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高速化以及通航水域船舶密度增加和会遇率的增大,船舶的碰撞事故时有发生,这就对避碰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紧迫危险及紧迫危险区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紧迫危险距离的量化模型及紧迫危险下的避碰决策,并通过几何作图分析和模拟操纵仿真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纵观最近几年海上事故案例,船舶紧迫局面、紧迫危险和碰撞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船长、驾驶员在晾望上的疏忽,在避让操作上错误判断、错误行动,更多的是没有采纳《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直强调的“安全航速”。  相似文献   

3.
针对紧迫危险操船决策具有特殊性及一般性的特点,介绍了特征完全匹配的案例推理(CBR)原理及方法设计,重点论述了紧迫危险操船决策案例库的建立、案例库的算法表示形式及基于特征CBR的操船决策自动检索与生成机制.借助船舶智能操控仿真测试平台开展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它是船舶智能避碰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船舶航行安全及航海模拟器培训教学具有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如何正确理解《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有关“背离”条款的精髓以及船舶在紧迫危险中如何准确运用“背离”行为进行了阐述,对“避碰规则”在实际运用上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防止船舶相互碰撞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避碰规则》是规范所有航行船舶避免紧迫局面的行动法规,船舶驾驶人员若能够牢固掌握、正确理解和严格遵守,船舶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紧迫局面,也就  相似文献   

6.
陈起漂 《中国水运》2009,(9):133-134
本文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背离条款的具体含义做出了解释,分析了背离条款在船舶避碰操纵过程和船舶碰撞责任划分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丰田 《世界海运》2000,23(1):24-25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原文中“RISK OF COLLISION”和“DANGER OF COLLISION”,在中文版《规则》中均被译为“碰撞危险”,本文对如何理解和运用该“碰撞危险”作了阐述,并提出了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辛金强  钟灿 《世界海运》2008,31(2):44-45
对如何正确理解《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有关“背离”条款的精髓以及船舶在紧迫危险中如何准确运用“背离”行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张铎 《中国航海》2006,(3):55-58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准许在必要时背离避碰规则的规定来避免紧迫危险。通过对避碰规则条款归类、分析,可以被背离的避碰规则条款必须是强制性的、不附例外条件的、针对性的具体避碰规定。具体而言,只有狭水道条款中的右行规则和对遇局面中的右转规则才存在背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对“紧迫局面”解释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紧迫局面”是两船避让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也是生活费员应该尽力避免发生的一种局面,规则对此没有下定义,也未作明确的解释,致使航海界对它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统一,本文在评析国内外关于紧迫局面的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定性和定量的概念,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船舶航行当中,发生碰撞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在陷入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的情况下,双方没能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进而导致相撞。为了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作为海上交通规则。基于规则中在航的定义,应研究分类船舶运动状态,明确船舶运动状态中在航和非在航等分界点,进而对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情况下的避碰决策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船舶会遇过程中避碰阶段的划分与量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分析船舶会遇的基础上,就碰撞危险的含义、船舶会遇避碰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以TCPA为基础的船舶操纵避碰阶段划分的有关建议,为船舶碰撞责任划分和船舶操纵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普遍使用,航海人员可以因此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辅助船舶航行、保证航行安全提供支持将更有效地发挥AIS的功用.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为依据,应用转向避让原理等相关知识,提出了紧迫局面等的概念并建立了紧迫局面距离及最晚施舵时机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避碰分析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利用这些要素进行避碰分析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船舶会遇过程中,紧迫局面的认定是船舶采取相应避碰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及在船舶碰撞事故中双方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本文对紧迫局面的定义做了深入分析,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确定各相对方位的安全距离,随后总结了不同情况下的紧迫局面内外边界计算公式,最后选取了代表船型对总结的紧迫局面模型其进行了计算应用,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船舶避让行动中很多驾驶员会错误地理解避碰规则,违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致使船舶间构成紧迫局面,甚至碰撞。详述容易错误理解避碰规则的几种情况,供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7条赋予直航船“独自采取避碰行动”和“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的责任与义务,是为了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规定的让路船没有遵守《规则》规定采取让路行动时,两船就会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这种态势若发展下去,碰撞将不可避免。如A轮从海门港按计划航线空放宁波北仑港时,在头门岛附近与B轮的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17.
曹麟 《航海技术》2002,(2):12-13
此文阐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不妨碍”与“让路”或“避让”的区别,并对我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避碰规则》中“地效船”相关条款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和明确“地效船”与其他船舶相遇时的避让责任,并对《避碰规则》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多船会遇场景而言,在反应型避碰规划中考虑操船者意图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在紧迫局面下更合理地执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即COLREGs)的背离规则。对此,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操船意图预报方法,将生成的目标船意图预报结果与经典速度障碍法相融合,产生更合理的碰撞危险评估结果,据此建立的反应型避碰规划算法比经典速度障碍法更安全。依托案例三体船完成的自主避碰试验,验证所提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为智能船舶的自主避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君  李学健  李伟  刘正江 《舰船科学技术》2021,43(23):59-64,154
为解决传统人工势场法在船舶自动避碰中无法判断避让责任和紧迫局面的问题,创新性地将船舶会遇态势及危险度评价指标引人人工势场中,通过船舶之间相对方位来判断船舶的避让责任并限定避让措施,通过实时计算船舶碰撞危险度,设定相应阈值来界定是否产生紧迫局面,指导船舶采取进一步避让措施.通过对船舶对遇、交叉相遇和追越3种典型局面的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势场能够较为清晰地判断避让责任和紧迫局面,所规划的船舶避让措施更加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