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民众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近。许多企业开始研发并生产电动汽车。那么就有几个问题:怎样的企业才有资质生产电动汽车?怎样的电动汽车才能正式上市销售?现在都有哪些电动汽车上市了?本文将一一回答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2.
依托电动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现行标准体系,对国内标准在电动汽车整车安全、蓄电池安全、人员防护、电磁兼容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介绍。但“另类”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说明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完善但并不完备,由此引发我们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发展趋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赵欢 《时代汽车》2013,(7):30-36
纵观近两年国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不难发现,一大批行业先驱纷纷"倒下"。唏嘘之余,更须沉思,我们"错"在哪里?看似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暗礁不断,如何平稳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都在思索的问题。技术瓶颈"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这一代的主流技术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从1991年开始就在美国参与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4.
《汽车电器》2011,(8):38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科技部列入到2011~2013年的电动汽车关键项目的课题方向有31个,分为77个课题。总的课题经费为7.38亿元。在公布的《电动汽车关键技  相似文献   

5.
说到电动车,我们都会想到节能环保、绿色出行;而提到驾驶乐趣,则多数人会把它和加速、操控、激情相关联。这么看来,电动车注定与驾驶乐趣没有了交集。由于最近测试了几款技术相对成熟的电动汽车,于是编辑部茶余饭后的话题也多与电动汽车相关。其中,针对电动汽车的驾驶感受和性能表现,出现了正方与反方两种不同的看法。反方认为,电动汽车的驾驶感受远不如汽油车。不  相似文献   

6.
姚颖杰 《汽车与配件》2014,(40):105-107
<正>—直以来特斯拉独步电动汽车市场,如今,宝马、凯迪拉克等豪车品牌也加入了这个市场的竞争。为了不落后于特斯拉,宝马新增试点,计划用i3电动汽车代替ActiveE电动汽车来扩张汽车共享计划。凯迪拉克则致力于推动升级经销商店的展示厅,与现代化接轨。豪车品牌谁能逐鹿电动汽车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器》2013,(9):34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器》2012,(10):66-66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在赛事上露面,在大部分人眼中作短程代步还不合格的电动汽车,怎么突然驰骋赛场了。电动汽车到底行不行?5月份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海汽车集团率领旗下上海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及荣威350电动汽车等三款新能源汽车,组团参加了此次挑战赛的各项角逐,取得了总共6A的优异成绩,并在燃料电池汽车组拉力赛中,逐鹿群雄,位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提到车辆技术公开,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去年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公开其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的新闻了。特斯拉为了履行"在全球普及电动汽车"的承诺,对全世界任何公司公开其专利技术,并认为此举可以刺激电动车市场更为广泛的发展。对于专利技术的公开,特斯拉的勇气和对社会的承担值得我们佩服。在我国的专用汽车领域,是否也有企业能像特斯拉那样公开  相似文献   

11.
本刊消息     
《汽车电器》2013,(7):3+14+32+52+59
《新能源专刊》征稿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科技部列入到2011~2013年的电动汽车关键项目的课题方向有31个,分为77个课题。总的课题经费为7.38亿元。在公布的《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申请指南中,具体规定了各大核心方向发展所占的比重。电动汽车整车及动力的课题比例占整个总课题的33%;电池技术项目占42%;电机项目占13%;电控技术项目则占6%。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电器》2012,(11):21-21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圆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是随着国内电动汽车开发应运而生的。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包含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3种类型。文章介绍了电动汽车标准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会不会也出现像特斯拉一样成功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并非我们的技术达不到,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理念上的创新。也许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料汽车,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快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其中当属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受关注,当日本政府提出"谁控制了电池,谁就控制了电动汽车"的时候,当各国还在苦思如何量产电动汽车的时候,特斯拉已经绕开了充电网的完善、电池技术的突破等一系列问题。当初特斯拉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为了方便自己的出行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电动汽车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本文将着重阐述国内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电器》2011,(6):26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7.
解决机动车排放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清洁车辆,这也是我国在"八五"、"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电动汽车项目以及发起"清洁汽车行动"计划的初衷所在.发展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创新和开拓电动汽车市场的要求以及我们参加电动汽车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实践,提出如下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经历了2010年的爆发期,开始进入确立行业话语权的阶段。一场事关电动汽车行业标准的博弈,正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展开。市场快启动了,企业十万火急赶着批量出车,现在我们盼电动车国标,就真跟盼星星、盼月亮差不多了!一位电动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电气零部件的通用性,对比了当前热门的三种电动汽车类型,选择车辆结构较为复杂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为对象,分别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通信电气架构和动力电气架构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种关于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发展设想,目的在于统一增程式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气结构,促进电动汽车更快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能源与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环境下,电动汽车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热潮。电动汽车的优点是其污染物的零排放,并摆脱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本文从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状况、现代电动汽车结构及特点、电动汽车大规模生产仍面临较多问题及国内电动汽车发展预测等四方面展开,分析低碳背景下电动汽车的产业创新,并以此论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策略,即根据电动汽车能源特点各取所长,政府正面引导,企业开拓创新,将电动汽车产业向全面商业化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