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京沈客专TJ-8标段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工程特点,结合路基工程防冻胀技术原理,以及冻土地区现有工程冻害特征和表现形式,详细分析了客专路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冻结深度,并依据当地原材料特点,提出路基防冻胀综合治理技术,细化了施工配合比,明确了各道工序的施工控制要点。此外,结合本工程的长期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对路基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了京沈客专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依托杭绍台铁路项目,介绍超载预压沉降量化计算与设计方法在解决高铁路基工程沉降观测期不足问题中的系统应用,基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和分析,全部沉降观测期不足的路基工点如期通过了两次工后沉降评估和顺利开展后续工序施工。工程实践表明:相比于传统二次地基加固技术,全新的超载预压补强计算与设计技术可经济高效地控制地基工后沉降,进而克服工程建设剩余预压或静置期不足的困境;地基沉降发生发展的固结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提前预判超载补强方案如期推进实施的可靠性。此外,还指出今后项目应用中在沉降时间量化计算、沉降观测与评估质量把控以及周边环境管控等方面需要重视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和铁路等线形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不良地质地段,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往往采取路基回填的办法进行地基处理。路基回填施工会引起侧向位移和竖向沉降,这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预防和解决的。此文以某高速公路某段路基回填工程为例,针对回填方案,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沉降和位移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根据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提出处理方案指导施工,加强过程控制,降低施工和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结合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软土地基条件下,采用PC管桩桩网结构加固路基的施工实践,对PC管桩采用锤击法施工技术、沉降观测进行总结.重点介绍该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流程和沉降观测方法.不仅节省了地基处理费用,而且降低了工程风险和成本,为同类条件下软土地基采用PC管桩加固处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直径输水管道群顶管下穿既有铁路软土地基必然会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以顶管下穿既有京沪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顶管下穿铁路引起的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控制标准及加固方案、施工工艺参数及施工控制措施。通过现场监测成果,验证地基加固效果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输水管道群顶进施工引起铁路路基的最终变形沿铁路中心线呈"U"形分布,最大沉降量约为12.5 mm,大于最大路基面沉降和水平位移不应超过10 mm的要求。采用旋喷桩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地基加固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地基强度,减小了顶管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整个顶管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监测点路基沉降值在3~10 mm之间,水平位移在2~6 mm之间,路基变形满足规定要求。该研究成果对新建构筑物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托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提出悬臂式挡土墙、U形槽、U形槽组合顶板3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浮交通的新型路基结构。该路基结构上承小型分节式承轨梁,下部采用旋喷桩或素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共同构成中低速磁浮交通新型路基及低置型承轨梁台结构系统。通过在代表性断面预埋单点沉降计、沉降观测标、土压力计,开展现场静力学试验。此外,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地基处理、新型路基结构、承轨梁台结构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并揭示中低速磁浮交通路基结构静力学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的总沉降值为2~5 mm,远低于规范要求。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静置期基本不发生沉降,并且路基压缩主要发生在复合地基加固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地基处理措施对路基帮宽附加沉降的影响,依托工程实际,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和简化复合模量法,对既有无砟铁路路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计算不同地基处理措施下的既有路基附加沉降值。研究表明:两种方案的附加沉降值在6. 8~10. 3 mm之间,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板"的沉降计算值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筏板"小2. 5 mm左右,产生的附加沉降均可通过扣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实时动态监测,尽量避免大型笨重施工设备在既有线附近停留。  相似文献   

8.
在某铁路松软土区域设立路基试验段,试验段的地基分别采用塑料排水板和碎石桩法进行处理,通过路基的沉降观测和地基的孔隙水压力观测,对两种方法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同时对加固后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对比了理论计算值,对铁路路基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京石客专石家庄枢纽DK 285+400~DK 287+100段多线路基,正线及道岔区采用无砟轨道,工后沉降要求高,受货迁工程滞后影响,导致原设计地基处理方案无堆载预压时间。为保证本段路基施工不影响整个京石客专全线按时开通运营,根据工期要求,研究不进行堆载预压的地基加固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研究结论:(1)经对CFG桩桩筏、钻孔灌注桩桩板和预应力管桩桩筏方案的比较,采用管桩桩筏方案加固多线路基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工期等综合优势;(2)采用管桩桩筏方案加固路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中可忽略垫层压缩量、桩体压缩量和桩上下刺入量,只计桩端以下下卧层的压缩量,计算精度满足工程实际要求;(3)采用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时,如遇地层中存在较厚密实的砂层,可采用高压水冲配合静压施工的方法穿越,以达到设计桩长深度;(4)通过路基沉降观测和评估,在不进行堆载预压的情况下,采用预应力管桩桩筏方案加固的路基满足无砟轨道沉降要求;(5)该研究成果可为客运专线铁路枢纽内多线路基的地基加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软土路堤施工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 ,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就是为了使工后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达到路基的稳定。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动态变化对路基稳定也非常重要 ;除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软基设计规范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动态观测外 ,观测方法也是影响数据是否准确的关键因素。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软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旺喜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167-171,175
在高速公路加宽改建工程施工中有很多难点,首先在新旧路基的搭接处为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及滑移,路基必须采用较好的填料进行填筑,并对加宽路基进行地基处理。在路基处理及软基处理上采用了较多新技术,防止或减缓该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及滑移等病害;其次,新旧桥梁拼接工程中采取上联下不联的施工方案,并对新旧桥梁拼接施工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高压缩性土地基的沉降特性,依托哈佳铁路设置了沉降观测试验段,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得到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案下中高压缩性土地基在填筑期和静置期的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路基填筑完成时,沉降完成比例约为45%~55%,经过6个月的静置期后,沉降完成比例可达到75%~85%;实测沉降远小于理论计算沉降值,对压缩模量当量值在6.0~7.0 MPa之间的中高压缩性土地基,反演分析得到的沉降计算修正系数为0.3~0.35;CFG桩浅层加固可有效控制地基沉降,应结合铁路等级、路堤高度等因素确定经济合理的桩长。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碎石桩结合土工格栅加固高原软土地基的工作原理、施工要点,并进行地基处理效果分析,确保铁路路基施工后沉降和抗滑稳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低山丘陵区路基工后沉降变形量控制施工,就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变形量的主要技术措施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取、施工过程控制与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典型断面的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证分析了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典型断面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工后沉降的经验预测,判断CFG桩地基处理形式在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段路基的工程效果,为今后相应的工程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段路基典型断面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表明,路基3个月沉降已趋于稳定,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CFG桩地基处理形式的总体效果,需要对大量数据综合分析后才可能提出。  相似文献   

16.
针对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的适用性问题,在铁路正线进行了应用试验。采用CPTU孔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土状态指标、强度和变形指标;分别对CFG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扰动和成桩质量,路基填筑期及静置期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孔隙水压力变化、沉降和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CPTU可以为软基加固处理提供更多的地基土参数;CFG桩复合地基适用于苏北地区海相深厚软土加固;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加快地基沉降收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效果显著,丰富了海相深厚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京津城际轨道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和变形观测进行阐述,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进行分析和总结,京津城际轨道工程软土路基基础采用CFG桩和PHC管桩处理,对软土路基进行了沉降、稳定观测.观测统计表明,对软基进行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工程质量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  相似文献   

18.
中等压缩性土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是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的主要承载地层。面对毫米级工后沉降控制要求,研究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处理方式对高铁路基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高铁中等压缩性土地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压缩性土地基沉降实测推算值明显小于理论计算值,为计算值的0.6~0.8倍;路基填筑完成时,中等压缩性土层沉降完成比例约为50%,预压9个月后,完成比例为90%~95%,若能保证1年以上的预压期,可不考虑其对工后沉降的影响;砂桩加固可加快填筑期间的沉降完成比例,但由于该层土沉降完成较快,不处理、部分处理、全部处理在预压9个月后三者沉降无明显差别。本文研究成果可指导高速铁路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CFG桩控制深厚层软土地基沉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据研究,路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和路基本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工后沉降是有限的,地基引起的工后沉降决定了路基工后沉降能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正确选择能满足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要求的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和设计参数,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根据某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加固深厚层软土的试验成果,研究地基沉降规律、控制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效果及CFG桩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CFG桩是一种处理深厚层软土、有效控制路基工后沉降的方法;加固区沉降宜按复合模量法(Esp=εEa,ε为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之比;Es为天然地基压缩模量)计算,研究成果为CFG桩在高速铁路深厚层软土路基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某一区段路基的沉降观测数据,定量的计算出路基沉降范围值及沉降速率,并分析其原因;借助合理曲线回归方法,预测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路基的工后沉降量与路基填高的关系;以试验区段中的某一观测断面的沉降数据,探讨分析路基沉降时程发展规律及合理的放置观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