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获得热稳定、阻燃和力学性能均较好的复合材料,以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HDPE/EVA)共混物为基体,可膨胀石墨(EG)作为无卤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HDPE/EVA/EG阻燃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A)、锥形量热仪、电子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前后EG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EG能提高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但力学性能降低;用钛酸酯偶联剂对EG改性后, HDPE/EVA/EG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从232.3%提高到315.3%,拉伸强度由9.0 MPa增到了10.0 MPa,冲击强度由88 kJ/m2提高到129 kJ/m2.偶联剂的存在提高了EG与基体间的界面粘结力,使阻燃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路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增韧试验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ASTM C 1018韧度指数法,选用极值点作为特征点,对路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试验,对比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增韧效果,得出了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4 kg/m3,且对低强度混凝土的增韧效果好于高强度混凝土的结论。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阻裂增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参照ASTM C 1018韧度指数法,选用极值点作为特征点,对路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试验,对比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增韧效果,得出了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4 kg/m3,且对低强度混凝土的增韧效果好于高强度混凝土的结论。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阻裂增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研制出的高效催化树脂进行锅炉补给水除氧,克服了传统的单纯投加亚硫酸钠除氧存在的各种弊端;在常温条件下,经实验室静态、动态及现场中试试验,探索了该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催化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确定出了除氧设备的最佳设计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反应器运行流速25~35 m/h,催化树脂层高1.2 m;Na2SO3投加量约为10 mg/L,仅略大于化学反应所需得理论值,出水溶解氧含量≤0.05 mg/L,除氧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回转型空气弹簧设计、仿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回转型空气弹簧设计计算的方法,采用MTS810试验机以及落锤冲击机对空气弹簧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设计计算及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计算方法简单、准确,建立的Marc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空气弹簧的特点,可用于空气弹簧地工程设计计算.空气弹簧冲击刚度有限元仿真计算及实验测试的方法可用于隔振元件冲击刚度计算与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6.
为了抑制切换过程电流和转矩冲击,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定次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HEPWM)的多模式调制平滑切换算法. 根据SHEPWM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电压波形谐波分布情况;基于异步电机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不同开关角个数下各次电流谐波幅值和调制度的关系;将切换过程抽象为电流基波及各次谐波的一阶暂态响应过程,建立了切换过程的数学模型,从电路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切换冲击的产生机理;基于RT-LAB半实物实验平台对两种切换算法进行了硬件在环半实物试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谐波幅值突变是造成转矩冲击的原因,在相电压基波相位π/2和3π/2处切换谐波电流幅值不发生变化,相电流可以平滑过渡;三相无法同时满足相位为π/2或3π/2的条件,因此分别在相电压基波相位π/2和3π/2处切换,切换过程电流和转矩冲击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7.
单组分地聚物砂浆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NaOH浓度、胶砂比及溶胶比在多种固化温度下粉煤灰地聚物砂浆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其微观机理,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并用扫描电镜(SEM)和压汞试验(MIP)分析了其微观形貌、孔径分布. 分析结果表明: 对浓度为10%的NaOH溶液制备的地聚物砂浆试件,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固化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强度发展;随着NaOH浓度增加或固化温度上升,单组分地聚物砂浆的抗压和抗弯强度均可获得最佳值,该值出现位置由热固化温度和NaOH浓度的共同决定;地聚物的孔径分布微分曲线为单峰分布,控制NaOH的浓度可以大幅减小孔径微分曲线的峰值,显著降低地聚物的孔隙率;粉煤灰颗粒在NaOH的作用下逐渐溶解,并在其表面形成胶凝物质,当Na+ 浓度较低时,地聚物较少,通过控制NaOH浓度可以使得地聚物变得密实,提高其抗压强度;基于热力学关系的分形模型描述地聚物孔结构形态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孔轴线模型,空间填充模型和海绵体模型只能较好地描述胶凝孔隙和过渡孔隙的孔结构分形维数;基于热力学关系与基于海绵模型分形维数计算值均在2.0~3.0之间,与一般水泥基材料的结果相近;适当调整NaOH的浓度可以改善地聚物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沿海地区机场跑道的软基加固处理工程,采用了"塑料排水板+强夯+冲击碾压"相结合的联合处理方案。"塑料排水板+强夯"对地面下2~8m范围内软基加固有较明显效果,但是在地面下2m范围内由于强夯扰动土体,加固效果不明显。故在强夯后采用冲击碾压法,以提高浅层土体的强度与刚度。处理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强夯+冲击碾压"处理方案对加固饱和软土地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温升特性分析及液冷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温升发热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及过热现象,根据电池的热物性参数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内阻,建立电池包生热分析模型;测试采集并拟合电动汽车的母线电流,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不同车速下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温升情况;进行典型城市工况实车试验,测取不同车速下电池包内温度测点的温升数据并拟合成温升曲线,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立的热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双进双出的液冷散热管道结构方案,分析在1C放电倍率下该液冷散热方案的散热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锂电池在高温(50 ℃)下,内阻仅为13.9 mΩ,而在低温(?30 ℃)时,内阻却达到了21.5 mΩ;电动汽车在新欧洲行驶工况(NEDC工况)和匀速工况(40、50、60、70 km/h)下的最高温升分别为1.8、2.6、3.6、5.3、8.0 ℃;所设计的U型结构液冷管道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包温升,提高电池包的温度均匀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内、外层为玻璃钢、芯层为树脂陶粒混凝土的新型逃生管道结构,基于环刚度准则对逃生管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将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结果和环刚度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然后以减重为目标,以环刚度S≥50 k N/m2为约束,优化逃生内蒙皮、外蒙皮和芯层的厚度.最后进行了新型逃生管道的现场冲击试验.研究表明,基于环刚度准则的隧道逃生管道设计不仅能显著地降低结构重量,而且经300 kg落锤7 m高度下落冲击试验后,管道内部最小净空高度大于550 mm,可以满足施工人员低姿匍匐逃生的安全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立表面活性剂与有机物共存体系中芘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反向色谱柱(2.1mm×100mm,5μm),通过调节和控制流动相、柱温、流速等因素,得到芘的优化测试条件.结果表明:流动相选用乙腈-水(80:20,V/V),流速0.20mL·min-1,柱温25℃是最优测试条件.同时,对TX-100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芘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用OriginPro 8.6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X-100存在与否对水溶液中芘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PP/PVC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非反应性、引入特殊作用基团和超支化聚合物增容剂改性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对其性能的影响。在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容剂使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两相之间的相分离程度减小,相容性改善。尤其是超支化聚合物增容剂和其它增容剂同时改性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其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废弃核桃壳对Cr(Ⅵ)浓度为20mg·L-1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20mg·L-1的50mL水样,当温度为25℃,采用粒径为1.0-1.6mm新疆核桃壳1.0 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18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3%.吸附后的水中C...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卡尔曼滤波和神经网络的PMSM参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电机参数的变化加大了其控制难度.因此,参数辨识对于其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文中针对这一非线性、强耦合的模型,研究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El man神经网络(El man NN)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Rs,ψd和ψq的辨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快的收敛速度,能很精确地辨识PMSM的Rs,ψd和ψq,该网络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在变速变负载等复杂情况下也适用.  相似文献   

15.
电力线通信(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统是利用信号耦合的方式,将载波耦合到AC电力线的弦波信号上,经由电力线来传输网络数据.本文主要探讨常见的家电用品对PLC系统的影响.量测工具使用LabVIEW软件来撷取数据,针对距离、电器设备差异计算信噪比(SNR)、信道频率响应(CFR)以及上传/下载速度对通信质量影响.由量测的结果得知,目前PLC系统所遇到的衰减问题大多与外界的噪声大小或与AC传输线的距离有关,经由量测的资料结果可以当作改善PLC系统效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机场应急起降带选择问题作为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展开研究,对影响机场应急起降带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梳理,确定了权重值,提出了基于TOPSIS解决应急起降带选择问题的决策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受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重要因子.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98.87%.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较好,20℃、25℃、30℃和3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6、6.62、7.49和8.59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吸热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8.
Euphorbia lathyris (Caper spurge) is a toxic and pot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PCMM). This study sought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ive diterpenoids (Euphorbia factors LI-L3, L7a, and Ls) with the spectra of UV and mass, quantifying three diterpenoids L1, L2, and L8 in crude extracts of unprocessed and 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C-ESI-MS). The analysis was achieved on an Agilent Eclipse XDB-C18 column (4.6 mm× 150mm i.d., 5 μm) with an isocratic elution with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water and acetonitrile at a flow rate of 0.25 mL/min at column temperature of 30 ℃ and UV detection was set at 272 nm. An ESI source was used with a positive ionization mode.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s of 9.9-79 μg/mL for Euphorbia factor Lb 3.8-30.5μg/mL for Euphorbia factor L2, and 1.0-20.6 μg/mL for Euphorbia factor LB. The average recoveries (n=6) of three diterpenoids were 98.39%, 91.10% and 96.94%, respectively, with RSD of 2.5%, 2.4% and 2.1%,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the three diterpenoids in 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were 3.435, 1.367 and 0.286 mg/g, respectively, which decreased more sharply than those in un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which were 4.915, 1.944 and 0.425 mg/g,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unprocessed and 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分布式计算的结合,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城市快速路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应用多智能体技术,以实现对其智能控制的策略。在分析研究多智能体体系架构与快速路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快速路MAS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层次功能设计。在分析研究Agent结构模式与构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快速路控制协调智能体Harmony-agent的结构,并针对结构中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MAS体系可以成为传统控制手段与智能控制方式的统一实现载体,架起了传统控制与智能控制的桥梁。MAS架构体系是兼容传统手段与智能理念的弱耦合思想的良好承载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在移动过程中通过WLAN获得网络接入服务,这就需要对WLAN切换的支持,而单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切换机制难以克服乒乓效应及其他一些服务质量下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CDMA辅助下的WLAN无缝切换(即低延时、低丢包率)机制(CAHO),该机制在用户发生相邻WLAN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使用CD-MA连接来避免性能下降问题.为了评价该机制,我们建立一个实验床,并与传统的WLAN切换机制及Multiscan切换机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AHO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丢包、服务中断及乒乓切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