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熔铅作业产生的铅烟,已引起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及生产部门的重视。为了防止铅烟对空气的污染,国内已有数十个单位采用了湿式化学方法吸收铅烟的工艺。有用3%以下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介质的;有用1%以下浓度的稀醋酸溶液的;也有使用稀草酸溶液的。根据资料介绍及我分  相似文献   

2.
铅是最古老的金属毒物之一,各种接触铅的职业中以熔浇铅使用最广,危害最大。熔浇铅工艺虽经多次改进,对排毒净化设备的型式、吸收液的选择等都已摸索出不少方法,但在国內采用熔浇自动化的同时应用自激式净化水箱并以草酸作吸收液的  相似文献   

3.
铁路熔铅浇瓦作业产生的铅烟排放净化已使用过多种方法,虽然有一定净化效率,但都有一定缺点,不能使排放有效地达到标准。近来上海东车辆段采用穿流板塔净化设备提高了铅烟净化效率,能使铅的排放稳定地达标,并且在旧轴瓦熔铅前先除去油垢,解决了由于油烟影响铅烟净化的难题,为此铁路的熔铅浇瓦铅烟污染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巯基棉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基棉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尿中铅的实验情况。文中对巯基棉富集铅的条件、尿中物质对富集的影响、对已吸附铅的巯基棉采用一种不同方法——洗脱法及碳化法处理进行了实验探讨。实验结果认为巯基棉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铅回收率(98%),精密度(CV=1.5%)均限理想,吸附铅的巯基棉采用洗脱法和碳化法处理结果均满意。此法简单快速、减少污染、降低试剂消耗,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尿铅及尿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已被国家列为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不同地区对正常人尿铅、尿δ-ALA含量的测定结果,报道不尽一致。为了探讨其正常值,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铅中毒,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我厂104名正常人进行了尿铅、δ-AL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铅的用途极广,如蓄电池、油漆、陶器等物品中含有铅,汽车排放的废气有铅,某些化妆品、药物和食具中含铅,甚至土壤、空气、水和蔬菜也会被铅污染。铅是有害元素,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一旦体内含铅量过高,将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成人体内铅含量高,生育后将危害其后代的健康。 1 铅由胎盘传递对后代的影响母体铅可经胎盘转移的看法已基本达到一致.早在70年代,Buchet等指出妊娠前蓄积在母体内  相似文献   

7.
铅中毒的早期诊断是防治铅中毒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不少新的进展,获得了一些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强的指标,有的已列为铅中毒诊断指标和预防性体检的常规项目。对于某些习已常用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经多年使用的经验积累和检查方法的改进,其使用价值方面亦有新的评价。本文就有关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方面的研究近况简述如下。一、反映铅进入机体内代谢水平的指标人体自外界环境摄取铅。其途径有:铅及其化合物以铅烟和铅尘的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铅也可以由于手和食物被污染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  相似文献   

8.
铅及其化合物都系有害毒物。目前,铅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已居金属元素首位,它的合金受热熔融产生蒸汽,遇空气迅速氧化为氧化铅。本文仅就印刷铸字机(共六台)整体通风净化系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铅是一种古老的金属,人类使用铅及其化合物的历史至少也有几千年了。在现代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中,铅的应用极为广泛,共需要量与日俱增。铅的毒性,在我国宋代宋慈的《洗宛录》(公元1247年)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公元1593年)已早有较详细的记载,比西方的Hippocrares氏早了几百年。解放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对防治铅中毒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铅中毒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铅中毒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铅的毒作用中,其靶器官之一就有视觉系统。急性或慢性铅中毒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近年,由于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条件改善,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率普遍下降,严重铅中毒的比例显著减少。目前,国外对于长期低浓度铅接触所致的“无症状性”铅中毒的眼部改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生长期儿童的眼部改变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国外有关铅的眼部毒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铅是一强烈的亲神经性毒物,在铅的毒作用下,神经系统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常首先受累。随着劳动条件的改善,目前职业性铅中毒脑病已极为罕见,大量职业人群接触较低浓度的铅而表现为功能性改变,一般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行为功能指标和电生理方法是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况较合适的指标。本文就近年来文献对此作一概述。一、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 1.成人:职业性铅接触非常广泛,且人数众  相似文献   

12.
长期来,人们一般认为铅烟粒子是十分微细的。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铅烟粒子有凝并成较大粒子的倾向。有关铅烟粒子凝并现象的系统研究资料尚未见报道。显然,研究铅烟粒子的凝并现象,探讨铅烟粒子的实际粒径,无论对铅粒的采集或净化,以及铅烟对人体危害方面的研究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诊断铅中毒患者时,若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疑有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值者,可进行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但由于地区、对象、用药途径和剂量的不同,驱铅结果的阳性指标尚不一致。为了探索铅作业工人使用驱铅药物后尿铅排泄水平,我们在铅中毒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1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驱铅试验,并作部分非铅接触者加以对照。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铅对儿童血液多种金属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实验和铅暴露儿童调查发现,铅可干扰体内钙、锌、铁、铜、镁等金属元素的代谢,进一步诱导铅毒性的产生。提示膳食或强化补充因铅暴露而引起缺乏的元素能抑制肠道对铅的吸收,降低铅毒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两组职业性接触铅的男性工人进行了研究,第一组由31名接触空气中高浓度铅的工人组成,第二组33名工人接触低浓度铅,并对没有接触过铅的10名对照人员,也作了血铅和发铅浓度的调查,年龄均在21~55岁。血铅和发铅浓度,用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接触者采集5根包括根部的头发样品,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汽车排气中含有铅与光化学物质而造成的空气污染.所以汽油的组成目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它们对于人们的影响已变成一个严重的事态。以前曾报导过市售普通汽油和高辛烷汽油的毒性与含铅量对白鼠成活率和它们的脑电图之间的关系。汽油主要是由正庚烷、正已烷和10多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如正辛烷、正癸烷甲苯和二甲苯之类的毒性物质所组成,因而由于这些成分和混入︵烷︶基铅的比例而复杂化了。四乙基铅是脂溶性的液体,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铅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小型铅冶炼厂32名铅作业工人与某水泥厂33名对照工人进行健康询问调查,检测作业环境空气铅浓度以及工人尿铅含量。结果冶炼厂作业环境空气铅烟平均质量浓度超标52.7倍,7个监测点21个样品的超标率为95.2%。水泥厂铅平均质量浓度超标5倍,4个监测点12个样品的超标率为41.7%。冶炼厂空气铅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厂。接触组口中金属味和手握物易掉主诉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冶炼厂作业环境空气铅浓度超标严重,应该加强通风净化和工艺改革,降低铅浓度。水泥厂空气的铅污染也应引起重视,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用四种表示方法进仃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有关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尿铅值的一定波动幅度。但以尿铅/尿肌酐比值法表示波动值不大,尚能符合肌体铅含量及排铅的生理状况,有助于铅作业人群的劳动监测及其诊断指征。测定尿铅可估算肌体真正的铅接触水平,也可反映接触—负荷—排出之间的关系。但尿铅的测定值受诸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除肌体差异、生活习惯及实验因素外,与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也有一定关系。鉴于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用四种不同的尿铅结果表示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废铅冶炼工和铁路建筑工(对照组)进行了铅接触指标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的实验研究,以阐明铅对红细胞膜的影响。铅接触组男工28名,平均年龄46.8岁;对照组男工18名,平均年龄46.0岁。实验前,排除了两组的肝功能试验异常和内分泌疾病。  相似文献   

20.
铅在空气中主要以铅烟和铅尘的形态存在,以往监测采样时分别用慢速定量滤纸和聚氯乙烯测尘滤膜阻留,而后分析定量。但对采样用滤料的质量、阻力、阻留效率、阻力与阻留效率的关系、滤料质地结构与阻留效率的关系、滤料本底含铅量对监測的影响及滤料除铅与不除铅的差异等因素,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