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路收费站是公路交通流的瓶颈,收费站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路段通行能力,也制约着收费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结合太旧高速公路武宿立交枢纽收费站扩容改造的工程实例,以交通量调查为基础,以远期交通量预测为依据,综合考虑收费站服务水平、现场布置、ETC收费系统改造等方面的因素,全面介绍了收费站改造的相关内容,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多种改造技术,从造价、使用年限及经济效益、施工难易程度、完工后的日常养护保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工程改造过程中,根据工程投资、项目地理位置、交通量、公路等级选择合适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路网不断更新升级,早年的高速公路面临改扩建的问题,而建成区多种功能叠加的高速公路立交布设成为改扩建的重点和难点。以广深高速鹤州立交改造工程为例,探讨重交通量下高速公路功能叠加型立交改扩建设计的技术思路,分析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相应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将有更多干线公路计划实施快速化改造.以某国道仪征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对其工农北路互通立交方案设计进行研究,从交通量分布特点、互通位置、建设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两个互通立交方案,通过对方案的交通组织、前期影响、工程规模、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荐采用交通组织完善、前期...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市寻甸县十六公里至六哨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为实例,针对农村公路原有道路技术状况,路线交通量的大小、荷载类型,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既考虑结构安全适用,又保证经济合理,提出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6.
褚丽晶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8):111-111,113
在旧路改造工程中,由于改造的复杂性,旧路在所处公路自然区划、交通量、旧路病害类型与程度等许多方面,都可以构成改造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将结合湖北省干线公路改造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影响旧路改造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江段的交通量、轴载数据特征,对其进行路段划分,根据路段建立了交通量和当量轴载作用次数的预测模型,并分析了交通量增长率与当量轴次增长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京沪高速公路养护改造规划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设计公路城镇化后平交口改造方案,对于提高道路平交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平交口现状交通量调查和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依据主线改造方案,比较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交通服务水平,提出了符合中远期交通发展需求的城镇化道路交叉口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周英 《北方交通》2011,(5):50-52
阐述了旧路改造工程在设计前要做好的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其中包括旧路面破损调查、路面现状弯沉值的测定、平整度调查、抗滑能力调查以及现状交通量调查,为确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地交通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道路建设工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优化道路设计质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某旧路改造工程实例,对其路面调查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工程实际条件提出了路面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一般高速公路,以第304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参考具有合理性和适应性,而对旅游公路,交通流季节性变动很强.若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进行计算,则会导致在高峰小时期间交通严重阻塞。结合交通量、平均服务时间、平均服务水平可合理确定收费车道数。  相似文献   

12.
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秋 《北方交通》2008,(6):192-194
根据盘锦地区历年路段交通量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对公路交通量增长趋势、混合交通量组成以及表示交通量变化规律的特征值做了分析,并阐明了交调资料对地方公路建设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相邻较近的交织区车辆持续交织运行特点,以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旨在计算不同时段交通量所对应近邻各交织区的最佳提前变道诱导距离,以减少近邻交织区车辆相互干扰,降低平均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重庆市海峡路两段近邻交织区的日均交通量(4 092 pcu/h),早高峰时段交通量(5 340 pcu/h),晚高峰时段交通量(4 596 pcu/h),以及年均交通量(3 276 pcu/h)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实验选取近邻交织区内累计平均延误作为近邻交织区的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软件(Vissim 4.3)持续仿真 40次.结果表明,最佳提前变道约束距离为交织区长度的 60%,其相应的平均交通延误分别降低了57%、73%、63%和72%.  相似文献   

14.
为更加准确获取行政区域内路网货物运输量及运输量结构性数据,支撑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决策,在分析区域路网运输量和车辆运输量关系的基础上,依托高速公路收费的全样本数据和公路交通调查数据,采用货车日均断面交通量和等效里程两个类比指标,提出区域路网货物运输量改进的统计方法.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对区域路网运输量进行细化,拆分得到运输量结构性数据,建立区域路网运输量和车辆运输量之间的联系.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区域路网货运周转量中,高等级公路比例约为71%,其中,高速公路比例达54%;云南省与外省区域间车辆流动性不大,经济开放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相邻较近的交织区车辆持续交织运行特点,以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旨在计算不同时段交通量所对应近邻各交织区的最佳提前变道诱导距离,以减少近邻交织区车辆相互干扰,降低平均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重庆市海峡路两段近邻交织区的日均交通量(4 092 pcu/h),早高峰时段交通量(5 340 pcu/h),晚高峰时段交通量(4 596 pcu/h),以及年均交通量(3 276 pcu/h)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实验选取近邻交织区内累计平均延误作为近邻交织区的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软件(Vissim 4.3)持续仿真 40次.结果表明,最佳提前变道约束距离为交织区长度的 60%,其相应的平均交通延误分别降低了57%、73%、63%和7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综合考虑高速公路交通量的高度非线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征,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和GA-RBF神经网络(NPCA-GA-RBF) 的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确定了高速公路交通量的主要影响指标, 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降低高速公路交通量影响指标的维数及其相关性, 用少数主成分代替原有的多指标, 以简化神经网络结构; 利用G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 进一步提高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以普洱市某高速公路为例, 对交通量预测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2组试验GA-RBF和NPCA-GA-RBF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比RBF方法降低1.62%、3.53%和2.27%、3.32%, 说明GA优化RBF神经网络能提高RBF方法的交通量预测精度; 与GA-RBF方法相比, 2组试验NPCA-GA-RBF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1.91%、1.05%, 其交通量预测值更接近实际交通量, 预测结果更为可靠, 表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消除了指标的相关性, 进一步提高了交通量预测精度, 减少了交通量预测复杂度。可见, NPCA-GA-RBF方法具有更高的交通量预测精度, 能为高速公路的良好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满足高速公路合理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7.
叶长发 《交通标准化》2009,(18):107-1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布局不断调整,发展空间逐步扩展,原连接主城区和城郊结合地区的公路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交通量的需求,必须进行城市化标准改造。本文以G206合肥至肥西段(合安路出城口道路)为例,介绍了出城口公路城市标准改造的一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把项目影响区作为一个大系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体上计算包含诱增交通量在内的总的交通量,然后按照考虑众多因素的比例法将其分配在各交通小区中,最后在区域交通网络中进行分配,从而获得拟建项目的远景交通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交通流跟驰模型施以拉氏变换(或z 变换),转换为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形式, 进而通过分析传递函数来探讨交通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方法,这是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 究重要方向之一.为进一步挖掘分析稳定交通流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动态特性,基于最优速 度跟驰模型,以控制理论时域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流系统在欠阻尼和过阻尼两种情况 下阶跃响应动态特性,并以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正确性.过阻尼较欠阻尼交通流系统稳定 性好,但调节时间更长,若将交通事件抽象为阶跃响应,通过分析交通流系统调节时间、 超调量等参数,可为计算交通事件持续时间作参考,进而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施工期间交通问题,提出了道路改造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原则,制定了现状调查内容与工作深度要求,提出了交通组织设计思路及交通组织方案评价指标,并以南京市纬一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实践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