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陆运河始于西江航运干线中上游的西津枢纽水库支流平塘江口,终于北部湾港,是优化提升全国水运网络、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联网工程,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北部湾港总体规划正在编制,需要统筹考虑平陆运河江海联运枢纽空间布局和平面布置方案。综合考虑平陆运河江海联运量、北部湾港各港区建港条件和资源容量,以及既有港口资源利用情况,按照“就近转运、用足存量”的原则,因地制宜提出分货类的江海联运枢纽布局,制定了大小泊位能力匹配、运输组织高效的平面布置方案,同时也提出明确防城港域航区划分、研究开通防城港水运疏港通道(皇城坳运河)、有序推进现状码头升级改造等建议,为平陆运河建设投产后江海联运平稳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平陆运河将在2026年底建设完成,由于区位优势,钦州港将成为平陆运河江海联运的主力港。钦州港建设时并未考虑江海联运功能,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提出2027年前需重点开发勒沟、果子山和大榄坪作业区,2027—2035年重点建设大榄坪南和大环作业区。近期可通过对勒沟、果子山以及大榄坪作业区的升级改造以及调整,满足江海联运的需求;远期需增加大榄坪南及大环作业区5 000吨级驳船岸线,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以及矿石等10万吨级以上到港船舶的江海联运功能。结合钦州港的现状及未来江海联运的需求,对钦州港相关的作业区提出增加江海联运功能的布局规划建议,可供有类似需求的港口参考。  相似文献   

3.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平陆运河采用多级省水船闸节水技术,控制断面马道枢纽船闸布置三级省水池,航运用水量可节省60%以上。考虑货运量发展周期及船舶过闸效率等因素,近期需从郁江引调水约24 m3/s。根据水资源论证分析,平陆运河在与引郁入钦调水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不影响现状贵港枢纽最小下泄流量保证率为前提,通过调整百色水库发电调度,结合西津、邕宁等水库统一调度,可保障平陆运河近期航运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使平陆运河在建成后更好地发挥运输功能,提出采用河海联运模式构建广西北部湾港口与西江航运干线之间的物流运输通道,认为河海联运运营模式要求管理部门应从运输方式的开辟、运输通道设置、运输节点确立以及运输市场培育4个方面入手,同时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这一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推动内河港口专业化、大型化;加快整治河道;促进直达运输;形成河海联运标准,更新现有船舶。  相似文献   

6.
平陆运河对外直接沟通北部湾港,对内直接连通珠江水系高等级航道,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新通道,其建设将对西南部地区货运出海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全面分析西南部地区现状货运出海通道总体格局,结合平陆运河—北部湾港江海联运通道与东南向、东向出海通道及南向通道现有路径综合运输成本比较,提出平陆运河建设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贵州3省区,辐射影响川渝地区。平陆运河的建设将优化西南部地区出海货运方式,改变出海货运流向,提高西南部地区南向通道出海货运量比重,提升环北部湾港口群综合竞争力,为西南部地区提前围绕平陆运河建设完善物流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平陆运河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工程始于南宁市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终点为北部湾钦州港东航道,按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可通航5 000吨级船舶。工程从上游至下游建设马道、企石、青年3个梯级枢纽,各枢纽一次性建成双线5 000吨级船闸。项目开发任务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航运枢纽、航道、跨河建筑物及道路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等。平陆运河规划设计始终贯彻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启闭速度最快的内河省水船闸。  相似文献   

8.
对平陆运河工程开展土石方综合利用研究,以开挖土石方的数量、质地及时空分布等内容为切入点,结合运河周边区域的综合开发建设、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活动,提出土石方资源有效利用途径,科学、合理地布局土石方综合利用点,提高土石方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为平陆运河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其航道行洪畅通意义重大。通过搭建概化平陆运河沿线涉河建筑物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运河航道在行洪标准工况下的水流流态、水动力轴线情况。结果表明,平陆运河航道开挖疏浚建设后水流流态、水动力轴线更有利于航道洪水排泄和航道长期运行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平陆运河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陆运河开发过程中如何充分释放运河的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投资开发的问题,研究立足运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宏观视角,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方法,梳理运河综合效益发挥的传导机制,厘清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开发思路,提出需系统处理好综合规划、开发主体、合作模式、项目实施之间的关系,形成超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合理路径。在此基础上,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综合开发、土地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等不同类型项目群的特点,构建合理可行的投融资模式,探索市场化收益实现机制,最终形成保障运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本研究能够为平陆运河综合开发的实施提供合理路径,为推动同类型跨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打造高效、智慧、绿色、韧性运河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智慧运河的总体架构,结合平陆运河建设及运营管理特点及需要,提出“建设管理全流程贯通协同、进度管理全周期数字孪生、质量管理全过程模拟调控、安全管理全方位预警预控、绿色管理全环节监测预警”为典型应用场景的智慧建管系统,以及“运营管理一网高效协同、运行调度一体衔接联动、航闸管养一图科学智能、安全应急一键协同联通、物流服务一站高效便捷”为典型应用场景的智慧运营系统,并从全要素立体感知、全过程数字孪生、全过程模拟推演、全方位智能服务、全技术自主可控等5个方面总结数字孪生运河的创新性技术特点,可为类似智慧港航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率先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组合式通航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其省水船闸带两级独立梯形断面省水池,省水率可达55%。介绍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通航建筑物形式选择,阐述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组合方案后,船闸下泄水流进入中间渠道后引起的升船机上游水位波动情况,以及全平衡式升船机在对接过程中对于水位变化的要求。为解决水位波动对升船机安全运行的影响问题,提出非省水船闸+泄水外排方案与省水船闸方案,并对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省水船闸方案。  相似文献   

13.
航道工程施工控制网是运河建设的重要课题。以平陆运河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为例,根据枢纽建筑物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确定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快速完成控制网的外业数据采集,利用广西连续运行参考站(GXCORS)测量数据,集中统一处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高效率完成了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精度分析、成果提供等全部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4.
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规模巨大、涉及专业众多、集成协调难度大。围绕运河航道线路论证、平面布置方案优化等重点内容,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手段在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并针对多尺度和多精度数据匹配、空间数据的坐标系转换等技术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实现项目多源数据的融合和信息模型的构建。同时,深入挖掘数字技术在规划方案比选、信息集成浏览、仿真模拟和虚拟漫游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赋能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决策优化与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