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饶达 《轿车情报》2012,(4):42-43
油价因素将影响市场 难得的2月份有21个工作日,使产量和销量迅速提升。2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同比是正增长,但终端销量的环比仍是负增长。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增多,使微型客车市场在2月份同比销量出现正增长。  相似文献   

2.
前两个月累计增速较高 1月初车价小幅回升是每年的规律,因为经销商追求的是春节前销售高峰期的丰厚利润.今年1月没有春节,因此工作日多了5天,也没有春节前后共十几天的市场萧条期、国民经济在加速复苏、年终奖在1月份发到手、春节免高速公路通行费、去年厂家藏的销量大部分在1月份吐出等因素叠加,使今年1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49%,批发增长52%.  相似文献   

3.
饶达 《轿车情报》2011,(12):42-43
汽车市场规律决定了10月份的环比销量肯定是负增长。但出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总趋势的原因,10月狭义乘用车月度同比的批发销量呈现正增长。广义乘用车10月同比批发销量增长了1%。  相似文献   

4.
饶达 《轿车情报》2010,(4):34-35
尽管2月份销量比同期也属大幅增长,但乘用车的订单数已经大大减少,厂家对2010年市场预期较低,销量相对也低;2月份环比销量下滑大,还因为在1月份数据中包含去年一些厂家隐藏的销量。但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购车的政策优惠、人们对拥有汽车的观念的巨大变化,乘用车的产销增量仅会下滑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此不改变对今年市场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趁着车市较高增长,实施增大燃油税的调控,今年是逐步缓解堵车和避免交通瘫痪的最佳起步期,对我国的积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只有这样的调控才是事半功倍. 4月狭义乘用车销量将超120万辆 很多厂家利用春节长假期间,为将上市的新车型进行生产设备改造或调整,用于节后试生产和产能爬坡,因此3、4月份是新车型比较集中上市的时候,使市场有所放大.清明节高速公路免通行费的月底购车潮,与季度末压库重叠也使销量大增.在同比少2个工作日的情况下,3月份狭义乘用车的同比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增长19.1%和16.5%,说明产能和市场均在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 2月份乘用车产销,环比两位数负增长,同比低增长,1~2月份累计同比有较大滑落。原因主要是:2月份工作日天数少,再加春节长假,有效工作日减少是其一。春节之前的突击买车习惯,部分市场潜能提前释放,此其二。  相似文献   

7.
饶达 《轿车情报》2011,(5):46-47
3月回顾4月展望3月份广义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652%。其中轿车增长7.28%。MPV增长17.72%.SUV增长35.40%,微客负增长9.99%。广义乘用车一季度同比累计增长9.07%。因此可以说今年我国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去年一季度乘用车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5%,今年包括“吐出”去年企业所雪藏的销量在内,增长也不到10%。  相似文献   

8.
饶达 《轿车情报》2007,(11):52-53
九月份乘用车市场总体概述由乘联会统计的数据知道:9月份的狭义乘用车不论是批发销量,还是零售(综合)销量,均突破了国内乘用车月销售的历史最高纪录,不但环比增长了10%以上,而且同比增长高达22%以上,这还是在去年8月开始的市场新的一轮“井喷”基础上的增长。可见我国的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创造着奇迹,这个奇迹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9.
文龙 《汽车导购》2010,(1):158-159
10月份汽车销量环比降低了7.9%,但是仍然达到122万辆的较高水平,这也使1~10月份的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创历史新高。乘用车销量达到94万辆,同比增长75.8%;轿车销量达到68万辆。同比增长66.4%:MPV、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同比也都出现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0.
饶达 《轿车情报》2012,(6):38-39
5月将比4月好 由于4月工作日少,乘用车产量和销量环比都下降是正常的;但是在汽柴油有史以来最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狭义乘用车的批发销量和终端销量还能与去年同比有较大幅度正增长,则进一步证明了狭义乘用车市场的复苏。从总体上来说,在市场较大增长时内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会增长更快些。但是比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新闻     
<正>2018年车市下滑5.8%新能源车增长全面爆发近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217441辆,同比下降1 9. 2%,环比涨幅为9.8%。由此,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全年数据也正式出炉,2018年全年,我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22350562辆,同比下降5.8%。分车型来看,2018年全年,SUV累计销量为9513162辆,同比下降5.5%;轿车累计销量为11173044辆,同比下降4%;MPV累计销量为1164356辆,下滑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在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长逐年放缓的大格局下,中国汽车各细分市场出现了增速大幅回落的走势.其中,卡车市场更是延续2011年的负增长态势,连续第二年深度调整.随之中国柴油机市场也出现了不断回落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 ~ 10月份车用柴油机全国累计销量为281.54万台,同比下降10.08%. 1 1~10月份车用柴油机市场销售态势及特点 1.1分月度销售态势及特点 如图表1,从分月度销量环比走势看,与卡车市场销售走势如出一辙,受时间周期变化的影响,1月份因为元旦和春节长假,实际工作日只有半个月,故该月销量最低,2月份则呈现报复性反弹销量走高,3月份是每年的销售高峰,销量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3.
《轿车情报》2016,(4):24-25
2月乘用车市场回顾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增长-1%,由此导致1—2月的累计零售增速仅有817%,处于历年的1—2月累计增速的低点。2月零售负增长主要是春节因素的影响,虽然今年2月有29天,较去年多一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4.
饶达 《轿车情报》2005,(4):44-46
根据乘用车月销量走势图分析,今年市场在二、三月份将均为负增长。这将使一季度的市场同比累计下降10%左右,如果到三季度能把负增长的销量补齐,四季度市场销量同比再增长20%,那么全年市场销量可能有6%的增长,因此,今年乘用车市场增幅有限。  相似文献   

15.
国内乘用车市场自4月以来出现销量连续下滑的局面,总算在9月份得到扭转,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销售54.8684万辆,环比增长26.3%。同比增长2.3%。轿车和MPV分别为环比增长贡献了21.3%和19.3%的增幅,但同比却分别下滑1.3%和25.1%。SUV继续保持强劲的销量增长势头,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7.4%和14%。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据狭义乘用车国内销售前三位。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10,(9):10-10
1月厂家销量呈现开门红的特征,1月狭义乘用车销量突破百万。2月的开局第一周工作日的日均销量达3.5万辆,但第2~3周处于春节中,由于春节假期带来的生产时间损失在7天左右,加之2月仅有28天,因此估计环比1月损失销量30%左右。2月的销量估计达到72万左右,同比增长的增幅应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7.
近期市场展望 日系车批发销量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4.5%和56.5%,但10月份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仍有一定幅度增长,并使得其成为今年产销差距最小的一个月份.这说明日系车的减产和市场萎缩对中国汽车市场基本没有影响,也说明了今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大大提高.另外,从10月初到目前国际石油价格震荡走低,国民经济触底回升,使人们对4季度的乘用车市场保持乐观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新闻     
<正>2017年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环比上涨145%颇受争议的新能源汽车在1月份销量骤降后,2017年2月份销量有所回升,达到1.8万辆,环比增长145%,比2016年同期增长30.3%。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月份汽车产销数据。其中,汽车产销分别为215.7万辆和193.9万辆,同比增长33.77%和22.37%。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4.7万辆和163.3万辆,环比下降10.8%和26.4%,同比分别增长31.5%和18.3%。值得注意的是,SUV增势依旧强劲,产销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9.
饶达 《轿车情报》2011,(8):52-53
6月份乘用车零售量环比和同比均有超过历史纪录的大幅度正增长,这个逆月度市场规律增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日本地震对汽车产能的影响进入了快速恢复期。日系企业本月批发销量比5月份增长了30.5%,零售销量增长了18.8%。更为重要的是本月底是上半年截止期.企业向经销商压库是“正常”现象,使批发数和库存数也大增。但有一些企业的市场环比销量或多或少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行业资讯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0,(3):10-10,12
乘联会统计数据,2010年1月份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30.78万辆,同比增长111.2%,环比增长17.4%;国内销量121.87万辆,同比增长84.2%,环比增长5.1%。今年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99.5万辆和97.2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8.8%和83%,创下了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