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互联网+的概念及发展1.1"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是一种基于连接、融合、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运作模式。阿里研究院推出的"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所谓"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比如"互联网+  相似文献   

2.
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采用"BIM+互联网"技术,对设计、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物料、现场监控等方面展开研究应用。研发出1套管理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阐述BIM技术在鳊鱼洲长江大桥的应用过程和方法,相关经验和成果可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施工项目既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利润的源泉,也是向社会展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4大控制目标上。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对人员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沟通协调管理、文化建设管理等施工项目"软因素"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铁路建设施工过程复杂且管理难度大,为提升企业对铁路工程项目的管控能力和项目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京雄城际铁路JXSG-7标段雄安站特大桥工程项目,基于BIM技术对企业级铁路施工管理平台进行研究。以雄安站特大桥BIM模型和倾斜摄影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化集成管理理念,采用私有云+公用端模式的多层架构体系(MVC技术架构)、BIM模型轻量化、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以及安全传输协议,构建施工管理平台,并介绍平台的项目管理、综合驾驶舱、项目施工管理功能模块(电子沙盘、进度管理、质安管理、费用管理、过程资料管理)等内容。该平台在施工过程中成功示范应用,将雄安站特大桥的施工进度加快了10%,降低了安全风险20%。同时,平台满足了企业对项目高度集中信息可视化管理和日常管理机制,实现了企业到项目一体化闭环管理,推动铁路工程施工智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对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工程的安全质量,经济效益,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与发展。就中国铁建而言,施工技术管理分总部、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四级,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少,内容也很多,但最关键的应把握图纸会审、施工技术方案,技术交底,施工测量,施工试验与检验、技术难题的攻关与处理、"四新"技术与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技术资料的积累整理与归档等关键问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从建立技术管理制度到建筑产品的建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链。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部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针对高校后勤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存在的问题,校领导要大力支持,构建科学统一的"互联网+"后勤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的系统。随着手机二维码、互联网电子支付的全面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AFC 系统业务模式朝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章以西安地铁为例,介绍其将地铁 AFC 系统与"互联网 +"技术相结合,以手机二维码为载体,建立扫码过闸和多元化电子支付新业务模式的项目实践,并对该项目的技术实现手段、优势及实施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互联网 +"技术在地铁行业中的应用及"智慧地铁"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互联网+轨道"的模式提高了广大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给地铁运营单位带来了便利.天津轨道交通通过对智能支付的技术、建设模式、系统结构的研究和实践,开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银行卡、手机NFC(近场通信)、二维码技术在售票端和检票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互联网+轨道"的模式提高了广大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给地铁运营单位带来了便利.天津轨道交通通过对智能支付的技术、建设模式、系统结构的研究和实践,开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银行卡、手机NFC(近场通信)、二维码技术在售票端和检票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BIM+项目管理平台在房建类工程应用较为成熟,而在隧道工程应用较少。以欧洲黑山共和国南北高速公路项目为工程背景,基于Bentley平台开展BIM+项目管理平台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将BIM技术与项目管理平台结合应用,能实现构件信息查询、工程量统计与对比、项目施工计划自动编排以及隧道开挖安全监控与施工信息分析,该应用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1.
新建京雄铁路(72+128+72)m连续梁跨越现有高速公路,采用"边跨合龙后的不平衡转体梁+地面滑道梁配合钢管混凝土临时支墩转体"技术,这是全国铁路工程中的首例,该连续梁具有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无可借鉴的经验等特点。为确保转体桥安全施工,应用BIM技术,重点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等目标,通过应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交底、虚拟施工仿真、三维预应力管道精确定位、三维设计出图及检查碰撞功能,总结、改进和优化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工艺及人员可操作性,并逐步完善和提高具体施工,加快了项目的施工速度,确保了项目的施工安全,有效提高了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为形成桥梁施工安全快速施工技术体系及类似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将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与管理信息化的手段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集成度,有效地提高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本文以先进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理念为依据,试应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帮助施工企业更好地进行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特征,提出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和应用目标。根据施工项目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企业日常管理需要的设计构想,形成先进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施工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新的物资采购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岭地形大型铁路工程施工组织精细化需求,利用BIM技术对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明确了与BIM应用点相对应的模型标准,选择不同的BIM软件组合构建了地形、主体结构和临时设施模型库;采用BIM+GIS实现施工总平面图精细化布置,充分利用Delmia参数化优势对主拱圈总体施工方案和各专项方案进行优选,对重点工艺实现可视化交底;应用人机交互模拟、BIM+CAE、BIM+3D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桥梁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铁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开展BIM、GIS等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针对京雄城际铁路固霸特大桥项目,以应用BIM技术构建的高精度三维铁路工程结构物模型为载体,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成的GIS数据集成大场景为核心,实现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了铁路建设项目智能化建造水平。在京雄城际铁路四桥六线并行段、桥梁装配式一体化段进行BIM+GIS数据集成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铁"互联网+"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发展迅速,手机支付或二维码兑票已经在多个城市运营。文章基于二维码技术在AFC系统中的应用及与各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福州地铁二维码技术方案以及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建设,以期为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而"互联网+物流"不是物流信息化的简单升级,也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用互联网思维对现有物流运行方式及物流理念展开全面变革,是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发展到一体化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物流后的又一次嬗变。"互联网+物流"既引领着物流业发展的未来,又反向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一时代背景下,针对我国物流企业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管理新模式,以此实现物流发展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设计了物流发展立体策略,以适应"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填方路堤施工是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项目,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项目之一。险峻的地理地形条件,施工工艺把控不严,容易引起高填方路堤施工后产生路基坍塌、路堤沉降等质量事故,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质量。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环境气候等来选用科学、可行的施工工艺。就广东省梅县至大埔县高速公路项目K64+666—K64+831段高填方路堤实际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对质量管理细节进行总结,为类似高填方路堤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和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智慧工地和智慧建造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跨海大桥设计、施工、协同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难题,以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设计连建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能力,解决了钢桁梁桥桁架结构、桥墩和主桥大节段钢结构设计深化问题,基于BIM技术实现设计计算交互与参数化设计、下部结构视觉化表达和配筋设计、三维碰撞检测设计;在施工阶段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全景监控技术实现基于GIS+BIM的基础信息化平台,融合PM管理实现GIS+PM的可视化、移动化项目管理,融合IOT技术形成BIM+IOT的“物联网”施工管理平台,打造BIM+智慧工地。结果表明,通过本次BIM技术在澳氹四桥施工阶段的应用,在桥梁施工、桥梁设计BIM新技术应用以及BIM+协助项目管理方面做出有益探索,节约成本约1 500万元,节省工期约57 d,在助力澳门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数字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盾构工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地铁隧道和部分铁路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GIS+BIM技术的应用使得盾构机的工作过程以及施工隧道现场状态更加形象直观。目前,盾构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正在向着管理信息数字化、机器参数图像化、决策系统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保障盾构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工具之一。盾构施工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数字化系统,可实时监控盾构机掘进状态。此外,可利用3D GIS+BIM技术模拟盾构施工的地层条件和现场环境,同时与施工过程中的盾构机全站仪系统数据相链接,形成一套动态的4D施工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盾构虚拟隧道及场景的漫游,沿线建构筑物位置信息提醒,盾构机位置偏差预警、报警及盾构推进状态的可追溯功能,可以为地铁隧道施工项目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盾构掘进参数的总结与分析对后续工点及线路施工的安全风险管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