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模由相交道路红线切角决定,交叉口红线切角值大小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在对安全停车视距和视距三角形计算原理进行建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交叉口4个方位红线切角值统一处理的方法。并结合成都市不同红线宽度道路横断面组成和设计车速,对相同红线宽度和不同红线宽度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值的取值方法及过程进行详细论证,最终得到道路平面交叉口最小红线切角值。  相似文献   

2.
支路规划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开国 《城市交通》2007,5(3):32-36
支路正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支路的规划设计一直重视不够.首先总结了支路发展中存在的功能划分、密度和横断面布置等问题,详细分析了支路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结合国外城市道路功能划分,将支路划分为交通性支路、生活性支路和特殊支路,分析了不同支路承担的具体作用和适应范围.并针对支路网的密度、红线宽度、车道宽度、分隔设置以及路边停车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合理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而且对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街道空间至关重要.首先指出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局限于道路红线范围和道路工程设计,并且缺乏灵活性.以宁波市东钱湖新城为例,深入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功能、不同区位的城市道路,选择满足多样性需求的道路横断面型式.宏观理念层面,基于新城规划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机动车车型的比例变化情况和道路横断面布置的新要求,分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分隔带等几个组成部分设计要求,确定了机动车道、分车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合理宽度和道路横坡度.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不同等级道路的差异最终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不同。本文以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对道路等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将道路等级相关因素归纳为管理因素与物理因素,并详细研究了各因素的取值标准,最后提出了四级九类的道路等级体系。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上述道路等级体系在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13,(3):F0002-F0002,I0001
城市道路功能分级是为发挥机动化效率而设。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汽车的发展,为发挥其在城市交通中的机动性同时保障行人安全,城市道路功能分级体系逐步形成。进入20世纪,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道路功能分级也逐步完善,进入成熟汽车社会的发达国家基本都形成了围绕长距离跨区交通和短距离本地交通组织鲜明的两级道路系统,既发挥汽车机动化效率,又保护本地交通活动的完整。其中,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系统以组织长距离跨区机动交通为主,而集散道路、本地道路系统以组织短距离本地交通为主。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公路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城市道路的功能.针对其中存在的道路等级与土地功能不适应、路网级配不合理、公路断面不能满足城市自行车、行人、公共交通需求等问题,提出了新的道路等级分类体系,以功能为划分标准整合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并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密集区与稀疏区的划分,规定了道路建设模式与路网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了城市交通的主骨架,二者在功能特性及技术标准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选择合理的道路等级对道路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西江大道为例,在比较快速路和主干路功能特征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从道路交通流特性、沿线用地性质、主要服务对象三方面分析影响道路等级选择的因素,最终确定其道路等级,并对沿线的开口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几年极端天气增多,城市暴雨灾害频发,导致城市道路网络遭受严重破坏.为减小暴雨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降雨条件下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方法的提出由显重要.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界定了降雨条件下城市道路网络脆弱性的内涵;结合不同降雨强度对城市道路网络影响进行分析,综合路网中的介数和交通流量来定义节点和边的重要度的指标,对道路网络脆弱源进行识别;然后引用最小割度向量指标对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道路网络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网络中,各等级道路之间衔接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道路乃至整个道路网络期望功能的实现.本文以不同等级道路功能分析为基础,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道路网规划,以交通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专项规划,以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道路网络衔接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蒙特卡罗算法,分别计算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系统可靠度,以作为不同阶段道路网络衔接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探讨道路网络衔接中的越级交叉问题.最后以郑州市某区域道路网络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历史城区内的道路系统普遍狭窄且非机动交通较多,在保护历史城区道路格局时,现有城市道路等级规划标准显得较为粗泛和缺失,因此需要研究针对历史城区的道路等级划分方法。首先分析总结相关研究和国内外规划实践。提出历史城区道路等级划分需要考虑的主要要素:交通功能、历史格局、街道功能等。以福建省长汀古城为例,采用统计断面人流量、道路城市功能分类等方法,梳理分析其道路网的特点。将古城内外道路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适当增加适应历史城区的主要街巷、次要街巷等级。规划评价结果显示,路网结构和密度较为合理,有利于路网发挥协同分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克跃 《城市交通》2014,(1):61-65,73
中国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更加侧重于解决机动交通问题,较少考虑人在街道上的活动需求,以及街道空间的设计问题。首先追溯"街"和"路"的概念起源、比较国内外"街"和"路"的概念差异。指出"街"强调公共活动空间属性,"路"强调交通通过性,二者在空间界面、使用功能、使用对象以及交通特点方面均有不同。探讨中国与英美国家、日本城市道路分类的异同,指出英美国家及日本对"街"和"路"在概念上有明显区分。详细阐述街道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同时应满足人对街道的使用需求,使其具有安全性、包容性和可替代性,并做到绿色环保以及与立体空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网连通性是评价城市道路网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对既有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连接度指数"进行深入解读,认为其实质上反映了路网中十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等各类型交叉口的比例关系;其次,针对该指标无法体现交叉口转向限制对路网连通性的影响,改进建立了"连通度指数"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非完全互通立交、转向限制、单向交通"等实际交通设计和管理条件下的方向连通性。最后,针对重庆市三个典型片区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金 《城市交通》2010,8(6):61-69
苏南地区区域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内外交通衔接不畅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苏南地区现状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方式、设施现状,并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苏南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态势及设施规划,进而提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战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序衔接、注重客货交通时空分离、加强区域复合型通道的规划建设、采用多样化的衔接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正由个体集中发展向城镇群一体化发展阶段演进,城镇群内交通联系特征也由此发生明显改变,因此,交通规划编制思路应进行相应调整。以株洲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例,探讨在长株潭城镇群一体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如何立足区域视角统筹考虑株洲交通枢纽定位和重大交通设施布局。针对株洲市功能定位、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网络协调对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组合、均衡、融合三大规划策略。以长株潭城镇群作为规划切入点,详细阐述株洲交通枢纽规划思路,城际轨道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方案,以及道路、公共交通、绿道等城市间网络对接方案。  相似文献   

16.
完整街道政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提出,旨在通过对新建或改建街道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保障街道上所有交通方式及所有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首先,介绍完整街道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与传统街道设计的区别。其次,论述完整街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以美国塔科马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完整街道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提出中国城市街道发展更安全、更绿色、更具有活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转变以往城市道路“重工程、轻功能”的设计模式,针对江苏省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在道路建设流程上强调功能导向型交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推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之间的深度协作。在设计内容上强调回归多种交通方式共享的道路功能,改革道路路权的分配模式,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加强交通与用地、景观、人文的有机协调等,从而营造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8.
薛美根  顾煜 《城市交通》2012,10(5):18-23,35
上海在以往30年的城市交通建设实践中,针对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特点和面临的交通问题,采取了不同的交通供给和需求管理策略,在长期坚持公交优先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加强道路供给建设、有序控制小汽车发展,再到大力建设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首先,总结了以往30年上海城市交通不同时期的供需特征。其次,从公交优先政策和路车协调政策两方面解析了上海城市交通供需策略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效果。最后提出,在未来城市化和机动化持续发展的趋势下,更加注重差别化供给、管建并举、公交引导和交通体系内外协调的供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邹哲  李乐园  蒋寅 《城市交通》2010,8(1):20-27
全面回顾了天津市30年来城市交通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骨架路网发展阶段和现代化综合交通体和怏速发展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主要交通特征以及交通战略的转变。在肯定天津市城市交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反思公共交通、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新形势下交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未来解决天津市城市交通问题的战略思路: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构建双城一体化骨架路网,形成双城间大中运量公共交通骨架体系,加强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