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文君 《中国海事》2009,(12):65-65
“如果有一天小女儿问我,爸爸去哪里了?我会告诉她,你爸爸是属于大海的,有海的地方就有你爸爸。”他的妻子这样说。是的,他属于大海,属于他热爱了一生、深深眷恋的那一片蔚蓝。现在他融入了那一片蔚蓝,永远地与祖国的蓝色疆土为伴。阳光下,浪花熠熠生辉,奔腾着,跳跃着,急切地想要向我们倾诉,他是怎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7,(5)
正爸爸曾经做过海员,在我小时候,他一直给我讲大海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大海是温柔、宁静的,也是汹涌、澎湃的,更是朦胧、缥缈的。2017年7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航海学会组织的航海夏令营,登上了"喜悦"号,见识到了真正的大海。此前,我从未参加过航海夏令营,也没有去邮轮上玩过。踏上"喜悦"号的甲板,看着码头和边上的建筑渐渐消失在  相似文献   

3.
童洁 《中国港口》2012,(4):13-15
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从罗宁每天更新的微博中就能看出来罗宁的思想很远,所以舟山的发展也将很远。可以说罗宁是一个"微博控",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忙,但是他依然趁一点空闲时间发发微博。"港航工作四点体会:很多、很难、很苦、很好。事情很多,群岛新区、保税港区、港航物流、园区建设、大宗商品、集团上市;推进很难,过程很苦,招商得厚脸皮,前期得硬心肠,督促得黑着脸,调研得冒着汗,协调得拉大旗,港航联动得做媒……但事实证明,成效还是很明显的,而且是越来越好。"这是近日罗宁在微博中所说的一段话。这位人大的博士、复旦的博士后有着很强的抢抓机遇意识。对于记者的采访,罗宁反应敏捷且语速很快,往往问题刚问完,他的回答已经滔滔而来,那些话语像是不需要思量、在路上迎着他而来的。对于舟山的发展他总是说着一句话:"舟山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大物流时代。舟山,盛华可期!"  相似文献   

4.
邱浩兴 《航海》2003,(6):23-25
又一个巨浪打来,使“银河”号左右摇晃,倾斜达30°。船长戴夫·休梅克想象着船员们端着盘子从厨房这头走到那头准备午饭的情景,禁不住暗暗发笑,“我敢打赌肯定有人撒了菜盘子。” 船长孤身一人在驾驶室中,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发笑的。他是一个已有4个子女的父亲,要离家数月,在大海上漂泊,真够难为他的。  相似文献   

5.
裴胜崇 《珠江水运》2011,(11):74-77
"中国冰人"王刚义并非在海边长大,但是他的人生却与大海紧密相连。1956年6月20日,王刚义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在此后的40年里,王刚义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与海结缘。"我和大海约会晚,但感情深,经得住考验。"王刚义这样评价自己与大海的关系。小时候,王刚义有怕水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船员上岸了,人是上来了,心却在船上,多年后,甚至重回船上;有的船员转行了,就永别了波澜壮阔的大海,从此与这行"形同陌路";有的仍然在去与留的问题上挣扎着。行业经济的持续下滑,让这群生机勃勃的男子汉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小李是中国某大型航运央企的一个准船长。渐进年关,他的妻子给他出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离开大海,上岸生活;要么分道扬镳,各自精彩。小李的这个选择题也是一直以来很多船员面临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桑史良 《航海》2013,(3):38-39
按时下流行的话讲,吕逸民是船模制作"发烧友"。孩提时代,他喜欢听大人们讲海盗和宝藏的故事。每每看见大海的画面和变化无常的浮云,都会产生许许多多关于大海的天真和梦幻般的遐想,当然还有画着骷髅迎风飘扬的海盗旗。长大成  相似文献   

8.
大海     
没有见过大海,谁敢对此评判?我赞美大海,因为我曾经与他作伴。我赞美大海,是因为他美妙的色彩,那阳光下天空一样的湛蓝,那波面上金光的灿烂,还有那浪尖上雪花的飘白。我赞美大海,是因为他变幻的姿态,象书斋里端坐的观台 宁静而安然;象疾风中起舞的群山 奔放而豪迈。哦,大海我赞美你,是因为你胸襟的博大、 把一切收揽:江河,湖川……是因为你志向的高远, 把一切包涵:星辰,银汉……哦,大海,勇士的摇篮,你神奇,你非凡,你的形象,你的音响,你的魅力,你的气概,永远在向人们呼唤,来吧1男子汉,大海@徐荣康~~…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人说,我一生始终对江河有一种痴迷,这可能是不准确的.但很多次,当我驾车穿越一条长长的河谷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不断回忆起这些河流.它们对我有某种支配的魔力. 我生长在英格兰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有两条小河从那里起程,奔向大海.一条是雷恩河,向西流到梅德韦村和泰晤士河三角洲,我记得它为河边的一座磨坊提供了动力,还为一个公园中湖泊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流.  相似文献   

10.
9月16日,在印度洋富饶的岛屿罗德里格斯岛上休息8天以后,"浪花"号又开始启航.19日到达毛里求斯.大约中午时分,船在检疫区抛锚.在医生的许可下,一艘拖轮把"浪花"号拖进港口.医生仔细地察看了所有的文件,确信船上只有我一个人,而且健康状况非常好以后,立即发给我入港许可证.除了医生以外,总督也登上了我的船.总督先生很友好,他给我一包邮件,还给我一些私人的信件,这些信件都是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的引荐信.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9日,除夕佳节,一眼看去,茫茫大海上正刮着呼呼大风.位于珠江口大海中央离岸数十公里远的"海趸1550"船船头上,一个男子正眺望着家的方向. 他叫成宝刚,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处基层一线海事执法人员,也是一名两个月大孩子的父亲.万家团圆的时刻,他连续几天带领现场执法人员在港珠澳大桥施工辖区展开海巡工作.  相似文献   

12.
Una 《游艇业》2011,(5):90-93
“在我人生的前20年,很遗憾,没有见到过大海,但是在我人生的几个重要时刻,却没有离开过水。”2005年汪潮涌开始投资组建“中国之队”,成为第一个进入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人。直到现在,不管盈利与否,他一直坚持在美洲杯中升起“中国之队”风帆。  相似文献   

13.
Danlel  Busetto  Tina翻译 《游艇业》2013,(12):74-79
关于肯尼迪和他悲惨结局的故事已经不胜繁举,而本文将记录肯尼迪和美国海军以及帆船和游艇的故事。肯尼迪曾经这样热情地表述大海:“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和大海有关,也许是因为大海不断地变换着它的样子,灯光和船也是。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都来自大海。从生物学上说,这是一个有趣的事实,它把我们和大海绑在一起,我们血脉中的合盐量和海洋是一样的,我们的血液,泪水,汗水中也有盐。我们所有人都和海洋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梁兆融 《中国船检》2006,(Z1):28-29
童年时代,随母亲由广州乘太古轮船公司的轮船去上海读书,到了码头看见我们要乘的船,比乡下河中的电船大百倍以上,外壳光滑,涂上黑白相间的油漆,好漂亮啊,一上船就感到宽大、整齐、清洁,活像一幢大楼房.我边摸边走着,到处都觉得很新鲜,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船笛响了,船慢慢地离开码头航行,船出海后,我迫不及待的跑到甲板上来回走着,向东望去那无边无际的大海,碧蓝的海水,没有风浪,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实在太美太伟大了,感觉在船上散步和大陆上相比确实别有滋味,海上的早晨可看日出、傍晚可看彩霞,美不胜收,也是陆地上享受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速写潭江     
舒新 《珠江水运》2001,(6):52-53
三月,我从尚未褪尽寒冬萧杀之气的北京,来到春意盎然的粤西小城开平.在此之前,我对开平所知甚少,只知道开平是广东省有名的侨乡,距广州市一百多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交通方便得很.三月的开平,正为"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季节,暖风温馨,花木葱茏.环绕市区的潭江舒缓地宁静地流淌着,一眼望去,不由得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在杨海伦《画集》中,上海文汇报主编肖关鸿先生曾评说:“中国画以海为主题的作品历来不多,杨海伦却情有独钟,因为他是大海的儿子”。我在21世纪初认识了他,得知他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自幼在海边长大,后经常随舟出海捕鱼,既与风浪和大海搏斗,又与大海相依为命,大海神似般的传说陪伴过他的童年,惊心动魄的出航和海上生活又使他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大海对他是有灵性的朋友,渔民的辛勤劳作和人民海军水兵的无私奉献是他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海岸的一块巨大岩石上,站着一位勇敢的姑娘,丰满的肌肉把她青春的曲线勾划得一清二楚。她叫特鲁迪,十八岁,美国纽约人。她充满信心地望着那无垠的大海,面带笑容,向海边的人群挥了挥手,就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奋力从法国游向英国。那是1925年8月18日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相似文献   

18.
"南半球的维京人" 彼得布莱克--一个响彻南半球的名字,一个战无不胜的帆船赛手.大海、河流是他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帆船是他事业的羽翼;他本人被视为新西兰的民族英雄.世界著名航海家、海洋学家库斯多曾经欣慰地将他称为自己最合格的继承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庄严地授予他大英帝国骑士勋章.  相似文献   

19.
<正>张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队长、党支部书记,长期在一线从事测量工作,负责设备引进、开发、测量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了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海事系统"庆文"式标兵、交通运输部世博交通运输保障先进个人、上海市世博窗口服务先进个人、部海事局世博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交通运输部通报表彰。探求海洋成就行业科技尖兵"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从小就对大海很着迷,了解到海洋测绘的具体内容后,感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而有机会参与很多大型灾难和  相似文献   

20.
感谢大海     
感谢大海,写下这个题目,心里就象喧腾的浪花奔泻着。11年的水手生涯,11年的风花雪月,我由衷地说:“谢谢大海,谢谢您的爱。” 我出生在长江上的一个小岛,从小在长江的喂养中长大,深知大江的宽阔与无尽的抚爱。大约11年前的春天,我这个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农家子弟打点行装投入海洋的怀抱。学校毕业后,第一次上船实习是跑中——日航线的一条载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