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维修技师》2013,(8):25-27
<正>六、燃油系统燃油系统分为低压区和高压区两部分(如图55所示),这两部分在工作时都是采用按需调节的,无燃油回流管。燃油箱内的预供油燃油泵G6由燃油泵控制单元J538来操控。免保养的燃油滤清器安装在燃油箱中的供油单元内。缸体2侧的高压燃油泵的燃油供给是由缸体1侧的高压燃油泵来实现的。1.低压区低压区的工作压力在500~650kPa之间变动,工作时会试图让这个压力尽可能低。燃油在一定温度以上时就会开始沸腾。沸腾的燃油会引起高压泵供油故障,发动机也会因为供不上油而运行不稳。燃油温度取决于很多周  相似文献   

2.
3.空气供给系统的原理示意图空气供给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42所示。4.增压压力调节汽油发动机采用了一种新的调节策略来实现增压压力调节。在以前,增压压力是借助于一个压力单元来调节的,就是说在增压压力过高时,借助于压力单元来将被弹簧力保持关闭着的废气泄压阀打开。所需要的压力是取自增压压力的,借助于电磁阀来针对压力单元调节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四)增压空气冷却增压空气的冷却是通过一个间接空气-水冷却器来实现,这个冷却器安装在内v形中的空气管路中,如图38所示。这个增压空气冷却循环管路是一个独立于主冷却循环管路的。但是这两个循环管路彼此是相连的,它们使用同一个冷却液膨胀罐。与主冷却循环管路相比,这个增压空气冷却循环管路大多数情况下温度是较低的。发动机控制单元使用传感器g763、g764和g71的信号来监控  相似文献   

4.
(六)可控式活塞冷却喷嘴实际上,并不是在发动机的所有工况,活塞顶都需要喷射机油来冷却的。如果关闭了活塞冷却喷嘴,那么机油泵就要减少供油量了(容积流量调节),这也有助于节约燃油。活塞冷却喷嘴的接通和关闭,是由活塞冷却喷嘴阀N522来完成的。该阀位于缸体的内V形中。通过N522来液压操纵一个切换阀,该阀会让机油油流去往活塞冷却喷嘴。1.功能(1)活塞冷却喷嘴已接通如果发动机控制单元没有触发活塞冷却喷嘴控制阀N522,那么通向活塞冷却喷嘴的通道就是敞开着的,机油可以喷射到活塞顶,如图24所示。  相似文献   

5.
三、冷却系统(一)系统一览根据发动机和车型的不同,会使用不同的冷却系统,如图28所示。比如散热器数量不同和结构不同。2012款奥迪S6、S7Sportback(C7系列),不带和带有驻车加热,如图29所示。2012款奥迪A8、S8(D4系列),不带驻车加热,如图30所示。两种车型的冷却系统,除了一点外,都相同。这个不同之处涉及到ATF的冷却和加热。2012款奥迪A8、S8(D4系列),带  相似文献   

6.
(三)主动式发动机悬置配备4.0L-V8-TFSI发动机的2012款奥迪A8轿车,除了汽缸关闭功能外,还开发了一个重要部件:主动式发动机悬置。该系统与四缸模式时的主动噪音控制(ANC)系统一样,也是用于提高行驶舒适性的,具体就是在一个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消除震动。以2012款奥迪A8车为例,其上就有一个普通的变速器悬置、两个可控式变速器悬置和这种新开发的主动式发动机悬置,如图49所示。1.总成悬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4.净化过的窜气引导 怠速和较低部分负荷工况: 在怠速和较低部分负荷工况,空气供给系统内呈真空状态,如图9所示.净化过的窜气被引入到增压空气冷却模块内.怠速和部分负荷工况的窜气阀就被这个吸入效应给打开了. 全负荷工况: 如果在发动机的增压工况时增压空气道内产生了过压,那么增压空气模块内集成的窜气阀(该阀在部分负荷状态)就会关闭了.净化了的窜气这时就通过集成在曲轴箱通风模块内的窜气阀被引至涡轮增压器前了.  相似文献   

8.
奥迪公司的V形发动机家族又添新成员4.0L-V8-TFSI发动机,这是第一款采用双涡轮增压器和FSI技术的八缸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是以2012款奥迪A8车上的4.2L-V8-FSI自然吸气式发动机为基础开发的。因此许多技术基本是直接取自4.2L-V8-FSI发动机。为了降低油耗,就将排量从4.2L降至4.0L。另一项主动式的减小排量的方法,就是关闭汽缸。这样的话,发动机在部分负荷工况的工作效率就更高了。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所谓的HSI布置,就是两个废气涡轮增压器都在内V形中,其实连增压空气冷却器也还是布置在这个位置。在开发过程中,重点要考虑发动机舱内的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机油供给系统(一)总图4.0L-V8-TFSI发动机采用的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如图14所示.而且首次在奥迪的8缸汽油发动机上使用了可控式活塞冷却喷嘴.(二)机油泵4.0L-V8-TFSI发动机配备的是可调式机油泵.该机油泵设计成可以以两个压力级来工作的.另外,该泵不断地通过容积流量的调节来时刻适应发动机的机油需求(当然是以两个压力级工作的了).因此,使用这种机油泵,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同时,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这个机油泵也可以在较低的压力级工作(所耗费的功率就变小了).  相似文献   

10.
四、电气系统1.电源(1)跨接启动接口奥迪A1的跨接启动接口位于发动机舱内的左前侧。通过减振支柱罩区域内的一个销钉来完成接地侧的连接。正极接口位于主保险丝架上,并有一块防护盖板。跨接启动接口也可用于给汽车蓄电池充电。(2)蓄电池主线  相似文献   

11.
(七)SCR系统(选择性催化净化还原系统)1.结构如果车上配备有多联杆式后悬挂的话,SCR储液罐的加注量是12L。如果车上配备有扭转梁式悬挂的话,SCR储液罐的加注量是13L。这个SCR储存罐由一个模压罐和一个总成(该总成内包含有供液泵、质量传感器、加热器、过滤器和温度传感器)构成。在注液管颈上装有一个售后服务用的通气装置。这个供液总成在售后服务中是可以单独更换的。  相似文献   

12.
四、电气系统(一)供电1.蓄电池奥迪Q3车上的蓄电池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由一个绝缘垫或者电池盒加以保护。蓄电池的规格和形式以及蓄电池保护装置取决于发动机、装备和国别。所有奥迪Q3车都有电能管理系统和能量回收功能。配备有启动-停止系统的Q3车,装备的是AGM蓄电池(吸收式超细玻璃纤维隔板蓄电池)。奥迪Q3上使用如下这些蓄电池:(1)普通蓄电池◆44Ah/220A◆51Ah/280A◆60Ah/280A◆61Ah/330A◆72Ah/380A(2)AGM-蓄电池(配备有启动-停止系统的车)◆68Ah/380A2.跨接启动点/保险丝和继电器蓄电池充电以及跨接启动可以使用蓄电池正极接线柱和左侧减振器支座附近的接地螺柱,如图19所示。  相似文献   

13.
2.可调空气悬挂(aas)从结构和工作原理来讲,奥迪A7 Sportback车上的可调空气悬挂基本上与2011款奥迪A8上的是相同的。在奥迪A7 Sportback上,有两种可调空气悬挂可供选用。生产控制号为1BK的这种可调空气悬挂底盘是基本系统。对于某些特殊的市场,还提供专门应付不良路面的底盘,其生产控制号是1BS。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控制程序,其系统部件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前排车门控制单元(如图64所示)有一个最大型号和一个最小型号,可以从零件号上区分:◆B:最小型号◆A:最大型号只有选装了可折叠车外后视镜,才会安装最大型号车门控制单元。五、加热装置和空调奥迪A1使用三种不同的空调系统:◆加热和通风装置◆手动空调◆自动空调  相似文献   

15.
燃油存量的油面高度显示采用的是三线厚膜传感器,通过这根多余导线可接收到一个冗余信息,用该信息可以获知接触电阻(这个接触电阻是具有腐蚀能力的燃油产生的),并在最终计算时去掉这个接触电阻。这样的话,接触电阻就不会影响到燃油表显示的精度了。杠杆式传感器固定在底部支撑式供油单元的涡旋腔内。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都是按需要来调节的,就是说实际需要多少燃油就供  相似文献   

16.
17.
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简称电喷,目前已在轿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发动机各种运行工况的最佳喷油时刻、最佳点火时刻、最佳喷油持续时间,均存放在电子控制单元(ECU)中,ECU根据空气流量传感器(L型电喷系统)或者绝对压力传感器(D型电喷系统)、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等传来的不同信号,通过分析、计算、判断,  相似文献   

18.
奥迪Q3是奥迪公司SUV系列车型中最新的也是最小巧的车型,该车将现代的城市行车要求与SUV车(Sports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功能车)的固有强项结合在了一起。奥迪Q3是一款真正的特色车,它并不是Q5和Q7的缩小版,它有自己的特点。该车具有A级SUV车的强悍特点,但又结合了溜背式的轮廓线(这种线条在这个级别SUV车上可是独一无二的),而该车仍是典型的奥迪车。  相似文献   

19.
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如图7~图9所示. 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主水泵是不起作用的,是由增压空气冷却泵V188来产生循环的.V188让冷却液流经低压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然后再流经暖风热交换器.回流是经过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该冷却器在这个时候的液流方向与正常时是相反的.缸盖内的循环可保证缸盖温度不至于达到沸腾.  相似文献   

20.
三、底盘1.电动机械式转向系统奥迪Q5混合动力四驱车上使用的不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而是电动机械式转向系统.转向助力控制单元J500接在组合仪表/底盘CAN总线上,如图16所示.2.制动真空泵V192这个电动的制动真空泵V192固定在ESP总成的前面.该泵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关闭期间,为制动助力器提供足够的真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