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还不完全明确,如对具有病理蛋白尿的患者,进行肾活体组织检查,几乎所有病例均可在肾小球内看到免疫球蛋白的沉着,故认为在肾炎的发病中有免疫反应参与。免疫球蛋白的沉着呈颗粒分布,在血中或者在局部抗原与抗体反应而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内,通过各种介体引起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2.
<正> 伤寒、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在南非下层社会中常见。本文报导了15例伤寒性肾小球肾炎,并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作对比。病人与方法:患者年龄为2—13岁,10名为女孩,为住院病人,与同医院的PSGN作对照。肾炎诊断:根据眼睑及末梢浮肿、尿少、高血压、管型尿、镜检发现白细胞、抗“O”试验(ASOT)效价>200,白蛋白<2g/L,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25例,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1.7%。肾组织病变损害程度分Ⅰ-Ⅴ级,呈Ⅳ级以上重度损害者占28%。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占32%,重度蛋白尿(>3.5g/d)者占40%,呈肾病综合症表现者占36%。本文病例肾活检距发病时间较短,平均为16.5个月,没有1例发生肾功衰竭,其原因可能与检查诊断较早,治疗及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G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影响 ,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结果 GD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GD临床分组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 (CGN)、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组 (LGN)、紫癜性肾炎组 (HSPN)、狼疮性肾炎组 (LN)患者血清VEGF均高于对照组 ,而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 ,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GD患者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后与冲击前对比血清VEGF显著下降。肾病综合征组 (NS)患者肾病期血清VEGF高于缓解期 ;膜性肾病 (MGN)患者血清VEGF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LN患者血清VEGF与血浆γ 球蛋白、血抗 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参与GD的发病机制 ,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关。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血清VEGF质量浓度。LN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与LN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肾病综合征是一个由多种病因所引起,以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成人大约70%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使有些患者的水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或暂时缓解,但疗效的巩固却很不容易。故应进一步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改善治疗措施。现将我院1956年以来收治的126例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于后。  相似文献   

6.
肾小球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以及由此引起的慢性肾衰.本文就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人的不同年龄,并且以青壮年为主。肾小球肾炎最终可发展和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关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目前尚有争论,但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为此我们对57名肾小球肾炎病人在治疗前作了淋巴细胞转化调查,血清总补体含量测定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与正常人作了比较。另外还对18名在治疗后痊愈、减  相似文献   

8.
<正> 新近研究发现:在人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动物的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巨噬细胞起着重要作用。造成动物缺乏巨噬细胞的实验能防止肾小球内巨噬细胞浸润及肾小球病变的发生,说明了这些细胞在介导肾小球损伤方面的作用,但其渗出及堆积的机制仍不清楚。许多重要的生物现象,包括补体激活,免疫粘连是IgG分子经由Fc受体激发的。巨噬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文收集1979~1984年的乙型肝炎肾炎24例,其临床表现及主要实验室资料,均支持诊断。乙型肝炎常表现为肝外损害,有时成为首发病征或综合征:如肾小球肾炎、心肌炎、关节炎、胃肠炎或血清病等。乙型肝炎肾炎也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之一,其病因与慢活肝有关,与患儿的免疫功能障碍亦有关。常采用综合治疗,保护肝脏;免疫兴奋治疗,如输血或血浆,胸腺素或左旋咪唑等,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saws等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出内皮素[1]以来,近十年的研究发现内皮素(E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多肽,与人体多种疾病关系密切。我们观察了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ET含量与血尿素氮(BUN)、肌酐(Cr)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48例均为我院1995年8月至1996年6月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男20例,女28例,年龄16~19岁,平均(35.2±14.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正的肾小球疾病诊断标准诊断[2]。2方法患者晨起空腹从肘静脉取血,同时检测血ET、B…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流行性出血热 ( EHF)肾组织中肾小球超微结构和细胞表型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多重 PAP法研究 30例 EHF肾组织中肾小球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结蛋白 ( desm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的表达及意义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的超微结构。结果  EHF肾脏仅 4例肾小球显示痕量的 α- SMA阳性表达 ,无 desmin和 PCNA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部分少尿期病例的个别肾小球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管腔内有嗜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 ,内皮细胞与基底膜间充以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结论  EHF肾组织中肾小球主要表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而系膜细胞和上皮细胞仅表现不同程度的增生 ,肾小球无明显细胞表型的转化。作为全身毛细血管的一部分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可能在 EHF急性肾衰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巯甲丙脯酸 (CPT)在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本文在 95例小儿 AGN患者治疗中 ,对比观察了 CPT和传统应用的利血平对患者的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GN患儿共 95例。诊断按照《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分类和治疗的建议》和第 4版《实用儿科学》的标准确定。1.2 方法  (1)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 组 45例 ,用 CPT治疗 ,其中男性 2 0例 ,占 44 .5 % ,女性 2 5例 ,占 5 5 .5 % ;年龄 3~ 13岁 ,平均 8.2岁。 组 5 0例 ,用传统的利血平治疗 ,其中男性2 8例 ,占 5 6 …  相似文献   

13.
蛋白芯片技术对8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评估。方法 用胶体金标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芯片法检测抗 ds- DNA;用免疫印迹法、蛋白芯片法检测抗Sm 、抗u1RNP 、抗SSA、抗SSB 、抗Rib- P、抗 Jo -1及抗 Scl- 70 7 种自身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抗dsDNA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法优于胶体金标法 (P<0.01);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组 Jo -1 抗体(P<0.0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组u1RNP抗体(P<0.01)、硬皮病(PSS)组 Scl- 70 抗体(P<0.05),蛋白芯片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在 DM/PM组、PSS组、MCTD组,蛋白芯片法与免疫印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显著性差别(P<0.05)。4种方法的总体敏感性依次为蛋白芯片法、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标法。结论 蛋白芯片法检测项目多、简便快速、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分析客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根据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将40例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A组(肾小球炎症不明显或很轻微);B组(肾小球内有肯定的细胞增生);C组(以硬化为主的肾小球晚期病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球肾炎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①肾小球内ICAM-1的表达B组显著高于A组(P<0.005)及C组(P<0.001)。②肾小管ICAM-1的表达与间质炎细胞浸润有关。提示ICAM-1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冷凝集素综合症(即可逆性低温血凝现象),是一种特殊的IgM抗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部分病人伴有手足发组及溶血性贫血。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已有散发病例报导,但其仍属少见疾病,常延误诊断,为提起临床注意,特将我院两例病人报导如下: 例一:患者×××男性65岁,干部,于1980年10月28日以遇冷易发生肢端麻木、紫绀并伴有葡萄酒色尿4年,入院前两日以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之主诉入院。1976年元月,因受寒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DN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加血栓通组(X组)、空白组(N组)。于实验12周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DN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小球球囊增大程度减轻,基底膜增厚有所减轻,肾小球系膜扩张程度下降。与B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细胞增生病变明显改善。结论血栓通联合贝那普利对DN大鼠的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h-CRP、TNF-α的表达及抑制DN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的主要特征是机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抗DNA抗体及其抗原与补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积是导致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tis,LN)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 ,IA)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免疫治疗新技术 ,能迅速清除致病因子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作者观察了IA对LN的治疗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6~ 2 0 0 0年我院住院的LN病人 30例 ,均为女性。年龄 2 6~ 4 5岁 ,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透视电镜观察肾小球的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肾小球中MMP-2的表达;运用LEICAQWIN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造模后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薄厚不均,足突广泛融合,间隙消失,排列紊乱,符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M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2参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足突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正> 血清中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已发现有二十余种。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发现一些正常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等,但并不引起机体的组织细胞损伤。为了研究自身抗体在正常人群中分布情况,我们在正常人群中抽样459例进行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陕西地区IgA肾病的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15年来IgA肾病的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IgA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特点。结果本地区IgA肾病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6~40岁,发病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2.46%,病程较短;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肾病综合征最多见,肉眼血尿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随年龄增大而增多;小球内固有细胞的增生程度、新月体形成和小管间质病变对肾功能影响明显;肾功能不全与年龄、病程和病变之间无明显的规律性对应关系。结论陕西地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IgA肾病所占比例高,男性多见;IgA肾病某些临床表现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IgA肾病的小球病变与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程度不一定平行,依据病理变化制定有个性化特点的IgA肾病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