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勇,男,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制造师,电工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周勇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调试工作,是高速动车组和城轨地铁车辆调试领域的技能专家。他和团队开拓性地建立了高速动车组调试工艺体系,先后主持时速200 km到380 km各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的调试工作,为我国动车组的谱系化、产业化的顺利推进做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张雷,男,高级工程师,高速列车主管设计师,长期从事轨道车辆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是国产时速350 km CRH3型动车组和时速380 km 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以及高速智能列车项目总体技术主管。近年来主要荣誉:2010年荣获中国北车劳动奖章和中国北车劳动模范;同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相似文献   

3.
<正>张雷,男,高级工程师,高速列车主管设计师,长期从事轨道车辆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是国产时速350 km CRH3型动车组和时速380 km 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以及高速智能列车项目总体技术主管。近年来主要荣誉:2010年荣获中国北车劳动奖章和中国北车劳动模范;同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相似文献   

4.
信息窗     
据新华社上海2月20日电20日起,从枣庄西至上海虹桥的645 km京沪高铁上海段开始进行联调联试,调试项目将包括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和时速400 km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试验等。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横风运行安全性是实现高速动车组速度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现搭建了基于空气动力学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高速列车车辆横风运行安全性耦合计算模型,根据动车组在不同车速(150~300 km/h)和风速(10~35 m/s)下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气动载荷对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RH3G动车组的横风运行安全速度域.  相似文献   

6.
基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实测参数及边界条件,建立动车组拖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新车轮型面、大锥度车轮型面与60D、60N及其正负偏差钢轨型面匹配并高速通过实测线路时,车辆运行稳定性及平稳性;研究轴箱内置式转向架高速通过不同曲线线路,以及正、侧向通过18#道岔时的车辆运行安全性,并评估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对高速线路适应性。结果表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动车组以300~450 km/h运行速度通过直线线路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构架横向加速度等稳定性指标,随运行速度提升呈增大趋势,但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车辆平稳性指标属于优级;当动车组以不同运行速度通过不同半径曲线时,稳定性指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车辆平稳性指标属于优级,且轮对冲角很小;动车组以450 km/h运行速度正向通过18#道岔、以90 km/h运行速度侧向通过18#道岔时,稳定性指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动车组通过实测三级轨道水平不平顺时,稳定性指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车辆的垂、横向平稳性指标属于优级。因此,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动车组在400 km/h运行速度范围内,能够适应京沪高铁线路运行。  相似文献   

7.
《机车电传动》2021,(4):1-7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高温、严寒和多风沙的自然环境对高速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营提出较高的要求。动车组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时车辆状态良好,当提速至250 km/h后动车组的动力学指标(如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平稳性)明显恶化,在局部区段接近相关标准要求限值。文章从车轮磨耗、实际轮轨匹配关系和运用环境角度出发,利用仿真分析和振动测试的方法分析引起车辆动力学性能恶化的原因,并通过改善钢轨廓形、优化悬挂参数和调整车辆运行交路提高车辆横向运行稳定性,解决动车组提速后出现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镟修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轮踏面镟修策略主要包括车轮镟修周期的制定和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的制定。通过对高速动车组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状态的长期跟踪测试,确定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典型振动性能、车轮外形和磨耗状态的实测数据,研究高速动车组的车轮镟修周期;对比分析国外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制定方法,设计出18种高速动车组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并对现场最为需要的28,29和30mm这3种薄轮缘外形的车轮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镟修策略应从高速动车组的运用状态、主要运营线路和车辆设计参数3个方面综合考虑;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镟修周期可定为30万km;轮轨接触几何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为CRH3C型动车组新设计的镟修用薄轮缘车轮的临界速度均在400km.h-1以上,其运行稳定性与原型车轮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张顺广,副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是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专家,主要从事网络控制和安全监测相关方面的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重大项目。在CRH3型动车组的网络控制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消化吸收牵引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的硬件板卡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软件,长期参与现场调试,积累了大量经验,熟悉整车软、硬件环境。在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自主化创新过  相似文献   

10.
<正>高速铁路是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在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的目光也聚焦到了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在这家企业里诞生了高速列车的众多"第一":首列时速200~250km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350km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km高速动车组、更高速度试验列车、首列城际动车组等。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以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领跑高铁时代的装备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3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试验基地正式展开试验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有1 900余组,居世界首位,累计运行里程超过27.7亿km。为了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围绕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顶层运用需求和项目目标,提出了研制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创新总体目标、技术特点、技术难点、技术路线及总体技术方案。目前3列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已基本完成研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动车组的高速发展,出现一批动车组调试司机,他们不仅要保证动车组调试质量,还要保证调试过程中动车组的安全。动态调试安全是动车组调试的重中之重,为了避免在动态调试中出现危险事故,提出动车组动态调试标准化作业要求,以确保调试安全与调试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材试验和改进结构设计,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制动盘材料的常温及高温下机械性能较好、热膨胀系数较小、热传导系数较高并且锻造工艺性能好.高速动车组制动盘与粉末冶金闸片相匹配的摩擦副,其摩擦制动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性较高,能满足200 km/h和300 km/h高速动车组的运行要求,可以在200 km/h和300 km/h高速动车组上装车试运行.  相似文献   

15.
经营业态     
1中国首列CRH6型城际动车组下线据《人民铁道》报道,11月30日,我国首列时速200km"和谐号"CRH6型城际动车组在中国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线。CRH6型城际动车组作为中国南车全力打造的城际动车组全新技术平台Cinova的首个车型,填补了我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CRH6型城际动车组兼具高速动车组高速持续运转和城市地铁车辆频繁起停的特质,具有运能大、起停速度快、乘降便捷、舒适节能等特点,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完全实现了自主化。据  相似文献   

16.
动车组高速制动时,由于车辆自身阻力及风阻作用,制动盘承受的热负荷会降低。建立了高速制动时考虑车辆阻力的11制动动力试验模型。利用高速11制动动力试验台,研究了制动初速度350km/h时车辆阻力对制动盘热负荷的影响,使11制动动力试验工况与现车更接近,得到的试验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正>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创新研究体系:根据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创新研究需求,介绍以轨道交通国家试验室所建设的高速列车创新平台及体系,以此诠释我国高速列车的创新发展工作。城际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研制:城际动车组大载客量、频繁启停、快速乘降、公交化的运营特点对空调通风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须无送风盲区。CRH6型车空调系统制冷能力较干线动车组大幅提升;与普通城轨地铁车辆相比,需增加车辆气密性以控制车内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18.
<正>张顺广,副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是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专家,主要从事网络控制和安全监测相关方面的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重大项目。在CRH3型动车组的网络控制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消化吸收牵引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的硬件板卡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软件,长期参与现场调试,积累了大量经验,熟悉整车软、硬件环境。在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自主化创新过  相似文献   

19.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历程、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转向架结构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干线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投入运营以来,日本新干线已经安全运行了近40年,其特点是运输密度高、准时、大运量,无人身事故等日本新干线网络从最初长515.14km(东海道新干线)开始发展,至今运营里程已达2176.1km,最终路网长度可达6859.1km。新干线采用的动力分散式电动车组已成为未来高速铁路的发展趁势。在车辆开发方面,JR各铁路公司不断追求高速、舒适的车辆,目前计划开发新型高速列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