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燃油混合气制备装置是准确提供和计量燃烧所需燃油量的系统。具体任务包括:提供所需压力◆喷射所需燃油量(调节燃油量)◆调节所需喷射开始时间(调节喷◆射开始时间)为了满足更严格的柴油发动机排放限值,现代化喷射系统要确保更高的压力和更准确的喷射。共轨系统可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在共轨系统中,燃油以高压形式存储  相似文献   

2.
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柔性地针对不同工况,进行所需的最佳喷射压力调节,独立灵活控制喷油正时,自由调节喷油量,实现理想喷油规律(预喷射、后喷射、多段喷射等);既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降低噪声,又能保证优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易于与颗粒过滤器等排气后处理系统协同工作。代表了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博世公司在基于电子管理系统的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领域,开发出了蓄压式燃油喷射系统,或称为共轨系统(CRS)。与其它喷射系统相比,共轨系统把产生压力的过程与燃油喷射过程相分离,“轨”被作为了高压蓄压器,其内部始终保持最佳燃油压力以适应发动机的具体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电控单体泵和共轨喷油器的双电磁阀控制燃油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该系统能完成对供油和喷油的独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双电磁阀控制燃油系统可方便地控制启喷压力,从而灵活地调节喷油规律;可在部分工况下实现等压喷射;双阀系统开始和结束喷射时刻的燃油压力会影响实际喷油持续期的长度,喷射压力越高,实际的喷油持续期越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目前和未来的排放法规,柴油机设计中必须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支持的现代燃烧过程,对燃油喷射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德国博世(Bosch)公司最新研发出具有压电喷油器和高压泵CP4的200MPa柴油机共轨系统,该系统是开发新型燃烧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产品。这种200MPa高压共轨系统的开发,为发动机制造商实现所要求的排放水平、降低燃油消耗进而降低CO2排放提供了稳固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6.
共轨系统自1996年首次推出以来,柴油机性能已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年来,共轨技术持续发展,降低了发动机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了驾驶性能。然而,为满足世界范围内持续严格的排放限值并提供性能更加优越的柴油车,还需进一步提升燃烧精确控制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喷油量并提高喷油压力,共轨喷油器可显著提升燃烧性能。此外,还需要更接近矩形的喷油规律、更短间隔期内稳定多次喷射的能力及喷雾形状控制来优化燃油混合。另外,在优化喷射和燃烧时,还需考虑世界范围内燃油品质的不同。分别阐述了两种能够实现以上目标的创新喷油器技术,第一种是第四代压电喷油器(G4P)及具有特殊孔状(可控散射喷雾(CDS))的新型喷孔设计,有助于提高燃烧性能。其优势是降低热损失,提高燃烧效率。第二种是通过闭环控制提高喷油量的精确性,实现稳定性燃烧。主要实现途径是基于内置在喷油器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际的喷油速率和燃油特性。上述两个技术是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针对世界范围内所用燃油品质的多样性以改善燃烧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柴油机冷起动控制参数和可控变量,并建立了共轨系统冷起动优化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共轨系统燃油喷射压力、格栅预热时间、喷射时刻等相关参数,改善并优化冷起动燃烧过程,采用试验标定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参数优化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保证柴油机快速起动,满足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为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标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的结构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轨式喷油系统分为中压共轨系统和高压共轨系统。中压共轨系统又分为共轨蓄压式系统和共液压式系统,二喷油压力的形成原理相同,只是所用的控制油和待喷燃油的压力源不同,高压共轨系统能够实现预喷射,后喷射,还可实现Δ型入靴型油规律,是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汪炎珍 《汽车维修》2010,(10):19-2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因其喷油量与喷油正时能根据柴油机运行工况进行实时控制,可实现多次喷射,从而改善缸内燃烧状况,并为柴油机喷油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灵活性,因此具备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三、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M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喷油压力不由针阀挤压燃油而产生,且其大小与发动机转速无关的一种供油方式。在共轨供油系统中,喷油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是彼此完全分开的,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入到蓄压器中,通过对蓄压器内油压的调节实现精确控制,使最终高压油管压力的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德尔福(Delphi)公司实现了柴油机共轨系统直接驱动压电控制技术产品的批量生产。在德尔福公司200MPa直接驱动共轨系统中,喷油器针阀的运动直接由压电陶瓷执行器驱动,而不是通过电液回路控制动作。喷油器针阀的超快开启和关闭不受喷射压力的影响,在改善排放和燃油消耗的同时,将功率密度和发动机扭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寿命期间,出众的多次喷射能力和极小量分段喷射的控制能力确保了这种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优异的喷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柴油机后喷射作用机理,以有效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为目的,分析设计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后喷射控制策略,解决后喷射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后喷射量、喷射起始时刻、喷射器作用时间和喷射释放以及相关参数修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机械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是依靠喷油泵压力的连续波动来实现的,这种喷射方式在经济性、动力性以及排放性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动机的需要。共轨喷射发动机避免了传统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缺点。本文从原理和系统结构上对传统机械燃油喷射发动机和共轨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压共轨系统预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预喷、主喷和后喷的多次喷射,达到燃烧柔和效果,有效地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是世界内燃机行业公认的未来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方向。在预喷机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预喷的控制策略,解决了预喷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预喷油量、喷射起始时刻、喷油器作用时间和预喷释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一种灵活的共轨喷油器驱动电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充电速率、放电速率和保持电流对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瞬态响应、一致性、最小油量控制和多次喷射的影响,为实现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的上述各种特性综合最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发科技》2006,(1):38-39
共轨系统将燃油压力产生和燃油喷射分离开来,如果把单体泵柴油喷射技术比做柴油技术的革命的话,那共轨就可以称作反叛了,因为它背离了传统的柴油系统而近似于顺序汽油喷射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钱大 《汽车与配件》2003,(33):34-35
3.主喷 发动机输出的能量来自主喷序列。这意味着,发动机扭矩的建立主要依靠主喷。利用共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喷射压力实际上在整个喷射过程中都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8.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为满足柴油机的多用途需求,必须开发出高性能的燃油喷射系统。以柱塞式燃油喷射装置和共轨燃油喷射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为着眼点,介绍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的技术发展动向,并以电磁阀式喷油器为例,阐述了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先进的共轨喷油系统实现高压喷射与多次喷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14.在传统的直列泵或分配泵柴油喷射系统(包括电子控制系统)中,由柱塞偶件产生的燃油高压通过高压油管传送到喷油器上,当喷油器端的燃油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燃油压力就迫使喷油器开启并喷油,喷油t的多少由开始通过泄油降低燃油系统的压力时的《)决定.因此叫做“位盆控制’。A.喷油器开启时间的长短B.喷油泵的喷油正时C.柱塞偶件的位置D.柱塞偶件的形状和行程15.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泵喷嘴式柴油喷射系统和单体泵式柴油喷射系统都将产生高压的功能和控制燃油定t的功能分开。他们通过对喷油器电磁阀的触发实现喷油器的开启和关闭,根据喷…  相似文献   

20.
欧Ⅵ技术路线升级各国家地区采取的升级策略有很多,欧洲大部分地区是在欧ⅤSCR技术基础上增加DPF和EGR技术,而美国的USEPA2010是在USEPA2007的基础上增加DPF+EGR+SCR技术. 如果要满足欧Ⅵ的排放要求,发动机本体和后处理都要做技术升级.首先发动机本体要有先进的燃烧系统和燃油喷射系统做保证,最大喷射压力高达2000bar(一般采用高压共轨技术);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两级增压和EGR+中冷技术在很多主机厂也会被用到;另外,可能增加后喷保证DPF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