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质锻造制动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耐热裂性能及摩擦性能,研究高速列车钢质锻造制动盘,对于提高我国高速列车制动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意义重大.介绍了高速列车钢质锻造制动盘的分类与性能要求,阐述了日本、法国和中国高速列车钢质锻造制动盘的研究历程,并就国内外研制的高速列车钢质锻造制动盘的材质、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高速列车的经验和中国京浪高速试验列车预研究的进展,应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方法,深入详细地开展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研究。以京沪试验列车运行的可行性方案为基础,建立了京沪高速线路库、高速列车机车车辆数据库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程序,对京沪高速试验列车操纵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京沪高速列车进行了不同牵引重量、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停车方式的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比较了京沪高速列车不同运行方案的运行时分、制动距离和能量消耗。研制的数值仿真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近年来的各次重大提速和高速试验中得到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3.
综合检测列车是一种综合检测高速铁路质量达标的高速列车。在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基础上,研发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配套先进的高速综合检测试验设备,同时研发代表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高速动车组关键系统平台,开展高速动车组新技术工程化应用及试验,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安全综合检测技术水平和动车组技术水平。介绍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研发的背景、总体目标、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速列车修程修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王华胜  文礼 《中国铁路》2010,(12):62-66
从运行速度、日走行里程、运用环境、载客量等方面总结中国高速列车运用特点,介绍可靠性技术、寿命周期费用方法、维修信息化技术、损伤理论、轮轨关系、探伤技术、润滑理论等关键技术在高速列车检修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高速列车各级修程主要内容和周期,介绍动车所、动车段的布局和主要设备设施,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速列车修程修制理论体系和检修手段。应用实践表明:中国高速列车运营安全、可靠、高效,维修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高速列车系统安全可靠性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面向我国高速列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方法体系与评估流程,并对可靠性网络模型、安全域风险评估等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我国CRH2型高速列车的实际运用数据对以上方法及其评估流程进行了实施验证,为形成兼容国际标准的中国高速列车安全可靠性分析评估标准规范,以及高速列车安全可靠性设计与健康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建设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高速铁路高速列车高级别维修体制,用现代维修理论指导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路情的高速列车高级别维修,最终目标为在应用维修实践中形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满足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列车高效、可靠、安全、自主的维修体系。  相似文献   

7.
《铁道技术监督》2012,40(3):13-1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和平透露,中国已建成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最高试验速度达到530km/h。据李和平介绍,高速列车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日前。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中国开展高速、重载技术研究,改善客车动力学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研制时速270公里、时速500公里等系列高速机车车辆和时速160公里高速贷物列车和重载列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以说,中国高铁铁路的建设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是震惊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在高速列车方面的合作研究,庞巴迪将于近期推出自己的专用列车,该列车命名为Zefiro,庞巴迪对这项令人振奋的新设计充满了期待。明年庞巴迪第一列集高速列车(Hs)和超高速列车(VHs)技术于一身的列车即将问世,采用了庞巴迪Zefiro家族的技术,速度可达250km/h,其中20列动车组卧铺列车,将很快投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自1994年12月22日在广深线正式建成通车,至今在安全运营之中。准高速列车每小时以160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州与深圳之间。它宣告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世界高速旅客列车虽然经历了30年的发展,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国家常把时速在160至200公里的列车称为准高速列车。外国人又称其为中国的“子弹列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