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九五”至“十一五”期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区水运基础设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南出海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北部湾经济区集疏运条件明显改善,广西水运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2.
蒋新明 《中国水运》2009,(12):44-45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命脉,水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更加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占地少、节能、环保等优势,分析影响内河航运发展因素,提出内河航运发展举措,加快推进内河航运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金华水运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金华兰溪港是浙江省“水运强省工程”建设中的七个主要港口之一。本文从地理位置、货物运量、运输价格以及港口、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金华水运的潜在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2,(13):17-19
珠江亟待一个"领头羊"的带领,广东、广西都有条件做,但是,鉴于广东的区位优势,它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如果用十年的时间,广东水运发展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内河水运体系’目标,它在珠江水运的‘领头羊’地位将名副其实!"说这话的任建华对广东建设"水运强省"战略充满期待。在此前,作为担负着协调、沟通、管理珠江水系  相似文献   

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针,揭开了中国水运发展的新篇章。30年来,广西内河水运在改革开放的旗帜指引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从步履蹒跚到阔步前进,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为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广西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发展内河航运得天独厚,潜力巨大,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性自然资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针,揭开了中国水运发展的新篇章。30年来,广西内河水运在改革开放的旗帜指引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从步履蹒跚到阔步前进,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为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是国民经济保持持续、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岳阳市最大的优势是水,搞活水上运输是岳阳市交通建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挥航运及水陆区位优势,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岳阳市建设成为全省“水运大市”、“物流旺市”的目标;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开阔视野,大胆创新,以思想大解放开创航运物流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王仁民 《中国水运》2006,(10):40-41
随着温州市经济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水运强市”战略目标也乘势加快步伐,大力发展海运运力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如何依托港口发展优势,加快运力发展已是摆在港航人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运》2006,(8):F0003-F0003
云南有金沙江-长江、澜沧江-湄公河、南盘江-珠江、红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近些年,云南水运抓住机遇,发挥水运通道优势,作出了建设“两江省、三出境”水运大通道建设战略,提出以“北进长江、东入珠江、南下湄公河、连接太平洋、沟通印度洋”的对外水运通道为主线的宏伟规划,大力发展云南水运、大力推进航运旅游开发,促进云南边疆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期间,广西以“一主六干五线”构建内河航道体系,促进内河水运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取得了瞩目成绩。“十四五”期间,广西将进一步完善内河航道体系,提高内河水运经济发展能力。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内河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内河交通运输发展、研发推广内河航运适用船型,做好水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1.
邵宁燕 《中国水运》2014,(7):I0001-I0001
一、引言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础和交通通讯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在承上启下,沟通长江沿岸城市交往和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境内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现已成为公、铁、水和江海联运的主枢纽地区。南京正全力推进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特别是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南京的水运优势及前景显得更加明朗。本文通过调研分析,结合自身工作思考,主要就南京内河航道发展前景提出若干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2):162-162
本刊从广西港航局获悉,珠江上游红水河断航36a后,即将迎来复航。这意味着中国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龙滩电站以下将全线贯通,成为连通粤、桂、黔三地的重要纽带。1975年,广西大化水电站开工建设,由于当时水电站未同步建过船设施,红水河断航。红水河因为长期停航,成为西南水运出海的”瓶颈”。2010年6月17日,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宣告开工,并被列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3.
广西港口建设改革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广西水运建设体制改革步步深化的势头,使广西水运事业进入了全面振兴的历史时期,正在引起全国乃至世界水运界的注视。 改革体制 在广西水运建设中,碰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是国家有困难,拿不出搞水运的钱,资金筹措是一大困难。二是建设体制没有理顺,河港、西江是分别由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分段管辖。在投资方式上,给广西水运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地方财力承受不起应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广西十分落后的港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大面积亏损,没有积累,无力投资水运建设。 面对这四大困难,“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平南县西江武林港是最好的说明,该港的建设规模是2个千吨级泊位,形成吞吐能力50万吨/年,工程概算投资为2000多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000多万元,广西交通厅投入近700万元,其余应由县投入。1994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06,27(2):126-126
本刊从2006年1月15日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要把加快水运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占地省、污染小、运量大的水运优势发挥好。加快水运发展,要积极促进沿海港口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建设集装箱、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改善港口航道条件;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陆岛交通进一步改善,1 000人以上岛屿全部建有交通码头,力争5 000人以上岛屿基本具备滚装运输条件。5年内,我国沿海港口将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适应度接近1…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内河水运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它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是广西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作用重要保障,是实现广西及西南地区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支撑。对于广西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其内河水运条件有着极大地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内河水运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吉林省内河水运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吉林省内河水运发展基础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晨 《中国海事》2014,(10):12-13
"一江春水,连云贵湘粤;半挂云帆,达港澳东盟",在2013年的贺岁微博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准确描述了西江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精妙道出了西江的深刻内涵:它不仅仅是横贯东西的自然水系,更是一条合作多赢的水路"大通道"。她贯穿4个省会城市、40多个地级市、200多个县,涉及GDP一万多亿元,是西南地区出海水运主通道,也是构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和沟通广东及港澳的重要纽带,在国家内河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内河水运建设重点“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的重要“一横”。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检查和了解重大项目进展情况。2月13日~1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蔡玉贺率综合规划司水运规划处、部规划研究院有关人员,到广西、广东调研内河水运建设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港口》2006,(11):1-4,13
本次会议是我国实行政企分开以来,交通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水运建设工作会议,也是新时期我国水运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回顾总结“十五”期水运建设工作情况,分析水运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十一五”期水运建设发展的任务,理清水运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水运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运输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增长,作为大宗商品长途运输的一种主要方式,水运行业靠着自身的独有优势,在未来必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本文立足宫阳市内河水运,从完善水运基本要素、宏观政策走向、区域交通规划、区位优势和水运自身特点出发,论述富阳水运业所具备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