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舶仿人智能自动避碰控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自动控制理论,研究了船舶智能自动避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船舶仿人智能自动避碰的控制规则和计算机算法及其软件。系统的数字仿真表明:本系统的智能控制算法是可行的,系统的控制特性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控制技术对船舶变频液压舵机系统的控制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船舶变频液压舵机双向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通过对智能控制规则结构的分析,得出控制规则的偏差函数,利用控制规则对采样时刻点的偏差率与偏差变化率进行标记,划定智能控制规则的取值范围;采用智能控制算法,结合递推理论与量化因子思想,对变频液压舵机的启动方向进行控制处理,实现双向智能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变频液压舵机的双向智能控制技术比传统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更加符合理想控制标准,具备极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船闸智能控制系统使用有线连接控制,对于控制地点以及控制方式要求比较严格,无法进行远程无线控制,为此提出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船闸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以并联方式对船闸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设计无线远程船闸智能电机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PLC控制器,实现船闸智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计算气囊的锚固系数,设计闸门远程启闭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系统管理设计,实现船闸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实验数据表明,设计的船闸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船闸进行远程无线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仿人智能控制理论为基础,将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引入到燃气热水的水温调节系统中,以燃气热水器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参数整定,达到较理想的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船舶舵减摇系统的基本概念、减摇原理以及国内外舵减摇技术的发展状况,综述不同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在舵减摇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点和使用的局限性,指出目前舵减摇系统研究所遇到的难题,并对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在船舶电站励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船舶电站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通过一种结合自组织学习和BP学习的混合学习算法,学习并调整控制器参数和结构,该算法比通常的BP算法收敛性好,速度快。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稳定机端电压。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可靠性与控制算法二方面介绍DMC-500系列工业锅炉微机控制系统。采用“容错”与“抗错”二种技术互补的设计原则,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抗干扰与冗余设计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了解决工业锅炉自控对象的建模与系统辨识的困难,采用变量型PID控制和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算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下无人航行器是探索未知水域的重要设备,但是传统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智能航行控制系统,受到水域信号传播限制,造成智能控制范围较小,为此设计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智能航行控制系统。使用水域深度变换器对智能控制器进行重新设计,根据水域深度变化进行不同方式的控制切换,优化PID控制器,改变水域信号传输方式,根据需求进行多传输方式的切换;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智能控制方式进行规划,对不同水域控制方式进行最优选择,实现航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在水下2 000 m内进行有效控制,比传统控制系统多出800 m的有效范围,因此本文设计系统具备极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船舶航行的环境十分复杂,环境信息具有比较强的动态性,导致船舶航向变化的频率相当高,当前船舶航向控制技术存在控制精度低、控制速度慢等问题,无法适应船舶高速航行的要求,为了提高船舶航向控制的准确性,改善船舶航向控制效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船舶航向智能控制技术。首先分析当前国内外船舶航向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找到引起船舶航向控制不足的因素,然后建立船舶航向控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船舶航向进行估计,从而实现船舶航向智能控制,最后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船舶航向智能控制平台,并进行了船舶航向智能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技术可以对船舶航向进行高精度跟踪与控制,船舶航向智能控制误差小于当前其它船舶航向控制技术,且船舶航向智能控制速度更高,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焊缝跟踪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埋弧焊(Submerged—Are Welding,SAW)控制系统,提出一种用于焊缝跟踪的仿人智能控制算法。该方法根据专家知识和操作人员的经验,给出了基于规则的仿人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通过比较模糊控制算法和仿人智能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在焊缝跟踪中是可行的,且与模糊控制算法相比,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且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传统供油单元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嵌入式系统下电子主机供油单元智能控制方法。基于供油单元启动逻辑,确定供油单元启动基本流程;依托轻油控制逻辑、重油控制逻辑、重油换轻油控制逻辑以及油泵其他控制逻辑的执行,实现了嵌入式系统下的电子主机供油单元智能控制。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供油单元智能控制方法较传统方法,控制精准度提升27.25%,适合用于电子主机的供油单元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仿人智能控制技术设计具有高度自适应性的无人艇操纵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仿人智能控制的步骤,然后根据无人艇操纵的特点设计操纵控制级,得到以运动控制的模态控制集和运动控制级的推理规则集。最后将本文的仿人智能控制技术与S面自适应控制技术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无人艇操控方面灵活性高、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3.
船舶备用电源的双向充放电控制一直是船舶制造和控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峰电流模式控制的蓄电池充/放电转换器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船舶多模块备用电源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将降阶建模技术与电流模式控制的小信号模型相结合,设计电流传感网络和电压反馈补偿程序,从而实现了灵活精确的蓄电池智能控制系统。最后通过小信号仿真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舰炮武器系统智能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炮武器系统是一种集控制、决策及管理于一体的复杂大系统,全系统的自动化目前依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本文以舰炮武器系统存在的控制问题为背景,分析了智能控制理论在舰炮武器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在分析现有舰炮武器系统控制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理论,提出了舰炮武器系统的三级智能控制结构,并对每级的结构、功能及设计方法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智能控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与传统控制的关系。通过分析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和总结它的应用现状,指出智能控制的当前研究热点,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前景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舶机舱空间狭小,风机调节手动单一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单台变频器控制多台风机的“一拖多”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实现每台风机的软启动,并根据温度变化和换风量需求,采用PID算法自动增加或减少风机运行台数和变频调节输出大小,保证机舱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智能控制系统完成风机对电网无冲击启动和自动调节机舱换风量,实现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传统控制方法对船舶通信设备信号进行控制时,存在控效率低、控制稳定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船舶通信设备信号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单片机为核心,贯穿于船舶通信设备信号控制的始终。首先利用单片机中输入设备完成船舶通信设备信号采集,然后利用嵌入单片机中的去噪算法对信号进行去噪,最后利用单片机中的A/D转换器对信号转换,完成信号控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单片机的船舶通信设备信号智能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控制时间为6 s,控制效率提高,且控制时间跨度小,稳定性也更佳。  相似文献   

18.
传统船舶柴油机转速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控制延迟过长的问题,对此设计船舶柴油机转速智能控制系统。对传统船舶柴油机速度控制模型进行简化,设计PID控制器,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控制器参数的在线整定,对执行器的外围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抗干扰滤波设计,提高系统各单元集成效果,实现对船舶柴油机转速智能控制。实验数据表明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使用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柴油机加速控制延迟降低27%,减速控制延迟降低32%,说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降低柴油机转速延迟。  相似文献   

19.
针对磨料回收系统设备空转损耗、电能浪费等问题,开展磨料回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通过特制传感器组件的感知及控制系统优化,实现了无人值机、高效回收、安全运行及节约能源,为造船企业减少劳动力、提高智能水平、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范围却远远落后于传统PID算法,其原因是智能控制算法的复杂性使得控制器实现困难、占用资源多、运行效率低。分析了利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智能控制算法的优势,提出了利用查找表来实现模糊算法的新的实现方式,具有设计灵活、开发期短、可靠性高、运行高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