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大量的生态护岸技术,且取得较大生态效益,但是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在生态护岸岸坡存在一条明显的青黄线。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新厂护岸工程和桃花洲护岸工程为例,以青黄线为界将岸坡分为青绿带和青黄带,分析岸坡上青绿带和青黄带狗牙根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统计水位累计频率曲线,确定断面设计控制高程。结果表明,青黄线高程与三峡蓄水调度密切相关;累计频率为45%和80%对应的高程为生态护岸断面设计控制高程。  相似文献   

2.
袁海龙  刘莉 《水运工程》2022,(1):140-143
三峡库区重庆渝北区下洛碛土质库段消落带因近岸采砂形成水下深槽,受江水冲刷库岸造成岸坡崩塌导致库岸线不断后移,区内生境已呈现不可逆转的破坏。为寻求一种兼顾环境、生态与经济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现场勘察,在查明消落带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斜坡生态护岸和特拉锚垫生态护岸2种方案,并从施工工艺、护岸效果、生态恢复效果、施工周期、施工场地条件和后期养护成本共6个方面对比了2种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特拉锚垫生态河道系统护坡方案因其施工工艺简单、植物易活绿化覆盖率高、满足岸坡对江水侵蚀作用的防治需求等优势,更适合类似下洛碛库段消落带的江河湖泊和库区消落带土质和硬质岸坡的生态修复需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有生态护岸以稳定性为主,考虑生态性较少。为改善岸坡的生态性,提出一种圆环联锁型生态护岸结构。为探究该生态护岸结构在建设初期(无植被时)的稳定性及防护效果,通过动床实验对比不同防护措施下岸坡的稳定性,并研究流速对护岸结构稳定性及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圆环联锁型生态护岸结构可有效减少岸坡冲刷面积和冲刷深度,增强岸坡稳定性;2)其失稳形式有2种,分别为因坡脚变形而下滑失稳和因岸坡淘刷而下陷失稳;3)其冲刷面积和最大冲刷深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二者的增率随流速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京杭运河扬州段生态护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京杭运河扬州段航道特点,介绍宽度受限河道的几种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形式,着重介绍生态鱼巢护岸结构和芦苇生态型护坡设计方案,可供内河航道尤其是宽度受限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生态护岸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岸坡的耐久性,较少考虑护岸与河道生态之间的关系,而如何在满足内河航道航运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护岸结构耐久性与生态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恢复河岸生机的目的,是近年来护岸建设和研究的一种趋势。文章介绍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中成功应用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为在内河航道中应用生态型护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小鹏  谢军 《水运工程》2017,(11):109-113
针对现今河道整治中常用的护岸材料材质硬化、基本功能单一、生态和环保效益差等问题,对生态护岸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河道整治中常用传统护岸和新型生态护岸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总结得出:生态护岸除了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解析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水利的发展提倡生态景观设计,以水工生态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作为指导,从滨水岸线、生态护岸、亲水空间的构建、植物生态群落等多方面,阐述了如何营造现代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使滨水生态景观兼具美学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修复苏申内港线西段航道两侧破损的护岸,恢复航道的航运功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需要对苏申内港线西段航道护岸进行改建.根据现状老护岸的实际情况、航道规划和生态要求,提出"以岸造景,以景建岸"的护岸改造理念,并针对航道的不同水域,设计4种护岸结构型式,用于改建老护岸.护岸经改建后,护岸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得到提高,航道的通过...  相似文献   

9.
任强 《中国水运》2013,(12):228-229
生态护岸技术具有生态、美观、环保的功能,是当前护岸发展的主流方向,文中分析了生态护岸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且介绍了主要的生态护岸结构型式以及生态护岸技术在江苏省内河航道的应用情况,对我国建设以及治理内河航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透水框架护岸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水框架护岸是将透水框架铺设在岸坡坡面上,利用透水框架的减速促淤机理来防护岸坡。本试验开展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和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铺设在岸坡坡面上的试验研究,对其护岸效果、减速促於机理进行分析,了解透水框架护岸的优缺点,分析透水框架护岸的应用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