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介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包含设计阶段的解耦目标分析、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分析,重点分析整车阶段基于试验的悬置系统隔振率与整车振动的关系,得出针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较为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3.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汽车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改善汽车平顺性和降低汽车噪声有着很大的影响。回顾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发展中重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及目前研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的性能对车辆NVH表现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单自由度模型对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悬置系统的发展过程,并对不同类型的隔振垫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动力总成是汽车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主要的激励可分为两类:一是汽缸燃烧而产生的震爆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总成隔振难点与被动悬置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发动机导致车内噪声的两种方式,即振动传递方式和辐射方式.基于发动机的激励特点和传递方式论述了发动机对整车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措施.基于动力总成隔振悬置需要满足的诸多冲突因素和约束条件,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隔振设计难点,并阐述了被动式悬置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7.
利用ADAMS软件搭建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6自由度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得知悬置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耦合,然后运用MATLAB多目标优化fgoalattain算法进行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某轻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动力总成和车身两个刚体的12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ADAMS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确定发动机怠速激励的方法。采用该模型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怠速隔振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12自由度ADAMS模型和确定的发动机激励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新  林逸 《汽车工程》1999,21(3):151-157
本文建立了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进行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模拟计算,并得到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证实,对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具有优良的隔振特性,此外还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总成液力悬置——一种新型隔振元件的结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立公  冯振东 《汽车工程》1994,16(6):340-347,339
动力总成液力悬置是国外70年代末在汽车上开始应用的新型隔振元件,是国际汽车隔振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它具有优良的动特性,可明显降低汽车振动和车内噪声,因而它取代传统的橡胶悬置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本文回顾了液力悬置的发展历史,对其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各种典型的液力悬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发动智慧科技 彰显自主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拥有自己的动力总成,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把动力总成战略视为攸关企业存亡的根本性问题。如今,dCi 1 1和4H发动机良好的成长性表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励精图治多年的动力总成战略已然破局。近期,随着新产品X7的即将投产,东风商用车将拥有全功率段动力澎湃的"心脏"。  相似文献   

12.
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分级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面不平度的现有分级标准,采用傅里叶逆变换的方法模拟8个等级路面不平度高程数据,计算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参数,提出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分级参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傅里叶逆变换方法模拟的各级路面分形维数均在1.60左右,差别很小,表现出明显的自相似性;路面不平度指数结合了路面不平度的传统的统计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因而更适合路面不平度的分级;路面不平度指数随功率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由高级到低级呈明显增大趋势,路面不平度等级越差,路面不平度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行驶过程中由路面引起的汽车振动能量耗散问题,提出了基于汽车振动二自由度单轮模型的能量耗散特性频域分析方法。采用汽车振动二自由度单轮模型推导了模型的频率响应,确定了能量耗散振动响应量及其频率响应。将路面激励功率谱密度与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和均方根值相结合,建立了能量耗散振动响应量统计特性和振动能量耗散平均功率的表示。采用Matlab开发了汽车振动二自由度单轮模型的能量耗散特性频域分析仿真程序,通过3种分析方案研究了由路面引起的汽车振动能量耗散特性。结果表明,汽车振动能量耗散平均功率与速度和路面等级相关,受到路面等级的影响较大;在以B级路面为主的国内城市行驶工况下,由路面引起的汽车振动能量耗散平均功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刘浪  张志飞  鲁红伟  徐中明 《汽车工程》2022,44(2):247-255,297
为实现车辆在实际加减速行驶工况下路面不平度的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考虑车辆加速度、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路面识别方法.以车辆纵向加速度作为已知输入,车身垂向振动和俯仰振动响应作为观测向量,设计增广卡尔曼滤波观测器估计路面不平度信息;求取固定位移窗长度内的国际平整度指数,实现了对路面的等级分类.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非匀速工...  相似文献   

15.
路面不平度对液压悬架多轴车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液的不可压缩性,可用以相位角为自变量的三角级数来表达路面不平度引起液压悬架多轴车辆车架的垂向速度和加速度,而该级数和可用一个解析式来表达,并近似为车速的线性函数.分析表明增加多轴车辆的轴数可有效地抑制车架和悬架的动载荷,但是随着车速的增加,抑制效果不断降低,直至相当于单轴车辆.  相似文献   

16.
把车辆和桥梁结构看成相互作用的两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二者的力学模型和振动微分方程。在求解过程中,通过位移协调条件和两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力相等的原则把两个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耦合起来。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YSYS的二次开发语言APDL编写了求解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微分方程的迭代计算命令流。以桥面不平顺为激振源,分析了主跨为550 m的福建长门大桥当多车辆通过时在各级桥面不平顺情况下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桥面不平顺程度的增加,桥梁结构和车体的动力响应均呈非线性增大,其中桥梁主跨跨中位移、主跨最外侧拉索应力和车辆加速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汽车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典型道路路面谱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汽车振动模型为研究对象,推导出以汽车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作为输入信号、路面不平度作为输出信号的数学模型及其模拟图,并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求解路面不平度,对路面不平度进行谱估计完成路谱的识别。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处理分析,说明该方法理论依据正确可行,可以为虚拟样机仿真路面的生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实测得到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值引入到路面不平度模拟中,从而在车一路或车一桥相互作用的耦舍体系中更准确地模拟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辆动荷栽,提出了一种通过实测IRI值得到该段路路面不平度的方法.由IRI的计算方法入手,通过建立1/4车模型来分析路面不平度的输入和车辆、地面的振动响应,并通过路面不平度标准差与IRI的关系等式作为中介,将IRI引入到路面不平度的模拟中,采用周期图表法,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和傅立叶逆变换,进一步模拟出路面不平度.最后进行了实例模拟,通过程序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路面平整度及车辆振动模型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在车-路或车-桥相互作用的耦合体系中更准确地模拟由路面不平整度引起的车辆动荷载,以及分析由动荷载引起的路面动响应,论述了路面平整度的各种定义,回顾了路面平整度的各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各种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分类阐述了针对各种评价指标的现场检测方法及仪器,分析了路面平整度的各种数值模拟方法,并推荐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平整度数值模型,介绍了用于分析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辆动荷载的各种车辆振动模型。最后总结了研究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不平度的数值模拟方法及车辆振动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用于分析车辆与路面作用的耦合振动体系的各项参数的采用建议,为研究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或桥面动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标准分级道路功率谱密度与相应国际平整度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标准道路谱再现出随机路面,以此作为输入去激励标准1/4车辆模型,从而获得与标准道路谱相应的国际平整度指数,然后利用回归分析获得了标准道路谱与国际平整度指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