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文  吕振华 《汽车技术》1997,(9):24-26,48
动力总成的弯曲振动对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模态识别技术对其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的固有特性进行了测试,设计了一阻尼式动力吸振器。通过装车试验证明,该动力吸振器对汽车动力总成的弯曲共振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从裕 《汽车科技》2003,(4):15-16,28
汽车组合开关在振动台上发生共振时,共振能量的绝大部分并不位于共振的频率点上,而是迁移到了较高的频率段上去了,采用能量差分测量法消除了共振能量迁移对测量的影响,其测量结果与实际开关的共振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共振式汽车悬挂装置检测台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悬挂装置性能综合评价.检测时,检测台的支承台面与被检车辆的车轮和车身构成一个三自由度振动系统.文中从系统的角度对共振式汽车悬挂装置检测台的检测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19系列汽车飞轮壳开裂这一实际问题,经过初步分析判断,认为是由于汽车发生共振所致,而引起飞轮壳开裂的主要频率是业自发动机高频振动没有进行有效地衰减,也就是说与发动机悬置元件的刚度匹配不合理所致,所以通过分析及对整车振动测量,证明与实际是相吻合的,为此,找到了解决飞轮壳开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杜永平  张逸  鲁雯卓 《上海公路》2023,(3):14-22+45+216-217
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中常用的线形同向竖曲线线形质量,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将线形参数、平整度纳入“人-车-路”动力学模型。以半径2 000 m、5 000 m同向凹曲线为算例,采用Newmark-β法编制程序计算,从运动、力学角度,分析表明线形变化是引起车线共振的形成原因,并采用加速度峰值等振动指标和汽车振动感知标准,总结了车线共振特征结构,确定了线形内的共振区和稳定区范围。对竖曲线形态、行驶方向以及同向竖曲线半径和间距等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找出同向竖曲线产生较强车线共振的二种线形工况:不对称竖曲线各半径的曲线小度小于3 s行程时,将形成耦合共振区;同向竖曲线间直坡长度小于3 s行程时,也产生耦合共振区。总结计算分析成果,确定同向竖曲线车线共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竖曲线半径、半径差以及短的曲线长度和曲线间直坡长度,这也是影响行车服务性能的主要因素。从降低车线共振角度,采用七次抛物线作为缓和竖曲线,同向竖曲线增设缓和竖曲线降振效果显著,加速度振动峰值、均方根下降到原来的3.5%以内,远小于振动感知阈值。考查纵断面线形与平整度耦合振动工况,增设缓和竖曲线,对比直坡状态下的人体加速度均方根接近1,...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天窗共振异响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怠速工况下发动机激励是产生振动噪声的一种重要声源。建立汽车天窗与框架总成的单自由度振动微分方程,利用模态应变能理论找到汽车天窗的应变能集中区域,通过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优化汽车天窗框架横梁的横截面,调整中部横梁1的截面尺寸,将天窗固有频率与整车怠速产生的激振频率的差值优化至2 Hz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的问题,建立了复合行星轮系和整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对该传动系统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在计算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基础上,通过扭转减振器的刚度匹配实现共振转速的优化。研究发现,系统在某特定转速比下出现共振特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减振器刚度增大而增大;通过减小减振器刚度可以使共振转速远离发动机怠速转速范围,从而提高整车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结构的四种汽车排气系统波纹管,用静载试验和自由振动的方法,对波纹管的静动态轴向刚度、弯曲刚度和阻尼比进行了测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增加缠绕管和网套后,不但轴向、弯曲刚度和阻尼比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限制了波纹管的轴向和径向最大位移.波纹管刚度的增加,不但可以提高波纹管本身的固有频率,而且可以提高波纹管和汽车消声器组成系统整体的固有频率;阻尼的增大和最大位移的限制,不但有利于减小排气系统共振和非共振频域的振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波纹管和汽车排气系统在恶劣路况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设计中,转向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开发中,转向系统振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管柱、传动轴组成。转向系统的低频共振主要体现在转向盘共振,主要指车辆在怠速状态或者低速行驶时的转向盘振动。以某型轿车为例,对转向系统低频共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黎宏 《汽车运用》2008,(6):40-42
前轮摇摆故障产生的原因 前轮摇摆是一个复杂的振动问题,当外界干扰力的频率与汽车转向轮或某一部件自由振动频率接近或相同时,前轮就会发生强烈的共振现象,这就形成了前轮摇摆。其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制造及维修工艺有关外,还与前轮定位参数失常、转向机构松旷、前轮不平衡及其它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汽车振动舒适性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郧 《湖北汽车》1994,(4):13-23
提出了评价汽车平顺性的综合指标--汽车振动舒适度Cv,并通过对ISO2631,GB4970,BG/T12477等标准的研究,用振动舒适度将汽车座椅处的振动和速度均方根值与人对汽车振动舒适性的主观感觉联系起来,并运用不同车速,测量位置的加权矩阵函数计算出汽车总的振动舒适性指标,用于评价和比较汽车的振动舒适性,解决了由于不同车速,测点的振动不同带来汽车平顺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并实际应用于某旅行客车的振动平顺性的测量和评价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轻型载货汽车垂直振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针对新研发的轻型载货汽车垂直振动大的问题,运用了有限元方法和模态分析技术,对车架及货箱进行有限元建模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特征。找出了原车型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设衬梁的改进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为相应车型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汽车在运行中,柴油发动机输出的周期性变化转矩将使传动系统产生扭转振动,如振动频率与传动系统自振频率相重合,就会产生共振;同时,柴油汽车传动系统或行驶系统中某些旋转机件(如车轮)不平衡,也可以引起上述扭转振动.此外,柴油汽车还可能出现猛加油的同时突然结合离合器以便汽车驶出泥坑,以及在意外情况下不分离离合器就进行紧急制动,这都使传动系统承受很大的冲击负荷.这些振动和冲击负荷,都将影响到传动系统机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尼桑汽车公司已研制出一种发动机的液力支座安装于豪华轿车上,以使汽车行驶更平稳。这种支座的结构(见右图)包括两个充满油液的贮油腔室,其间有小孔相连。通过上、下两个贮液腔容积的变化使液体上下流动,产生阻尼作用以降低低频振动频率;而高频振动的衰减则是靠与较室外壳相连的惯性块的弹性作用。当液体流过小孔时,由于阻尼作用,使液体不能以较快的速度流过小孔,因而不能与高频振动同步,避免产生共振。这种动力装置已被用到包括尼桑的CVE-X试验汽车上,它通过回个点进行主承,从而使减振效果更佳。发动机液力支座@周绍彦  相似文献   

15.
公路桥梁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进行加固时,在汽车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和梁体有可能发生共振现象,使力筋内力增大甚至发生断裂。该文通过对体外力筋的振动问题建立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提出控制力筋振动的建议,供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汽车振动舒适性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评价汽车平顺性的综合指标-汽车振动舒适度Cv,并通过对ISO2631、GB4970、GB/T 12477等标准的研究,用振动舒适度将汽车座椅处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与人对汽车振动舒适性的主观感觉联系起来,运用不同车速、测量位置的加权矩阵函数计算出汽车总的振动什么性指标,用于评价和比较汽车的振动舒适性,解决了由于不同车速、测点的振动不同带来汽车平面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将此方法实际应用于某旅行客车的振动平顺性的测量和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提出了评价汽车平衡顺性的综合指标一汽车振动舒适度CV;并通过对ISO2631,GB4970,GB/12477等标准的研究,用振动舒适度将汽车座椅处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振值与人对汽车振动舒适性的主观感觉联系起来,并运用不同车速,测量位置的加权矩阵函数计算出汽车总的振动舒适性指标,用于评价和比较汽车的振动舒适性,解决了由于不同车速,测点振动不同带来汽车平顺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并实际应用于某旅行客车振动平顺性的测量和评价中,取得子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斜拉桥发生索梁耦合共振的机理与条件,充分考虑了拉索振动的几何非线性、垂度与桥面刚度的影响,建立了索梁耦合振动的数值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拉索发生大幅振动与斜拉桥主梁的刚度以及拉索本身的振动特性有关,拉索可能在主梁振动的作用下发生1∶1的主共振或2∶1的主参数共振.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这两种共振的性质,提出了抑制索梁耦合共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汽车控制振动的能力,是衡量汽车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如果产生振动,将影响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也影响承载货物的完好性;振动还使汽车上产生动负荷,加速零件磨损,导致其疲劳失效。减小振动对汽车的影响,不但是汽车设计、制造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汽车使用、维修方面的难题。虽然目前针对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的设备、仪器层出不穷。但对汽车大量的振动问题还是一筹莫展,因此,  相似文献   

20.
踏板式摩托车振动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实验模态分析为手段,通过对摩托车车架及发动机等部件的振动实验分析,找出引起车架共振的频率,分析了发动机源源对车架振动的影响,使车架主要模态的自振频率避开了发动机转速范围;最后提出了具体结构改进措施,提高了车架的抗振能力,减少了对振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