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岩  吴积钦  李岚 《中国铁路》2010,(10):67-70
欧洲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标准体系依据TSI建立。体系包含受电弓试验、架空接触网设计与施工、弓网动态性能测量、弓网动态性能仿真和弓网相互作用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学习、借鉴欧洲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标准及其体系,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铁路弓网系统标准及其体系,对快速发展的中国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分析并架构了未来中国铁路车站旅客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组网方式,提出了系统所应完成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子宁 《中国铁路》2010,(12):67-69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中国铁路逐步形成由高速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组成的大规模快速旅客运输网。适应高速铁路特点,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服务,建设功能完备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至关重要。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特点及其需求的基础上,对中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主要设计特点、工程应用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对系统的未来建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代伯寿 《电气化铁道》2014,(2):24-26,29
根据埃塞俄比亚的国情以及电气化铁路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国电气化铁路标准进行弓网系统方案的研究,拟为该铁路项目弓网系统方案的确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铁路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是从原有的调度通信系统发展而来,是基于语音的电路交换系统,在配置和使用上不够灵活,并且与其他系统交互操作难以实现和扩展。如果采用纯IP结构的软交换系统,可以发挥软交换的全业务、易互联、可扩展的优势,将原有的语音通信系统、调度系统、视频图像系统统一到一个平台,实现事发现场、指挥分中心、铁道部指挥中心、社会应急指挥中心及铁路自动网(PSTN)、数字调度网、GSM-R网、117人工台之间实时的语音双向通信,调度指挥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6.
《机车电传动》2021,(4):105-111
提高弓网系统服役在线检测水平并评估其服役状态,已成为重载机车智能运维建设中弓网系统检测运维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介绍现役弓网系统检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弓网系统检测需求、检测对象和面临的技术挑战,通过弓网检测系统集成研究并综合运用车载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图像识别和机器视觉算法等技术,提出并建立了一种适应重载机车并包含接触网状态巡检、受电弓动态运行参数检测和弓网动态相互作用关系检测功能的车载弓网检测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弓网系统在线检测、故障诊断、智能预测、应急处理和受电弓健康管理,提升弓网系统在线检测评估效果,保障线路牵引供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为指南,结合重点建设的客运专线特点,阐述中国铁路客运专线信息系统的建设以运输组织、客运营销、经营管理为重点,以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原则;提出客运专线信息化体系结构由业务应用层和公共基础平台构成,应用系统涵盖了运输组织、客运营销、经营管理三个领域。在系统总体框架中设置了综合调度、客票售检、旅客服务等中心,同时还建立动车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基础平台。铁路计算机网络按照铁道部、铁路局(公司)、基层站段三级规划,根据安全要求级别不同,划分为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和外部服务网,三网之间实现物理或逻辑分离。在客运专线信息系统建设中既要考虑初期的独立运行,还要考虑未来客运专线间的联网运行及与既有线对应的系统信息交换。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弓网关系是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基础,为确保弓网系统长期服役的可靠性,有必要建立高速铁路弓网检测监测体系.在梳理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检测监测需求的基础上,吸收供电6C系统成果,构建高速铁路弓网检测监测体系框架,从感知、传输、数据、分析和应用5个层面进行分析描述,论述弓网检测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阐述体系在弓网...  相似文献   

9.
基于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弓网动力学模型;并将机车顶部受电弓基座处的振动响应作为弓网系统的激扰应用于弓网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车轨耦合振动对弓网接触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轮/轨-弓/网系统耦合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系统角度出发,结合铁路轮/轨系统动力学及电气化铁道弓/网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将轮/轨子系统和弓/网系统耦合成大系统,研究了两个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特性。并利用1996年5月成渝线提速试验结果,对理论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为进一步开展轮/轨-弓/网大系统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结合铁路行业应用场景和业务特点,分析新网络环境下铁路数据安全管理需求,研究提出兼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策略。该研究可为强化数据安全管控制度及数据安全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铁路事故统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降雨量、风速和能见度等气象因素与事故发生概率的关系式;选取岩土类型、松散物质储量、流域面积、平均坡度和植被覆盖程度5个地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维标度法的铁路地质状况风险评估体系;借鉴风险矩阵表达方式,整合地质因素和气象因素,给出事故概率—危险度矩阵,建立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核心,构建由网络层、系统硬件层、数据资源层、信息处理层、应用层、业务层和访问层组成的铁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接入铁路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以及铁路局的相关信息系统,以很高、高、中和低4级风险强度表示方式将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于铁路GIS地图上,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铁路灾害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车辆Duewag转向架构架经我国自行设计改造后具有较大的强度,预计新设计可以克服原Duewag转向架构架裂纹的问题。文章对构架载荷的确定、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定,用数据证实了新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铁路网运营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民 《铁道学报》2006,28(6):1-9
为量化分析我国铁路网运营的有效性,利用评价经济系统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就铁路网近年来运营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通过计算决策单元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输出不足的数量,分析决策单元非相对有效的原因,获得某些有关改善路网运营效率的管理信息;还就我国铁路网运营的有效性与国外主要国家铁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铁路网规模的扩大,路网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一系列运营组织措施的实施,不仅整个路网的运营有效性在提高,而且大多数铁路局(公司)所在路网的运营也是相对有效的;与国外主要国家相比,我国铁路网也是运营很有效的路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伊朗德黑兰地铁12号线的ATP系统组成、功能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ATC-SPY软件系统是ATP系统的监测软件,通过介绍ATP系统及其数据记录系统的功能,主要阐述了ATP系统和ATC-SPY监测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地铁既有线的信号系统改造需求日益增大,如何在不影响既有线运营条件下有效地进行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大连地铁3号线的运营现状、投资状况以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技术发展情况,对固定闭塞制式信号系统的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既有线信号系统改造方案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通信系统可靠性测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的通信系统可靠性测试,介绍传输系统、GSM-R系统、调度系统、数据网、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结构。通过功能测试,给出传输系统保护倒换过程对调度系统、GSM-R系统、数据网、视频监控系统业务的影响,以及调度系统、GSM-R系统的2Mb/s通道保护倒换对业务的影响,验证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直线电机车辆技术现状与应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直线电机车辆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介绍国内外直线电机车辆的技术特点和现状,对直线电机车辆转向架设计、电气牵引系统、辅助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指出直线电机车辆在国内的未来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个适合于铁路信号电源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还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监视、报警和记录故障波形.同时,着重讨论了信号电源监控系统的核心元件SPM60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Internet环境的一般贸易网是铁路物资总公司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交换是一般贸易网的关键部分,如何使用其他系统中的现有数据,从而减少大量的重复录入;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本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供增值服务是一般贸易网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对各种数据交换技术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提出了采用XML技术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系统数据交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