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纵断面线形的角度,研究了纵坡、坡长及竖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纵断面线形安全的改善措施:即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采用新型的缓和竖曲线来提高平顺性、驾驶员舒适度、美观及竖曲线线形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斜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用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余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副县长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汽车在山区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可能会由于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不协调而操作失误或不能及时操作造成交通事故。文中分别对平面道路线形设计、纵断面道路线形设计、道路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改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公路线形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路线形质量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从驾驶员行车时接受道路信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概念,并作为评价公路线形质量的定量指标运用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平纵组合的评价研究中。研究表明:平曲线半径越小,驾驶员接受的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越大,驾驶员负担也越重;此外,平曲线长度、竖曲线半径及平纵组合都对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公路线形,提高行车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纵断面设计中的竖曲线半径对道路的排水影响较大。竖曲线半径越大,行车越平顺,但是不利于排水。对竖曲线半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以及竖曲线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排水的角度考虑竖曲线半径的设置。对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路纵断面设计时竖曲线的设计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竖曲线的要素计算公式是竖曲线设计的基础。对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出结论,不管竖曲线采用哪种形式,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都是相同的。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9.
浅论道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健 《公路》2002,(6):42-47
通过剖析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指出道路平面,纵断面及平纵形形组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就道路线形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避险车道入口处的竖曲线半径最小值和最小长度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避险车道的组成、纵断面的类型,从缓和对驾驶员的冲击并保证驾驶员的操作工效、使驾驶员在引道上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方向准确驶入制动车道、满足夜间失控车辆进入避险车道视距要求3个方面分析研究,最后综合提出了不同入口速度时,避险车道入口处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如纵坡变更大于设计准则规定的数值,就须插入竖曲线。在山岭复杂地区,纵坡较大,变更纵坡地段较多,因此需要设置竖曲线的地方就愈多。为简化竖曲线设计中的计算工作,编有竖曲线测设表。目前所见的竖曲线测设表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竖曲线测设表”(中央交通部公路总局译印);另一种是“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安东诺夫著,汪新宁译)。但这两种表在使用上都还存在着某些缺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的道路纵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该文对纵断面设计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夹点拖动的纵断面设计动态拉坡新方法,并介绍了Auto CAD.NET API夹点强制协议的技术原理,以及纵断面切线夹点和竖曲线夹点的设置方法,对道路纵断面设计利用计算机科技发展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是公路设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中改进线形设计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最为有效,优良的线形设计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公路设计一开始就应该重视线形的安全设计。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4.
道路标线对驾驶行为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车辆在有边缘线的道路上行驶比在仅有中心线或无标线的道路上行驶时更居中,尤其是在晚间行车时,边缘线能促使驾驶员准确,稳定驾驶,提高交通安全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异系数和稳定性测试表明,在有边缘线的道路上行驶不易疲劳。  相似文献   

15.
在道路平面、纵断面或交叉口设计中,均应保证必要的行车视距。对于平面圆曲线的行车视距检验可以通过临界曲线半径R的解析公式进行检验,但是对于由缓和曲线、圆曲线组成的公路平曲线,以及由直线和抛物线组成的竖曲线,是无法用解析手段对其行车视距进行检验的,可以用图解法。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图解法的行车视距检验方法,对其原理、主要算法、程序流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从驾驶员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道路线形设计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并从道路的线形(直线、曲线、线形组合)、视距及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不合理的道路线形设计造成交通事故的过程,并对道路设计中易忽视的细节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半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断面设计中,坚向线半径的设计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计算竖曲线的半径的计算方法,以便求得既符合实际要求又经济合理的竖曲线半径,并用BASIC语言利用PC-E500机编写源程序进行计算,在野外设计时既快捷、准确、又方便、实用,这对公路纵断面设计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公路纵断图上竖曲线的设计绘制方法,一般是先定出切线后再插入竖曲线,并参考使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公路技术资料七之“圆形竖曲线测设表”附图1为旧法之纵断面图。1953年苏联Н.М.安东诺夫提出“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一书(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汪新宁译)。新法具有一定优点,但计算时间略长一些。曾在山东省丘陵区长80公里的某线试用新法设计,自制竖曲线模板亦不困难,试用的结果尚无很大困难之处。现公路总局设计文件示例中,指出一二级路竖曲线使用Н.М.安东诺夫新法设计,其他等级路线仍用旧法。旧法存在的缺点除王心方同志所述者外(见1957年第4期“公路”月刊),另一缺点是绘制纵断面图过于复杂。为改进目前纵断图上竖曲线计算绘制办  相似文献   

19.
目前纵断面上竖曲线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切线来设计的,另一种是苏联安东诺夫所建议采用的方法〔参阅“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汪新宁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公路几何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线形组合及视距设计与交通安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