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能由实测的一段弹道坐标,准确地预测舰炮一维弹道修正弹落点,在研究目前弹道参数辨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一维弹道修正中预测落点的要求,提出对实测弹道坐标滤波、利用实测弹道坐标滤波值与预定弹道坐标的偏差辨识等效气象误差、通过解弹道方程预测落点的一种方法,并进行精度分析。假设气象误差值,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预测落点精度。  相似文献   

2.
发射内弹道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平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A01):130-133
对以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装置为动力源的导弹冷弹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冷却水汽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状态的冷却水,提出了不同汽化方式组合的冷却水汽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弹射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推导出各个阶段的汽化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发射内弹道基本方程组。计算模型改进后,发射内弹道的计算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两相流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描述底沙推移质运动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考虑潮流波浪水动力条件下的两相流全沙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台山电厂港口建设中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了实测资料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固体发动机推力最大原则,并结合水下航行体外弹道运动方程,发动机内弹道推力方程等进行联合求解,得到了不同使用环境条件下的发动机最佳出口压强,为水下火箭发动机扩张比参数ελ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破裂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波两相流理论,引入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中的SIMPLE(Semi—ImplictMethodforPressure-LinkedEquations)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对压力筒内的内破裂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发展了一套不依赖于试验结果的预报方法,较之以前的理论研究结果有了长足的进展,所采用的模型与假设能用于多种内破裂状况的模拟与预报。本文对一典型的内破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物理现象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作比较。分析结果以一组计算机所绘图形表示,输出结果可作为压力筒结构动力分析的基础,所研制的程序也可作为内破裂问题流—固耦合研究的一大模块。  相似文献   

6.
基于势流理论计算水动力,求解线化的多体动力学方程,对高速航行体与运载器水面分离过程进行了二维弹道仿真.依据分离运动的特点,弹道仿真计及了适配器刚度和间隙、波浪扰动、流体作用力、助推器推力及分离内弹道过程,结合部分实验结果,给出了弹器分离运动的半经验半理论的计算分析方法.仿真研究考虑了航行体从水中发射到弹器完成水面分离的整个水下弹道过程.将仿真结果与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固-膏体燃气发生器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推导了固-膏体燃气发生器内弹道方程,建立了固-膏体燃气发生器内弹道仿真计算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固-膏体燃气发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玮琪 《船舶力学》2016,20(8):929-934
研究了带空泡水下航行体在规定距离内从初速加速到预定速度的一维水弹道优化问题,利用变分法求出了水下航行体加速过程中最大推力达到最小的最优弹道理论解,此解也可作为航行体最大载荷达到最小的理论解。  相似文献   

9.
内弹道仿真中涉及大量数据的计算、图形化显示以及不同弹道模型间的切换。为开发舰炮内弹道计算模块,利用四阶五级龙格-库塔法求解经典内弹道模型,借助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GUIDE开发此模块,在同一界面上实现单一装药和任意两种火药混合装药的内弹道计算。应用该模块对某大口径舰炮高、低温内弹道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值一致性较好,验证了该模块开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蒸汽弹射内弹道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建成 《中国造船》2001,42(3):99-102
本文建立了蒸汽弹射动力装置弹射内弹道数学模型,证明能量方程中进入工作室的总能量应是贮箱中水蒸汽的焓,针对该动力装置涉及变质气体做功和水蒸汽为实际气体等复杂问题,提出了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查水蒸汽表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内弹道方程组。  相似文献   

11.
李志彪  吴应湘 《中国造船》2007,48(B11):398-404
流型是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之一,由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具有不同的动力学和传热学特性,因而研究流型对气液两相流的理论研究和参数测量十分重要。叙述了利用γ-射线系统测量水平圆管内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液率的原理及数学算法。射线源为同位素241Am,它发出的光子能量是59.5keV。在长27m、直径为50mm的水平管内进行了实验,在此基础上对泡状流、塞状流和弹状流三种流型下截面含液率波动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截面含液率信号波动特征识别流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流体模型,引入两相间的热量传递方程,采用变步长的Runge-Kutta法,对喷管内泡状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入口处气泡半径、两相间速度差异及温度差异对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入口气泡半径越大含气率在喷管内变化越剧烈;两相间速度差异在距入口很小范围内迅速减小,入口气相速度较高时,流场压力略有升高;两相温差变化受对流换热系数影响较大:对流换热系数越大,气相温度趋近于液相温度越迅速,初始温度差异对流场影响也越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考虑两相混合物的速度滑移,对水下两相冲压式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下两相冲压式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参数变化对水下两相冲压式发动机内推力的影响。在给定来流速度条件下,发动机内推力随着进水道入口截面直径减小而增大,但是增幅减小,内推力随通气量的变化趋势没有改变;内推力和使内推力达到最大值的通气量最佳值随着进水道出口截面直径增大而增大;内推力随着喷管出口截面直径增大而增大,而通气量最佳值则减小;单独改变发动机进水道、混合室和喷管的长度以及混合室出口截面直径对发动机内推力的数值和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准确模拟波浪在多孔介质中传播变形对于研究抛石防波堤等结构的消能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对Laplace方程、自由表面处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以及海底运动学方程进行无因次化,且以自由表面处速度势为切点,进行幂级展开,最终给出4个不同的高阶Boussinesq水波方程。在常水深下对这些方程的一维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将无因次相速度和无因次虚波数与解析解结果进行对比,方程的相速度与解析解吻合程度较好,虚波数与解析解基本吻合,表明高阶Boussinesq方程可用于模拟波浪在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变形。  相似文献   

15.
深海垂直发射内弹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水雷深海垂直发射内弹道的数学模型,并对水雷内弹道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它不仅为如何控制水雷深海发射内弹道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发射平台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排与双排气幕防波堤消波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气液两相流看成是变密度单流体,以连续方程、雷诺平均方程和磊叩模型为控制方程,采用VOF方法追踪两相流界面,通过UDF在连续方程中添加附加质量源项的方法,建立了气幕防波堤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波浪透射系数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原型入射波浪要素、不同气幕间距以及不同供气量等对单排与双排气幕防波堤消波性能的影响,进而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气幕防波堤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舰船科学技术》2013,(11):49-54
通过分析高温水蒸汽流中冷却水喷雾液滴的蒸发和液滴与蒸汽流之间的掺混过程,建立描述蒸汽流动和液滴运动变化的数学物理模型。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SIMPLE算法设计了一维程序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试验器中蒸汽相压力、温度、速度的分布及冷却水喷雾液滴的粒径、速度、温度的变化过程。针对不同的冷却水喷嘴结构和工况参数进行一维仿真计算,得到各参数对掺混蒸发过程的影响,为合理控制蒸汽流冷却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Love壳体理论和Helmholtz波动方程推导了内外流场作用下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流固耦合振动方程。研究了流场作用下功能梯度壳内传播波的频散特性,并与各向同性圆柱壳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以拉伸和扭转运动为主的频段上,功能梯度壳体的材料特性改变对各支传播波相速度的影响较大,且扭转运动对应频段所受的影响大于拉伸运动对应的频段,而对弯曲波相速度的影响较小。该文可为水下航行器新型复合材料壳体的波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生  王志力  耿艳芬 《水道港口》2005,26(Z1):15-19
采用有限元方法,将流量和水位相耦合,采用水位修正算法计算水位,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汉江安康电站坝下至白河160 km河段的恒定流与非恒定流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可以进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雷潜布弹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水雷离开潜艇发射管后的受力情况分析,导出水雷潜布弹道方程,并给出弹道计算程序。在受力分析中,引入压心不变概念,对流体动力参数作了新的处理,使计算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