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乘用车室内噪声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乘用车室内噪声模拟试验入手,通过客观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实现对主观评价的客观化,尝试提出一种乘员烦躁度的客观—主观模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LF、HF及LF/HF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车内乘客的噪声舒适度.随着噪声舒适度等级的降低,相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不只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对于整车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车内噪声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其中,排气噪声的优化对改善整车车内噪声品质,提高乘坐舒适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阶次跟踪技术及其在汽车NVH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室内噪声严重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一直是汽车NVH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阶次分析同传统频谱分析相比较,详细介绍了阶次跟踪原理分析了室内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振动传递路径,使用PULSE多分析系统在给定工况下测试分析了某国产轿车驾驶员及副驾驶耳处的噪声,成功识别出室内轰鸣的共振频率及其发生时的转速和阶次,分析了产生轰鸣的原因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通过本次测试分析,为进一步解决该车的振动噪声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汽车车内噪声的过程中,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是一个难点。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以某轿车为例,建立车内声学空腔边界元模型,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仿真;通过对声传递向量以及声压频响函数的计算,进一步对低频段的噪声贡献量分析,为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选取车内驾驶员右耳畔声压响应的6个峰值点,采用幅值—相位图对场点声压进行模拟,对车身板件声学贡献量进行排序,发现防火墙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振动对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可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改进设计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5.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车内噪声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将车内噪声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一种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而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降噪材料结构的出现,为降低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鉴于随着后视镜、A柱、天窗等部位的气动噪声源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车底高速气流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中对汽车底部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噪声进行研究.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车模型车体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结果表明,声压激励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湍流压力激励,车内噪声随频...  相似文献   

7.
某微型客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为1100 r/min附近时车内存在轰鸣噪声,严重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通过道路试验,对车内噪声和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实车测试.通过以信号处理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分析,确定该车内轰鸣噪声系由传动轴中间支撑振动激励传递至车身,并激励乘坐室顶棚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所致.提出采用更改传动轴中间支撑衬套刚硬度和在车顶粘贴阻尼贴片的减振降噪措施,取得最大降噪5 dB(A)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中华  张志飞  陈钊  蒲弘杰  李云  徐中明 《汽车工程》2020,42(4):531-536,566
传递路径分析法是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准确有效的方法。试验传递路径分析耗时耗力且需要实制样车,为在整车开发初期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对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底盘的整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预测车内声学振动响应,发现驾驶员右耳声压在38 Hz处以及驾驶员座椅导轨振动在59 Hz处存在较大峰值。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该模型合成的声学振动结果与频率响应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虚拟传递路径法对两处峰值作诊断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贡献量大的路径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38 Hz处驾驶员右耳声压降低2 dB,59 Hz处座椅振动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推行和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子真空泵作为新兴制动系统的主要真空源,其在整车上的噪声表现对汽车舒适性有较大的影响。文章以乘用车叶片式电子真空泵为研究对象,针对低电压供电工况制动过程中明显的电子真空泵噪声进行测试分析,通过优化传递路径中的隔振和模态共振问题,使得车内噪声水平显著降低,大幅提高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发动机主动隔振系统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春  田彦涛  欧云  史文库 《汽车工程》2004,26(1):38-41,114
对压电作动器与液阻悬置组成的主动控制悬置进行了研究,采用前馈自适应控制对汽车发动机主动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轿车上普遍采用的液阻悬置,主动控制悬置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向车身的振动传递,减小车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排气系统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厂家对其NVH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车怠速工况下,车内的噪声与振动状态是影响整车噪声、振动及平顺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影响乘车舒适性。文章以某款车型为例,对车内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确定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验证表明车内轰鸣声消除,噪声及振动明显减小,效果良好,为后续应对类似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自主品牌纯电动乘用车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及振动过大的问题,经详细分析及试验诊断后,排查出压缩机工作转速在4000rpm时车内舒适性较差;通过传递路径及模态分析得出压缩机在高转速下与压缩机支架产生共振;结合样车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提出优化支架及框梁结构的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方案有效降低车内噪声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大步跨入汽车时代,人们不再简简单单地把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来看待,舒适、个性、娱乐、安全等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车内噪声作为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听觉损害程度、语言清晰度以及对车外各种声响讯号识别能力的重要园素,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试验表明,车内噪声很容易使驾驶员和乘客产生紧张、心情烦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降低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危害,并且给汽车的行驶带来安全隐患。其实现在对汽车噪声的研究已进入噪声品质时代,不仅要降低噪声,更要使“噪声”悦耳,以满足人们对车内环境声音的主观感受。那是否能主动地控制车内噪声,改善声音的品质呢?还真就有这么一种系统叫Active Noise Control(ANC),又称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降低车内噪声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彬 《上海汽车》2006,(11):37-38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汽车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将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新型降噪材料的出现以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为车内噪声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款乘用车小油门加速过程中车内噪声粗糙感明显的声品质问题,首先对噪声时域数据进行频谱特性分析,得到造成噪声粗糙感明显的原因是车内半阶次声压幅值调制。其次通过传递路径试验分析,确定车内半阶次激励源是发动机半阶次振动,主要传递路径是动力总成悬置。最后通过提高前围隔音量,优化悬置刚度及降低空调管隔振垫硬度,明显降低了车内噪声的半阶次特征,加速声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由动力总成引起的车内噪声统计能量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产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完整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并确定了该模型的基本参数.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激励输入,测量了车辆50 km/h匀速行驶工况下发动机舱声压和驾驶员耳旁声压,确定了传递发动机舱噪声到车内声场的主要板件,模拟分析各噪声控制措施并对比了降噪效果.分析表明,应用SEA方法可有效控制动力总成对该车车内噪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某轿车产品研发过程中,出现了排气噪声偏高导致车内噪声偏大,从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为了消除这两个问题,对排气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并针对排气噪声对车内NVH影响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通过优化排气系统,最终解决了车内噪声偏高和排气噪声影响车内NVH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乘坐舒性。  相似文献   

18.
车内低频噪声直接影响其乘坐舒适性,应用有限元和模态分析技术对一模型驾驶室的结构振动和室内噪声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声学分析软件计算了驾驶室的结构动态特性和空腔声学特性,并与试验模态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声-固耦合理论对驾驶室结构振动与室内声学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车内噪声的成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传递路径分析法中激励力和传递函数的获取方法以及系统与子结构的传递关系;通过各噪声的合成分析,确定了传递途径上对车内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以指导工程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汽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振动情况是影响整车NVH(噪声、振动和平顺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且影响乘车舒适性。以某款车型为例,对车内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对悬置和冷却风扇等系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提出为保证悬置隔振和制冷效果,需对悬置系统和风扇转速合理匹配,同时提高转向柱的固有频率。验证表明车内轰鸣声消除,噪声及振动明显减小,效果良好,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