中最著名的一个。他的日本名字叫阿信仲麻吕,二十岁就随第七次遣唐使船,于公元七一七年来到唐都长安。此时正值盛唐时期,他敬慕先进的中国文化,入太学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的官吏,历  相似文献   

7.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这是大家熟悉的。在一千多年前,这位僧人能不畏风浪,终于渡海成功,至今仍鼓舞着中日两国人民。鉴真东渡八十年后,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公元838年),日本第十八次遗唐使藤原常嗣来唐,圆仁作为学问僧随行。他先就学于扬州,后在长安深造。居住中国达九年之久。他归国后写了《入唐求法巡礼记》,内中详细介绍了唐代时江苏沿海地理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辽东半岛的西南端的大连湾中,有一个举世闻名的东亚良港。这儿,港池里,中外巨轮首尾衔接,码头上,吊车林立,仓库鳞次栉比,铁路纵横交叉,终年吞吐繁忙——这就是被喻为“渤海湾的明珠”的大连港。历史沿革早在新石器时代,大连湾地域就有我们的祖先“东胡”人氏族在这里休养生息。西汉时期,大连仅是一个渔村,名曰“三山浦”。公元四至七世纪,大连曾一度被并入“高句丽”,后来唐太宗派兵征东,遂归回我国,称“青泥浦”。据史料介绍,唐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鸿胪卿崔忻出使“渤海国”,于次年归途中经过大连湾地区,曾在旅顺黄金山掘井树碑,以志纪念。由  相似文献   

9.
1998年7月24日,以昔日雄踞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王国国君“广开土大王”命名的第一艘韩国“准国产”KDX-1导弹驱逐舰正式加入韩国海军。与这型排水量近4000吨的新锐战舰相比,韩国海军此前赖以支撑门面的9艘建造于二战期间的“忠北”和“大邱”级美制老式驱逐舰在各方面均是判若云泥。然而,在建造了区区3艘之后,  相似文献   

10.
三国的水战     
一部三国史,广义地说从公元190年的汉末军阀混战到公元280年西晋王朝统一中国,不过只有90年,可是,在这近一个世纪里,战争频繁,而在南中国,那就是坐据江东的孙氏父子和他们建立的吴国,凭借长江天险作为屏障,进攻或防御。水战,就成为东吴作战的一大特色。三国的水战,几乎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杭州城的东北角,一条连接大运河与钱塘江的蓝线,不久将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上。大运河已通向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由1794改为1801公里,全线延长了7公里。运河春秋“运河水,长又长,千船万船运皇粮……”始建于春秋末期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河流最长的人工河道。隋炀帝为了运兵和漕运,从大业元年至大业六年(公元605~610年)以洛阳为中心,整修了古邗沟——山阳渎(扬州至淮安),开凿了通济渠(洛阳至淮安)、永济渠(涿郡至黄河),最后又开通了江南运河  相似文献   

12.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20,(2):102-104
2016年5月,唐唯唯接到了前往非洲加纳阿克拉办事处工作的派遣通知。为进一步加大网络布局,中国船级社(CCS)于2015年9月正式在南非成立开普敦分社,2016年又成立了阿克拉办事处,急需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验船师前往充实力量。1982年出生,年轻且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唐唯唯,被列为了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13.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随着朝鲜半岛的硝烟渐渐散去,因朝鲜战争而被暂时搁置的台湾问题重新提上了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心开始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台湾当局为了应对这一形势,在加强已占岛屿防御守备的同时,于1954年初和美国政府酝酿“共同防御条约”,企图依靠美国的力量确保其安全。美国和台湾当局要员接连到大陈、金门等地活动。胡宗南在浙东屡战屡败被迫去职后,  相似文献   

14.
公元778年5月27日,一艘庞大的官船缓缓驶离日本大阪的港口。船的尾部甲板上,伫立着十几个中国唐朝使节,他们挥动着双手,向在岸上送行的当地官民致意惜别。他们当中有一位服饰鲜艳、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是这艘船上唯一的女子,这年才十四岁,名字叫喜娘。那是在日本大化革新以后,日本政府为了增进日中两国之间的相互了  相似文献   

15.
长崎的中国商馆日本人称“唐人屋铺” 贞亨二年(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德川幕府颁布了“贞亨令”,实行定额贸易,限定来舶商船的年贸易额.元禄元年(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又限定每年入港的中国商船总数.稍后,为了遏止走私贸易,防止天主教徒变生不测,在长崎十善寺建造了唐人屋敷,以此限定来舶的中国商人集中居住,不准他们自由出入. 在日本文献中,唐人屋敷也写作“唐人屋铺”(亦称“唐人馆”或简称“唐馆”,少数日本汉籍称为“清馆”).  相似文献   

16.
曹凛 《中国船检》2008,(8):88-90
赤壁大战前一年的公元207年,长江两岸,战争形势已趋紧张,三国纷纷加紧建造大型楼船和斗舰,以便本国水军在作战中争得先机。这其中,曹营水衡都尉李定、孙吴都尉虞翻和刘汉的长水校尉廖立,三国水军勘验官的佼佼者,对新船质量把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代库页岛至堪察加半岛的海上航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唐王朝库页岛与堪察加半岛流鬼国之间开辟了一条长达一千七百公里的海上航线。本文分析了该航线开辟的时代背景,从音韵学、航海学、地理学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对该航线的两个端点库页岛与堪察加半岛进行了考证,并从航海学的角度对影响该航线的一些客观因素(海流、季风、冰封等)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该航线的弯弓形特点与鄂霍次克海沿岸逆时针环流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港口》2016,(Z1):25-32
登州港(蓬莱水城)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北部,是《新唐书》记载"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的千年古港,为唐朝与朝鲜、日本遣唐使往来的出入港口。2005年登州港发现2艘高丽古船,历经中韩船史专家多年的共同研究表明,蓬莱4号古船为朝鲜半岛的传统平底船,蓬莱3号古船的船型为""型结构,蓬莱3号古船的船壳连接为高丽造船技术,船体结构采用舱壁、肋骨、桅座、补强材等中国造船技术,是中韩造船技术交流的珍贵文物实例,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海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古代对外籍船舶施行管理始于唐代,至清代早期消亡,前后历经近千年的嬗变,其管理机构称之"市舶司"。我国古代对外籍商船管理的设置与演变据史料记载,我国对外舶管理始于唐代。唐以前,我国海上贸易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远比不上陆路贸易重要。《梁书》有云:"……,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这说明在唐朝以前,海上贸易尚处于自流的状态。直至唐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对外  相似文献   

20.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前夕,曾请当朝的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士刚为其已故的父亲撰写了碑文。这块石碑至今仍嵌在云南郑和故里的马哈只墓前。它对于研究郑和童年所受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