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ser shock forming (LSF) of sheet metal is a new technique realized by applying an impulsive pressure generated by laser-induced shock wave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sheet.LSF of brass sheet meta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Q-switched Nd:YAG laser with an energy per pulse of 15~50 joules.ABAQUS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laser shock forming process.The central displacement of the shocked region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The higher pulse energy, the higher central displacement of the shocked region were obtained.The deform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atches the experiment quite well.  相似文献   

2.
针对落锤冲击试验的不足,提出了减振器冲击特性的模拟台测试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钢丝绳减振器进行测试,并与静、动态特性参数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研究了钢丝绳减振器的特性规律.相比落锤冲击试验而言,本测试方法符合冲击隔离原理,因而测试结果对于工程应用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车辆悬架最佳阻尼匹配减振器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使设计减振器对车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利用悬架最佳阻尼比,对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提出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优化方法,对设计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和整车振动试验,并与原车载减振器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减振器特性试验值与最佳阻尼匹配要求值的最大偏差为9%,而且,在低频范围内,设计减振器的整车振动传递函数幅值明显低于原车载减振器的幅值,有效遏制了簧下质量在13Hz附近的共振,因此,减振器速度特性模型和阀系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工经验提取特征进行减振器异响鉴别的复杂性与不可扩展性的问题,分析了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s)在减振器异响鉴别中的应用,并结合减振器整车与台架试验提出了完整的减振器异响鉴别流程.该方法只需将收集到的减振器活塞杆顶端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输入,经过DBNs模型逐层特征学习便可进行减振器异响鉴别.同时将鉴别结果与经典的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以及传统的3种人工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输入仅为原始信号的条件下,深度信念网络模型对减振器异响鉴别的准确率为96.7%,表明了深度信念网络在减振器异响甄别中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研究冲击载荷下石油测试管柱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在模拟过程中涉及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状态非线性和动态加载等问题。建立新型减振器模型,在一定冲击强度下,脉冲力主瓣频率为150 Hz时分别改变弹簧刚度、橡胶Mooney-Rivlin参数、下接头质量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讨论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液压节流耗能原理,提出一种并联结构的液压冲击波形发生器,其设计思想是采用缝隙和小孔节流产生的阻尼来吸收消耗高速运动负载的动能,并对其紧急制动以获得设定的加速度波形;通过对波形发生器各部件的运动和内部流体动态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波形器工作机理的数学模型,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生器的设计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可方便地通过调节节流口的等效直径来改变制动过程中冲击波形的脉宽和幅值,从而满足不同的冲击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悬架减振器试验系统的功能,根据《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要求对试验系统硬件进行了设计,利用虚拟仪器图形化编辑语言LabVIEW对减振器试验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了信号的数字滤波、拟合等处理及阻尼力信号、位移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该试验系统可以检测出减振器的示功特性曲线与速度特性曲线,从而判断减振器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Laser shock processing (LSP) has been proposed as a new surface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and fatigu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LSP on brass is investigated with experiment. Micro-hardness, roughness, microstructure, wear resistance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evolution are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LSP.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oughness increases after LSP; no ablation is observed; the microstructure has no remarkable ehange; hardness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increase as the pulse density increases.  相似文献   

9.
高铁信号系统安全关键功能测试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试模型是高铁信号系统安全关键功能测试用例编制的重要基础,针对高铁信号系统安全关键功能测试建模过程中描述信号系统领域特征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时间状态机测试建模理论和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分析高铁信号系统测试建模的特点,提出信号系统安全关键功能测试模型的建模需求;以有限状态机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功能逻辑和时钟约束提出时间状态机建模方法,采用Z规格说明语言给出时间状态机的形式化定义;将时间状态机转换为时间自动机,证明转换之间的一致性,并基于时间自动机的测试理论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再以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道岔转换功能为例,建立时间状态机测试模型并生成测试用例. 最后,将两种方法生成的测试案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功能逻辑方面,基于时间状态机建模方法生成的测试案例100% 地覆盖了基于时间自动机建模方法生成的测试案例,并新增了16条具有时钟约束的测试案例,能够满足高铁信号系统安全关键功能测试建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因车体坐标系统和手机坐标系统存在角度偏差,为使手机检测数据真实反映车体振动加速度,提出针对手机姿态误差的系统性矫正方法. 该方法以重力方向为基准矫正手机垂向加速度,借助车体横、纵向加速度的正交性矫正手机水平向加速度,并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原理评估角度偏差,保证手机姿态矫正的可靠性. 结合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两部智能手机检测数据经姿态误差矫正得到以重力方向为基准的垂向角度修正值分别为0.008° 和0.007°,两者水平夹角为29.75°,与试验放置夹角30.00° 偏差0.25°;智能手机与高精度传感器检测的车体加速度在时域和频域的幅值、主频均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汽车行驶的舒适性、操作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液压式、充气式及阻尼可调式减振器的性能,从而得出"阻尼可调式减振器能更好地抑制车身的加速度,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大大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浮动冲击平台在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进行了测量、分析.采用NI公司的采集机及PCB传感器对平台结构的冲击响应(速度、加速度、位移、自由场压力、应力)进行测试,得到不同爆距、平台结构的数值,分析了药量、爆距、平台结构(等爆炸因子)对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爆距对冲击响应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结构对冲击响应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A model comparison based software testing method (MCST)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the requirements and programs of software under test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ones in the same form, and described by the same model describe language (MDL).Then, the requirements are transformed into a specification model and the programs into an implementation model. Thus, the elements and structures of the two models a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diffrences, a test suite is generated. Different MDLs can be chosen for the software under test. The usages of two classical MDLs in MCST, the equivalence classes model and the 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 (EFSM) model, are described with example appl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suites generated by MCST are more efficient and smaller than some other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the path-coverage testing method, the object state diagram testing method, etc.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冲压机动态测试系统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系统通过计算机实时地检测冲裁力、送料长度、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实现了对冲压机及其自动送料机构的在线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信号系统软件测试模型不能系统地描述测试需求的问题,提出风险时间状态机建模方法. 首先,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软件测试建模的特点,并提出建模需求;然后,以有限状态机理论为研究基础,在有限状态机的变迁和状态中分别扩展出时钟和风险等级元素,提出风险时间状态机建模方法,满足功能逻辑、时间约束和风险等级3个方面的建模需求,采用Z规格说明语言给出风险时间状态机的形式化定义和格局转移机制;最后,以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道岔转换功能为例,建立风险时间状态机测试模型,并与时间自动机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模方法上,所建立风险时间状态机比时间自动机节省62%的变迁数,描述能力更强,能够满足铁路信号系统软件测试的建模需求.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交通流状态识别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通过所开发的手机端软件从手机中提取车辆的加速度与角加速度数据,在研究了其统计特征后,发现该数据可反应周围车辆对目标车辆运行环境的影响,从而与交通流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利用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以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统计参数作为输入变量识别断面交通流状态.实验结果识别精度最高达到92%,表明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指标可作为交通流状态的表征参数.该研究采用Lasso模型和最小角回归算法对输入参数进行变量选择,在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造宝石刚玉晶体材料的激光微孔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人造宝石刚玉晶体材料微孔激光加工工艺参数中激光脉冲的能量、脉冲宽度、离焦量、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对微孔直径和孔深的影响,确定了微孔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有效匹配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交车进出站过程速度波动明显,能耗较高的问题,本文采集纯电动公交车自然驾驶 数据,以进出站速度随距离的变化关系、进出站加速度分布区间及进出站时间3个指标分析公交 车进出站驾驶行为参数特性。统计进出站百公里能耗及瞬时能耗与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进 出站的能耗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进出站路段划分为定速段、调整段和恢复段,并依据进站时站 内已经停靠公交车的影响,将进出站场景分为3类。进出站实质上是“减速-加速”过程,提出以加 速特征参数表征的加速策略和恒减速策略,以此分别针对3类进出站场景提出几种节能驾驶策 略,最后,基于AVL CRUISE仿真验证节能驾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自然驾驶情况,本 文提出的进出站节能驾驶策略在纯电动公交车进出站过程中节省电能达到12.17%~44.43%,具有 可观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ECE R29中商用车驾驶室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运用LS-DYNA软件建立某客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碰撞过程中撞击能量、速度、加速度及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仿真试验符合试验要求和实际情况,说明用计算机仿真摆锤正面撞击客车来研究客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是可行的,是客车安全性研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由于目前活塞往复式交变试验机无法对气体介质压力仪表、真空仪表、正负压压力仪表及差压类压力仪表在静压环境下进行交变试验,设计了能在上述环境下进行交变试验的全压式交变机. 首先按照一般压力表、精密压力表和数字压力计型评大纲中对交变试验要求的上限、下限、频率和次数等参数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可产生正弦压力波的发生装置进行选型,通过计数器采集正弦波频率,并控制进气电磁阀在规定的交变次数内试验自动停止. 样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可控进、出气电磁阀产生的压力正弦波上限、下限和频率范围覆盖型评大纲要求的范围,上、下限控制误差不大于0.3%;通过可控进、出气流量阀控制的交变频率误差为型评大纲要求的不大于 ± 5次/min;计数模块统计次数与实际试验次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