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关香港的回归,它与香港航运业不能不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这种影响逐步释放的,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香港航运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香港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婕丽 《水运管理》2010,32(2):27-28,34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分析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政策基础入手,结合现状分析香港航运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集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新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发展核心竞争力;政府与航运企业紧密合作;提升船舶注册和航运安全管理水平;重点发展航运高端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因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中国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但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诸多新兴港口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航运业受到冲击,海运货运量增长速度放缓,2006年之后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航运业是香港物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正确解析国际航运中心各个发展阶段的构造特点,优化资源要素使香港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是香港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香港之所以能够发扬工成为世界和线大集装箱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内地货源的大力支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未来15年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将继续促进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其航运中心的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回归以前香港海运界有部分人才及资金流失,但是只要香港回归以后有真正的高度自治,有较长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稳定,那么,已经迁册的船公司和移民的人才就可能回归。香港航运业的未来充满光明。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纪念日。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来,进一步密切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更加稳固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也促进了“东方海外”业务的发展。 一、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稳固 经过百年的建设,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演变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1972年在葵涌始建集装箱码头,如今香港已成为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去年以超过新加坡近四十万个标准箱的优势,第六次蝉联世界冠军,进一步稳固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成功的原因很多,而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罗刚毅 《水运管理》1999,(12):32-34
深圳地处我国南大门,西邻珠江口,东濒大鹏湾,南接香港,拥有盐田港、蛇口港、赤湾港等天然的深水良港,是我国联结海内外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圳港已逐渐成为华南地区除香港之外的另一个国际中转港。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包括香港港口和深圳港口两个国际中转港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深圳港对香港航运中心的补充作用已为业界认可,并且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深圳航运业已初具规模经过15年的建设,深圳的航运业已初具规模。1996年、1997年深圳…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发展建设长江航运,同时满足"十三五"规划期对上海国际航运的建设要求,分析长江航运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情况,探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寻求联动的观点,建议以上海为中心建立紧密协调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业的共建、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功能航运中心,而香港特区政府也强调要大力发展香港的高增值航运服务业;"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内地和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香港航运业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境和挑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海运及港口发展专员林锦平女士就以上诸多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并对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对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赞许.  相似文献   

9.
李俊军 《中国港口》2003,(12):13-13
<正> 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生效在即,上海已与香港圈定了8个合作重点,航空港、港口航运和物流是重中之重,以香港之长,补上海之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体制和功能将更加健全和成熟。 一、港资投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更具动力 进行国际化的融资,保证充足的建设资金,是上海国际航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即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将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香港现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被公认为世界的航运中心。1995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52万个标准集装箱,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香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她的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地位;二是香港背靠经济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有广阔的腹地作支持。统计显示,每年进出香港的内地远洋船只超过4万船次,有力支持了香港航运  相似文献   

11.
吴江伟  张婕妹 《水运管理》2013,(4):12-15,31
为促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更好地互动发展,根据香港不同时期贸易方式的转变及以贸易转型促进航运中心升级的过程,分析香港发展模式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影响,认为上海应借鉴香港发展经验,分阶段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2日,交通部黄镇东部长在京接见记者,就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在交通领域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何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文拟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并对若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一、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大致过程 香港地处珠江口外,南海之滨,所辖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个地区和周围230多个大小岛屿,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 数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生民们,以渔猎农耕为其生活方式,他们利用舟辑之便,开始了早期的泛海活动。迄明末清初,香港航运业已具相当规模,承运的物资主要是当地所产的一种香木——“莞香”(其对香港属东莞县管辖)。因此得名“香港”。 香港航运业百年沧桑变化,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休戚与共。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罪恶的鸦  相似文献   

13.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香港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筑在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未来香港的兴旺发达同样将依赖于香港港口与航运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保持香港的战略地位,香港港口必须保持繁荣。香港港口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在《港口机场发展战略》和《港口发展规划》中有完备而详尽的描述。这两份规  相似文献   

14.
庞宏敏 《世界海运》2014,37(12):1-5
随着上海全方位打造亚洲乃至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会不会被上海超越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从国际上来看,东亚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同时也推动了全球航运中心的东移,这就促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应运而生。近10年来,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上海港跃至世界第一大港。在地缘上,上海也有着香港无可比拟的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经济带和长江沿线腹地,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撑。另外,无论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还是经济活力上,上海都已经超越了香港。加之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深化,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香港周边的珠三角港口在迅速崛起,香港中转港地位正在下降,航运及物流相关产业加速向内地迁移,香港航运业所具有的某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那么在现阶段,上海会超越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吗?2009年7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航运经纪人俱乐部秘书长刘巽良先生写了一篇题为"香港航运地位保得住吗"的文章,文章结论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暂时不会对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产生显著影响。就这个话题,本刊专访了刘巽良先生。  相似文献   

15.
以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现状为出发点,从经济贸易、全球生产网络、集聚集群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英国航运业与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相互关系和经济贡献,进而提出了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各自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发展方向.尤其指出,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全球性产业,若无强有力的国内航运业直接支持,不仅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将会转移消失,而且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主导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拥有亚洲一流的物流基础建设和以中国内地作为腹地的地理优势,具有先进的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的理念;而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是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不仅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物流发展基础,而且是香港与广东乃至全国的连接通道.因此,港深物流企业的合作成为两大城市加强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拥有亚洲一流的物流基础建设和以中国内地作为腹地的地理优势,具有先进的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的理念;而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是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不仅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物流发展基础,而且是香港与广东乃至全国的连接通道。因此,港深物流企业的合作成为两大城市加强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继红  真虹  宗蓓华 《水运管理》2008,30(12):26-27
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通过对现代航运服务业基本内涵与构成论述.结合当前上海市现代航运业发展现状及其与伦敦、香港等世界著名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业比较分析,指出当前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1)加快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2)政府积极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及配套实施;(3)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海事服务产业;(4)加强海事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形态和制度建设;(5)构筑专业人才高地,培养与实践结合的高层次航运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际航运人才资源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一)研究的意义做好上海国际航运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可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速度,促进上海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上海经济的增长。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又可以影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们必须把握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以及需求结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业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预测,指导上海国际航运人力资源引进与人力资源培养的方向,使人力资源总量能够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业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结构能够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业的升级调整,防止结构性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或过剩。(二)研究的方法1.定性预测与定量…  相似文献   

20.
从基础型到服务型再到智能型航运中心,代表着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人才是该转变的基础。长期以来,因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中国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但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诸多新兴港口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航运业受到冲击,海运货运量增长速度放缓,2006年之后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航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