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本文旨在阐述汽车安全气囊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气囊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汽车整车碰撞对安全气囊设计及其工作性能的要求,同时展望了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2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约束系统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有效地减少地乘员伤害,同时因其价格适中,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  相似文献   

2.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当汽车遭到冲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地膨胀缓冲垫,可以保护车内乘员不致撞到车厢内部。目前,按照安全气囊的数量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方向盘内的驾驶员安全气囊)和双气囊系统(安装在驾驶侧和副驾驶侧),两者的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r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是60年代开始研制,70年代末出现的汽车防护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它是安装在现代汽车上用于发生交通事故后,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一种安全装置,即一种辅助保护系统。转向盘上标有"SRS"或"Airbag"字样。一、安全气囊的分类。按传感器,可分为两类:一是电器式安全气囊;二是机械式安全气囊。二、安全气囊的结构。它是由诊断控制器、碰撞传感器、线圈组件及充气组件等构成。 1) 诊断控制器。它用来监视气囊系统,一旦出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了辅助控制系统-乘客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座椅压力传感器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乘员在座椅上的体压分布信息识别乘客体型特征,辅助控制汽车安全气囊的爆发.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若副驾驶位是儿童或小个子乘客,安全气囊将不会爆发.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识别乘客类型,为准确控制安全气囊爆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基安  刘霄汉 《汽车电器》1998,(1):40-41,44
回顾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从应用现状入手,详细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各构件工作原理,并列举,分析几种轿车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电路实例,便于读者对安全气囊系统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气囊电脑的修复技术,恢复汽车安全气囊电脑的正常使用功能,保证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在汽车维修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要解读安全气囊电脑的故障码和原代码,汽车安全气囊电脑的恢复是可行的。汽车安全气囊为一次性产品,每个气囊只能使用一次,也就是说气囊只要引爆就不再有下一次保护的能力,即引爆后必须返厂购买新的气囊、感应系统以及整组电脑部件。其实,作为控制中心的安全气囊电脑,由于安装位置的差异,在发生肇事或故障的车辆上绝大多数都会完好无损,仅因为在电脑存储芯片里出现故障码,无法继续使用。目前,市场上安全气囊电脑价格比较高,虽然原车的气囊  相似文献   

7.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着重探讨了安全气囊各组成部分及其技术的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安全气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1概述由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所以近10年来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安全气囊的安装与否,已成为考核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美国法规规定在1997年1月1日后出厂的轿车必须100%地安装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已成为汽车的标准装备。安全气囊的英文名称是SRSAIRBAG,SRS是辅助约束系统(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的简称。目前,安全气囊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被称为全保护安全气囊系统,这种系统气囊的体积比较大,即使乘员不系安全带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  相似文献   

9.
本田思域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SRS)主要由驾驶员侧安全气囊、乘客侧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内有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和盘旋电缆组成。安全气囊系统的电路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系统(SRS)具有自诊断功能。当接通点火开关后,若安全气囊指示灯点亮6s以上,或者车辆在行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安全气囊作为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主要用来防止乘员在前碰撞事故中与驾驶室内饰件的二次碰撞。本文根据安全气囊对乘员不同身体部位进行的保护,详述了不同位置汽车安全气囊的功能、结构和ECU对安全气囊的时间控制,并对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信号交叉口摩托车与汽车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车出行在近期是我国中小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因此摩托车、汽车混合交通流也是我国很多中小城市主要的机动车交通流形式。摩托车车流与汽车车流在道路上行驶的行为与特征上存在的差异较大。本文在对摩托车、汽车的混合交通流信号交叉口的实际调查基础上,将摩托车与汽车的相关数据分开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较为符合实际的摩托车、汽车混合交通流在信号交叉口的特征,对交叉口的设计、提高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芳 《汽车电器》2008,(10):38-39
以丰田汽车为例,介绍安全气囊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检修方法及如何废弃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台架试验系统机械惯量电模拟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为公  周宁宁 《汽车工程》1998,20(5):312-316,284
本文探讨了汽车台架试验系统中惯量电模拟技术的构成及其技术上的特点,提出通过改变调速系统的各种给定输入,来达到试验系统与实际系统的惯量拟合,文中导出了给定输入变化规律,并以汽车同步器台架试验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及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丰田花冠轿车安全气囊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进桂 《汽车技术》2002,(10):36-38
丰田花冠(Corolla)轿车采用了4缸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自动变速机构、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安全气囊等新结构。介绍了安全气囊系统(SRS)的故障诊断方法,即SRS警告灯的检查,不用诊断仪提取故障码的检查,用诊断仪提取故障码的检查,清除故障码。另外,介绍了安全气囊系统的维修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论汽车轻量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燕战秋  华润兰 《汽车工程》1994,16(6):375-383
本文分析了汽车轻量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汽车量化的要求,效果和对象;从优化设计,更换材料,革新工艺三个方面探讨了轻量化途径;并以活塞和连杆为例,阐明了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J1939协议的车身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并在实际的调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简化汽车车身线束,提高电控单元信息利用率,实现共享传输大批量数据信息,充分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欧盟RCAR自2011年1月新增保险杠低速碰撞的测试程序,并将测试结果正式加入保险等级评估程序中.若碰撞过程中气囊起爆,不但会增加维修成本,而且会影响保险等级和汽车销售情况.通过分析某车型在10 km/h保险杠测试工况下30~50 ms处碰撞传感器位置的加速度、速度与点火阈值的关系,提出低速碰撞约束系统设计原则.为权衡气囊误爆与汽车可维修性的关系,应在设计初期合理安排约束系统标定和分析,将此工况纳入约束系统标定试验矩阵中.  相似文献   

18.
预测和确定汽车气动特性的新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向东 《汽车工程》1994,16(6):354-360
本文以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升力面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预测和确定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新理论模型,并就其在评价空气动力学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在研究开发气动阻力最小且同时满足汽车工程各方面要求的近地形体及车身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ffects of steering compliance and aerodynamic life on high speed automobile's steering response was investigated on two vehicles, a Ford Falcon XW (1969) station-wagon and a GM-Holden Kingswood HQ (1974) sedan. An aerofoil was mounted above the front bumper bar of the Ford Falcon to enable the simulation of vehicles with very degrade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Mathematical analysis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clusion of steering compliance effects in determining stability factor, and hence the vehicle's high speed yaw rate sensitivity.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y showed that the actual high speed yaw rate response is not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predicted from a low speed skid pad test, however, slight errors were found which are likely to be due to steering system nonlinearity and the effects of aerodynamic lift.  相似文献   

20.
从安全气囊的市场品质纠纷分析出发,讨论安全气囊起爆的条件,并针对某次SRS事故的实例,通过调取SDM中存储记录的碰撞数据,利用仿真手段还原车辆事故起因,为品质纠纷中的判断提供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