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设计可提升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的钢轨非对称打磨目标廓形,对中国现有CN60钢轨廓形进行了几何推导;以钢轨廓形几何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车辆系统多体动力学指标作为综合目标函数,考虑钢轨打磨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针对小半径曲线钢轨非对称打磨廓形的多目标数值优化模型;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编写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并选择合理的计算参数求解了优化模型;根据实际线路参数分析了优化后钢轨打磨廓形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并验证了列车的小半径曲线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优化模型仅迭代了97次即可获得理想的钢轨打磨廓形;非对称打磨使内外钢轨具有差异性的打磨位置与打磨深度,将轮轨对中位置向轨道内侧移动了约10 mm,且不会改变轮缘处的轮轨匹配特性,有效增大了轮对横移10 mm范围内的轮对滚动圆半径差与轮轨接触角差,降低了列车在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轮对横移、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提高了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和轮轨磨耗性能;虽然该打磨方式获得的钢轨廓形增大了轮轨接触应力,但并不会引起轮轨塑性变形。由此可见,该设计方法为提高列车的中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过度磨耗钢轨的打磨,提出一种以圆弧切点为关键参数的钢轨廓形设计方法;以轮轨接触位置为优化区域,以钢轨磨耗和打磨材料去除量作为优化目标函数,以廓形边界范围、凹凸性、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为约束条件,建立磨耗钢轨打磨设计廓形多目标函数;集成多元模拟退火寻优算法进行求解;为了得到能代表重载线路曲线区段的钢轨廓形,作为优化的输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距离算法、算术平均算法、加权平均算法和散点重构算法得出4种钢轨代表廓形;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Kendall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计算出4种算法的钢轨代表廓形与实测廓形接触点概率分布曲线的相关性,取相关性最高的代表廓形为等效重载线路曲线区段的实际廓形;对某重载线路过度磨耗钢轨的经济性打磨廓形以及采用圆弧型廓形设计方法的优化廓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廓形与现场打磨廓形相较,截面廓形磨削量减少69.56 mm2,下降64.98%,脱轨系数小幅增大,轮轨横向力基本不变,轮对横移变化较小,曲线通过性能相近,80万次通过量下的磨耗面积增加2.19 mm2,钢轨的磨耗速率略微增大,整体仍延长了钢轨寿命。  相似文献   

3.
以心轨顶宽20、35、50 mm处的辙叉区钢轨关键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NURBS曲线理论建立辙叉区钢轨廓形重构方法;以关键截面钢轨廓形上若干型值点为设计变量,以打磨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和脱轨系数的降低为目标,以钢轨廓形几何特征和降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为约束条件,设计出18号道岔辙叉区钢轨经济性打磨廓形;建立了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轮轨接触应力与动力学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打磨廓形接触点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钢轨打磨材料去除量在2号截面处降低了17.2%;各截面Mises应力分别降低了8.7%、8.3%和11.5%,轮轨接触应力降幅分别为12.9%、15.8%和18.0%;列车逆侧向过岔时,轮轨横向力与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分别降低了10.3%和15.6%,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分别降低了8.1%和10.6%,疲劳因子降低了12.2%。可见,优化廓形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以及辙叉区钢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盾构始发与到达是盾构施工中风险较大的阶段。而盾构端头加固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始发和到达阶段的施工安全。本文总结介绍了广州地铁施工中各种不同底层条件下的端头加固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以指导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金刚石工磨具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了用复合电镀法制造金刚石工磨具的工艺过程和工夹具的设计:讨论了PH、阴极电流密度等电镀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及制造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李铁根 《交通标准化》2013,(24):112-115
根据温度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公式,以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得到在同样的时间周期内相同气温变化对隧道调温圈大小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后期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Grinding is known as the most complicated material removal process and the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grinding wheel wea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comparing with the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the wear on regular cutting tools. Research efforts were made to develop the wheel wear monitoring system due to its significance in grind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grinding wheel wear signature by combination of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WPD) based energie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method is that i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ombinational information of the decomposed frequency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WPD so the extracted features can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monitored object to get better diagnosis effects. Experiments are researched on monitoring of grinding wheel wear states under different machin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ratio extracted from the measured vibration signal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rinding wheel wear condition evaluated by experiment and the further extracted feature ratio can be used in prediction of wheel wear condition.  相似文献   

8.
为了积极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提高高速公路路基基底的强度,河南岭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对高速公路路基基底填前进行冲击压实处理,井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研究。主要从技术经济方面阐述了冲击碾压和正常压实在高速公路路基基底压实中的对比情况,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建立了水流运动二维数学模型 ,给出了处理分汊河道复杂边界的方法 .通过梅子洲河段流速、水位及分流比的验证 ,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说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以及处理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以徐冲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为背景,介绍了适合中、小型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后温度及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混凝土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分布关系密切。重点探讨了应用有限元法求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发展过程的模拟方法。以厦门南港海隧道为例,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方程,编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可以模拟大体积混凝土在温度场作用下的应力发展过程,计算结果符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青藏铁路五道梁低温冻土区进行了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和土护道路基结构的实体工程试验,以确定路基修筑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测试断面冻融循环的地温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2004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冻土上限处,年平均地温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0.12℃和0.14℃.2005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O.65℃和0.03℃,冻土上限以下地温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片石护道和土护道路基冻土上限均存在不对称性,但随着时间发展,片石护道路基最大融化深度位置基本接近或超过天然地面,且冷生过程还在继续.该区域的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能够有效发挥降低地温、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的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建模的思路。给出了三维建模的方法和流程,并利用AUTOCAD、3DMAX和PHOTOSHOP软件,制作出立交三维效果及动画效果,为立交造型方案设计及景观分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张浩 《交通标准化》2010,(13):75-79
施工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使各个施工阶段理论控制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最终达到设计成桥状态。而温度是桥梁施工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从温度荷载的特点、温度分布、温度应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实用计算方法等方面分析温度在施工控制中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际观测验证温度分布函数,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先进机场场面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中滑行道运行控制建模, 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层次Petri网(EHPN)的建模方法。将滑行道分为交叉口和直线段模块, 然后对模块内部的航空器行为进行封装, 形成基于扩展Petri网的过程层通用模块, 并进一步采用同步合成技术建立过程层模型。利用面向Agent的着色赋时Petri网建立决策层通用模块, 同时将场面运行控制知识与模块的库所和变迁集成, 增强模型的智能决策能力。采用某机场12 h滑行道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EHPN模型的仿真, 其直线段和交叉口冲突次数分别为6次和11次, 滑行道系统总延误为346 s, 与SIMMOD仿真模型效果相近, 因此, 该建模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桥台与路堤连接处的跳车会增加行车风险并且会大大增加每年养护费用。因此对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 ,进而提出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To reduce network access latency, network traffic volume and server load, caching capacit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component of evolved Node B (eNodeB) in the ratio access network (RAN). These eNodeB caches reduce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but lead to additional energy cost by equipping every eNodeB with caching capacity. Existing researches focus on how to minimiz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but often ignore the trade-off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d user quality of experience, which may lead to undesired network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we build an energy model to formulate the problem of minimizing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t eNodeB caches by taking a trade-off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d user quality of experience. Through coordinating all the eNodeB caches in the same RAN, the proposed model can tak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caching energy and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also guarantee end user quality of experi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works, our proposal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by approximately 17% while keeps superior end user quality of experienc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温特征值路面温度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行区划方法的不足,提出以裸地温度作为路面温度区划主要指标的分区方法。基于路面温度场对路面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选取裸地温度高温、地温和日较差3种特征值,统计分析270个气象站1971-2003年的气象数据,并利用SURFER软件分别绘制3种特征值的等值线图,从总体上分析全国地温的分布规律,为路面观测站的选址和路面温度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计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确定路桥过渡段桥台与引道之间的差异沉降,考虑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人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最大瞬态振动值作为控制指标,建立了台阶状和折线形不设搭板与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模型,提出以容许台阶高度和搭板容许纵坡变化值作为不设搭板与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以三自由度体系作为单轮平整度测定车模型,以五自由度体系作为双轴车辆模型,而且五自由度体系中不能忽略车架的转动惯量。容许最大瞬态振动值为1.0m/s。时,搭板容许纵坡变化计算值为0.42%,位于行车调查得到的0.4%~0.5%范围内,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