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突破,凭借其实用性、涌现性、灵活性等特点为汽车智能化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汽车产业的影响,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内涵,重点介绍当前先进的大模型技术,分析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剖析了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风险,探讨了针对大模型的政府监管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其在汽车领域的深度应用将催生汽车产业新业态,有助于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欣 《汽车实用技术》2022,(15):164-166
教师、教材和教法是职业教育的生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切入点,对“三教”改革在高职汽车类专业课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三教”改革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新青年。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如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体现课程思政,挖掘和提炼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统一,成为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探讨在职业院校"双高"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滨 《中国电动车》2023,(12):134-136
文章从技术创新、政策引领、实践诉求3个方向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助推会计教学改革的逻辑。在此基础上以“本位论”为出发点,明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现实挑战。深入分析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并从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教师素养、把握技术优势及适应发展趋势3个方向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是当前国家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在该背景之下,探索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中的方法与途径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课程生产现场5S管理为载体,对该课程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课程的整体结构,然后从文化自信、哲学思维、职业修养、科学方法、品质教育五个方面列举了丰富的实施案例,最后从顶层设计、评价机制、教师素养三个方面探讨并总结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其他同类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迭代,我们目前已经身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互联网+”时代,这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支持。文章聚焦“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MOOC平台和职教云学习终端为依托,建立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平台学习轨迹数据为基础,进行学生学情信息化分析;以多教师协作教学组织课堂活动,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分组教学。基于学习轨迹分析的多教师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由学前、学中和学后三个教学阶段组成,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师生、生生线上线下互动中完成学习。在学习轨迹分析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线上资源的个性化推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线上MOOC与线下SPOC学习轨迹数据融合是尚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汽车专业课中的育人现状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将汽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总结和反思提升"这一过程,重新推翻以往的教学模式,重塑新的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融合,不断激励教师创新教法、持续提升教学效能,引导教师开展专业方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根据教学实践探索,我校目前的专业课程建设难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在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技术融合和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的同时,为专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扩展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针对研究生学习特点,文章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凝练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的思政要素,形成思政与知识点无缝对接。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始终,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高校课堂育人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汽车构造》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汽车构造》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进行了探索,为更好地实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现今的汽车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此为核心,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原因以及应用方式与应用意义进行研究,认为热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工程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并以此为技术基础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基本汽车工程运作效率为汽车工程的制造与构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汽车技术之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核心专业课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进行了基于课证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首先对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课程与1+X证书、与职业技能竞赛融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文章的研究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课程教改目标出发,文章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汽车技术专业课中的教学实例,展示了这一教学法的优势,同时提出了使用该教学法的注意事项,为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检测》课程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样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工作前沿。文章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新能源汽车检测》,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思政教学融入点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检测》思政教学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连续二十年深耕语音语言领域,科大讯飞在语音语言领域可谓独树一帜。最早开放了语音的AIUI生态平台,截止到2018年5月25日,科大讯飞已经覆盖了超过19亿的用户终端数,支持了超过82万的开发者,日均调用次数超过了46亿次。这种成绩的背后,不仅是雄厚的科研实力的支撑,也是广阔的市场渠道的强有力布局,不断完善的交付服务体系的建立。那么,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在面对更多市场挑战时,取得了哪些突破,又遭遇了什么技术痛点呢?带着诸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中医学思想与计算机技术的思维逻辑相比较,进而深入阐述人工智能与中医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人工智能原理本质、实际应用、发展情况和科研探索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人工智能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与发展现状.通过阐明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影响作用,分析在医学领域开展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并展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学科发展历史、课程知识广泛性、专业新知热点、枯燥的专业教学等五方面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分析与具体实施探讨,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时代汽车》2024,(4):110-11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过程进行合理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这种教学方式适应职业教育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体系为主,限制了汽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的热情,大量实践证明,让学生投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去学习专业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课堂的改革存在两面性,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教育的思想理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从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特点出发,首先阐述了该门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总体构想,然后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探索与研究,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以突出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教学方法的突破。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形成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王燕 《时代汽车》2024,(4):116-118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是一门职业技术课程,为解决传统上课模式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传授数控技术专业知识,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战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部署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之后的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紧扣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目标设计、搜集思政元素、融合教学设计理念的课堂过程化管理,达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给机械制造大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