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赵东平  吴楠  李华  涂怀宇 《铁道勘察》2022,(3):10-16,25
随着我国隧道埋深的不断增加,超深竖井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对竖井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近年来隧道工程中超深竖井设计及施工技术相关文献的调研,阐述超深竖井的研究现状,揭示隧道超深竖井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目前隧道超深竖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井型设计、井壁压力理论、竖井支护形式和竖井施工方法等方面.在小断面竖井井...  相似文献   

2.
超高层双曲面钢结构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力 《铁道建筑》2006,(7):98-100
北京中关村金融中心的主体结构为一座高150m,共35层的双曲面钢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框架组成。在施工测量中全部采用坐标定位,大量的测量工作是对钢结构安装的跟踪测量及校正。文章介绍了施工测量控制网测设、结构物轴线传递、核心筒钢柱测量及外围框架斜柱安装测量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隧道竖井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生安 《铁道勘察》2009,35(4):84-86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益田路隧道1、2号竖井施工的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特长隧道深大竖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8 693 m和8 599 m,在距出口端约3 km处分别设3号、4号竖井进行通风.竖井施工有以下特点:综合利用悬吊钢丝绳,减少稳车投入;开挖采用人工钻爆法进行施工,避免投入伞钻,减少设备投资;衬砌混凝土分别采用整体下滑模板进行施工;井口30 m以下井身采用衬砌紧跟开挖面,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介绍乌鞘岭隧道1号通风竖井的设计、施工与作用,竖井是长大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竖井完成后,正洞形成竖井负压通风方式,对解决正在施工的正洞通风困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福田站益田路隧道2号竖井深55.07m,采用直径18.4m的圆形结构断面。本文以该竖井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竖井结构的选型、竖井结构计算、竖井主体结构设计、围护结构设计、防排水设计、施工工法、工序等,以期对城市中超大、超深的竖井工程提供的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盾构向大直径、深埋方向发展,作为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盾构竖井施工难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处于城市中心区、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的盾构始发竖井。北京地下直径线受地铁4号线宣武门车站标高限制,盾构始发竖井深度达到了30m,距天宁寺2号匝道桥近5m,围护结构采用41m深的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通风竖井是长大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对解决隧道通风和安全运营等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的支护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介绍了竖井施工的方案、机械设备、爆破技术及监测方法。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保证了竖井快速安全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安地铁黄土隧道施工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及通过F3地裂缝穿越施工竖井出现涌水的处治,总结出一套合理、安全可行的施工处理方法,确保竖井和地铁隧道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研究结论:通过采用竖井外施做旋喷桩技术,使地下水和地裂缝涌水绕旋喷桩隔水帷幕外通过,同时采用竖井内注浆加固堵水、井内降水、分部开挖、向下外插花管注浆、竖井底混凝土封底,超前引排地下水及隧道内降水等措施,有效克服了黄土地区富水夹砂地层竖井和隧道施工涌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软岩隧道施工及塌方预防整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建铁路临河至策克线呼口一号隧道(DK326+150~DK328+780)全长2630m,Ⅴ类围岩占隧道总长的87.5%以上;呼口二号隧道(DK329+740~DK330+350)全长610m,全部是Ⅴ类围岩。围岩地质差,施工时极不稳定,多次出现塌方。根据多年的自身施工经验和借鉴国内外软岩施工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适合软岩施工的方法,同时对软岩施工中预防塌方出现和发生塌方后如何及时处理、整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地铁隧道控制测量中的竖井联系测量,通过在地铁竖井联系测量中首次采用悬镜法并结合后方交会法的实施,从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得到精度更高的联系测量点位精度。进而研究寻找出一套操作简单、高精度、切实可行的地铁竖井联系测量的方法,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斌 《铁道勘察》2020,(3):17-21
为了确保隧道贯通前CPⅡ分段建网的精度,保障隧道的顺利施工,以格库铁路阿尔金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高精度陀螺全站仪对洞内CPⅡ平面控制网加测多条陀螺边,并提出了陀螺定向精度观测精度内检核、多条陀螺边定向复核的方法,对陀螺定向边位置的选择、陀螺方位角观测中误差、陀螺方位角观测值的应用区间进行探讨。应用高精度陀螺定向成果对比分析洞内CPⅡ分段控制网成果,从理论上探讨了加测陀螺边对CPⅡ控制网贯通预计精度的影响,解决了隧道贯通前CPⅡ平面控制网精度无法验证的问题,确保了CPⅡ分段建网的精度,总结出一套高精度陀螺全站仪在长大铁路隧道CPⅡ平面控制网分段建网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其中包括陀螺定向边间距约2 km、陀螺定向边采用对向观测、每测站数不小于4测回且观测方向平均测角中误差应小于仪器精度(3.6″)、依据陀螺观测计算方位角与导线推算方位角较差值并将成果应用划为三个应用区间、依据陀螺定向观测精度变换权重降低贯通预计值、优化约束平差计算方案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复杂艰难山区特长隧道陀螺定向测量作业时仪器搬运难度大、劳动强度高等难题,对传统陀螺定向作业和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外业采用自由设站法,在待测边一定范围内任意位置设站,分别对两个控制点进行陀螺定向测量和边角测量;内业中,计算陀螺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并进行精度评定,依据地下陀螺边和导线边方位中误差取权,并将加权平均值融入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22号线工程,针对2 km以上长距离隧道工程施工需要高精度控制测量技术配合的重难点,对控制测量技术进行分析和论证,创新提出打孔定向测量施工控制技术、陀螺仪定向测量施工技术、地表深层监测施工技术,并对其施工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工程实践证明,通过三项地铁盾构隧道测量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施工功效,而且提高了隧道测量精度,减小了贯通误差,确保了盾构隧道得以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5.
魏向阳 《铁道建筑技术》2021,(2):136-140,173
以济南黄河隧道南岸接收工作井盾构机出井吊装为工程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重点分析东线隧道贯通及吊装施工对黄河隧道南岸工作井的变形及受力影响。结果表明:(1)东线隧道贯通时,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为-1.13 mm,主体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0.92 mm;吊装施工时,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为-1.06 mm,主体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0.86 mm,受吊装荷载的影响,地连墙顶部出现向坑外的位移。(2)东线隧道贯通、吊装施工时环框梁的最大弯矩值为16325 kN·m,出现在第二道环框梁中部位置;受履带吊吊装施工超载影响,主体结构最大弯矩值为3915 kN·m,出现在东墙(竖向)支座处。(3)受隧道开洞及施工超载影响,主体结构最大弯矩值为2837 kN·m,出现在北墙支座处;受结构埋深影响,环框梁最大弯矩值为9634 kN·m,出现在第三道环框梁端部位置。盾构出井吊装方案可行,施工过程对工作井影响较小,能保证工作井安全;此外,在满足吊装要求的同时,履带吊应尽量远离接收井,以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长大隧道采用增设辅助坑道、长隧短打的施工方法来缩短工期。本文以乌鞘岭特长隧道为例,阐述了斜井辅助坑道施工在长大隧道中的作用。重点说明了斜井辅助坑道的选型及不同斜井运输类型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以后长大隧道采取斜井施工时提供一点经验。研究方法本文将乌鞘岭特长隧道的10#、11#两种不同形式的典型斜井施工方法作比较,将两者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做类比,研究它们在特长隧道施工中的作用和利弊。研究结果通过10#、11#斜井实际的施工效果,可知两斜井在开设多个工作面辅助正洞施工方面优势相当,但10#无轨运输斜井综合利用指标略高于11#有轨运输斜井模式。研究结论长大隧道采用辅助坑道开设多个工作面,采取“长隧短打”的方法时,斜井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施工措施。但在确定斜井类型方案方面,则要综合全面考虑,解决好隧道施工“出碴、进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隧道洞外GPS控制网作为洞内控制测量和后续施工放样的起算基准,其数据处理模式与方法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上至关重要。针对特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环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特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基线解算软件选择、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处置策略、投影变形控制方法、一点一方向建立隧道坐标系、横向贯通误差计算以及框架基准统一与转换等方面提出一些原则和方法,总结归纳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长大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基线解算与网平差的可靠性和精度,也解决了隧道洞外GPS控制网框架基准的统一问题,该研究可为类似大型线状工程的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台风区的平潭海峡大练岛特大桥新建工程中现浇公路桥的钢管格构支架体系为研究背景,对钢管格构支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管格构支架体系空间有限元模型,从不同的肢数、节段长度、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四肢格构支架进行均匀流风场作用下的风洞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当钢管结构的壁厚与直径比δ/d一定时,支架结构的临界屈曲荷载系数随着钢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指数上升趋势;六肢与四肢钢管格构支架临界荷载系数相差不大,四肢钢管格构支架是最经济支架结构;当支架总高度小于70 m时,钢管格构支架结构基本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支架钢管立柱横向间距在5~7 m时,其稳定性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横向间距为7 m左右时,支架稳定性最好。风洞试验结果能反映四肢格构支架的实际受力特性,并指导四肢格构支架现场实际施工。该分析可为类似钢管格构施工支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土建工程盾构区间块石密集,对盾构施工有较大影响,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开展,采用以弹性波CT检测为主,地质钻探为辅进行块石探测。对于小直径(1.5 m以下)块石优先采取旋挖钻对块石冲击破碎进行预处理,大直径块石采用冲击钻孔破碎、开挖竖井方式将块石掏取出来,若冲击破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则采用深孔爆破等方法处理,块石地面预处理过程中如有未发现的块石,采用盾构机破岩直接通过;根据详勘及补勘结果,采用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掘进,选用国产刀具,刀盘装配全盘滚刀用于破碎块石,考虑到刀盘开口率及其地层因素,滚刀间距控制在100 mm,严格控制盾构机在块石地段掘进时的盾构参数。实践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