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借助工程实例,具体阐述峰福线峰南段铁路在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全线59座既有隧道土建结构的净空利用原则,结构运营状态检测与评估方法,较为严重的隧道结构背后空洞、劣化、裂损、渗漏水、底板开裂下沉、侧沟变形等病害情况及其具体的整治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衬砌裂损是隧道病害中较为重要的类型,其产生原因包括很多因素。近年来一些复杂的隧道结构施工中即出现了衬砌的裂损,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构成安全隐患,裂损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结合九龙隧道衬砌病害,通过地形地质条件勘查、施工分析以及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考虑隧道所处位置实际地形条件、地层构造压力、施工顺序,重点对衬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地层稳定进行分析,为衬砌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温铁路金华—温州大岳2号隧道衬砌背后脱空或不密实、衬砌裂损、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衬砌渗漏水等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了隧道病害的整治原则,采取了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注浆锚杆结构补强以及"拱部以堵为主,边墙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治漏措施,有效整治了隧道病害。该整治技术在皖赣铁路顺岭隧道、刘家隧道以及沪昆铁路江山隧道病害整治中得到了很好应用,确保了隧道后期的正常运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既有线隧道病害的整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运营线上隧道病害及其隧道衬砌腐蚀、隧道衬砌裂损、隧道冻害及隧道洞门损坏等病害的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城市公路隧道病害治理方案的探讨 ,介绍隧道渗漏水及结构裂损的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营期铁路隧道衬砌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渗漏水、剥落(掉块)等表观病害。本文首先分析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T 2820.2—1997《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隧道》等规范和标准评定隧道衬砌表观病害等级时存在的差异,针对QC/R 405.2—2019《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第2部分:隧道》中存在的对细长裂缝没有给出判定规则、未考虑环向位置对等级评定的影响、不能依据检测图像对剥落(掉落)病害进行等级评定等问题,对裂缝长宽等级进行了细分,对病害环向位置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Q/CR 405.2—2019中高速、普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的等级评定规则进行了细化,实现了对不同属性特征的隧道衬砌表观病害等级的比较全面的评定。最后给出了隧道衬砌表观病害关注程度分类规则和不同等级病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运营隧道病害的检测已十分普遍,但根据检测结果对隧道进行安全评估一般都是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定性判断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应用观测、超声波、地质雷达等方法对京承铁路21号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衬砌背后不密实等进行检测,应用隧道病害检测结果建立数学模型,采用ANSY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检算隧道的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该隧道病害导致其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对部分病害处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8.
嵌拱锚网喷、压浆,是一种使用锚杆加固、嵌钢轨拱、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结合压浆的施工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加固隧道裂损衬砌,能够大大增加裂损衬砌的刚度及稳定性,具有显著提高裂损衬砌的承载力等优点.该技术在南昆线的隧道病害整治中得到了应用,在柳州铁路局管内尚属首次.现结合南昆线K372+888尾芽一号隧道病害整治实例,介绍嵌拱、锚网喷加固隧道裂损衬砌的设计、施工要点及加固原理.……  相似文献   

9.
既有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病害的现象多种多样,有衬砌开裂、漏水、腐蚀、疏松、表面脱落或者掉块、衬砌裂损屈服、基底翻浆、底鼓等。就具体隧道而言,分析其病害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不简单。对既有隧道病害现象进行系统的描述,将病害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并分析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是隧道病害治理的基础前提。  相似文献   

10.
对石壁桥隧道二次衬砌裂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综合工程地质条件、施工等因素,定性分析了衬砌裂损成因,初步推测隧道二次衬砌裂损与围岩下部基座软弱有关,并进一步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衬砌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文章从理论及数值分析上解释了该隧道衬砌裂损产生的机理,其结果与现场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隧道渗漏水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其中很多隧道渗漏水是由于排水系统病害而引发.对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的构造形式、构件类型和组成进行分析,运用内窥镜和检查机器人对20余座隧道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总结了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的常见病害类型和初步分析了病害的成因.根据调研结果可知,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病害可以分为结构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综合检测与安全性评定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铁路电气化改造的需求,在病害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结合钻芯法,对铁路隧道混凝土衬砌进行综合检测,并根据衬砌缺陷和病害的量化指标,分段评定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的等级。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综合评定该段隧道衬砌的安全等级,按各段中病害最严重地段的安全等级确定该座隧道衬砌的安全等级。最后,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1病害情况简介 南昆线柳州铁路局管辖内、共有隧道135座,长度约100公里.自1997年11月南昆线开通运营以来,先后发现多座隧道衬砌产生裂损病害,有的病害发展很迅速,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裂损的主要病害有:  相似文献   

14.
铁路隧道病害的综合检测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检测中最关心的问题是利用衬砌厚度、裂损部位、空洞空隙分析、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力学强度、围岩变形等方面的信息,判断工程施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诊断与评价既有衬砌的工作状态与安全性能,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病害整治方案。利用雷达扫描沿隧道拱顶、左右拱肩、左右边墙施工5条线连续扫描,声波检测沿拱顶每10m一对测点,数码摄像沿隧道全程连续摄录,对90座隧道进行了全面的病害检测。地质与综合物探检测表明,铁路隧道病害的产生与地质环境、设计与施工有密切的关系,病害整治要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运营隧道二次衬砌的病害检测、维修加固对于保证隧道的行车安全和衬砌的受力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质雷达检测蕉溪岭隧道群二次衬砌的病害,以直刚法研究空洞病害对二次衬砌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同时针对空洞大小提出一些相应的整治措施.研究结论:二次衬砌的病害原因主要是拱顶背后存在空洞及渗漏水.空洞的存在使得二次衬砌的受力复杂、不利,且拱顶和拱腰为受力的薄弱位置.拱顶背后空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理解不到位,未按新奥法施工,其次是二次衬砌封顶困难等.拱顶背后空洞较多时必须进行处理,以使二衬结构处于良限的受力状态,确保营运安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期管片衬砌结构大范围开裂及脱落现象,对管片裂损病害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危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明多种施工因素影响下管片衬砌结构的裂损机理,从而为隧道维修养护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管片裂损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拱顶脱落、纵向裂纹、边角部裂损,拱顶脱落及纵向裂纹是施工期影响管片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且管片裂损病害的主要致因包括不良千斤顶推力作用(推力过大和推力不均)、管片错台以及管片环间接触面不平整等因素;(2)纵向前裂纹数量更多、波及范围更广、病害程度更深,是威胁隧道结构承载力及耐久性的最主要病害形式;(3)拱顶脱落对隧道结构的纵向受力特性影响较大,但其发生、发展与管片结构榫槽设置有关,通过对管片参数的优化、调整能够有效降低这一管片病害的发生;(4)该研究对于盾构施工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投入,铁路及公路建设蓬勃发展,隧道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地质、施工、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隧道衬砌开裂,威胁到运营安全,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治,确保工程的经济性及结构的安全性。研究结论:本文从衬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来分析裂缝的受力状况及产生原因,并量化病害等级,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应根据病害等级采取裂缝嵌补、衬砌锚固、套衬等进行处治;(2)衬砌混凝土裂缝可以通过强化地质勘察、加强施工工艺控制来进行事前防范;(3)出现裂缝后,应进行原因分析和病害等级判定,再来选择合适的整治措施,保证结构及运营安全;(4)研究成果可用于既有铁路、公路隧道衬砌裂损病害整治,也可用于新建铁路、公路隧道衬砌裂损缺陷的预防、控制与处治。  相似文献   

18.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在隧道二次衬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运营隧道二次衬砌的病害检测、维修加固对于保证隧道的行车安全和衬砌的受力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质雷达检测蕉溪岭隧道群二次衬砌的病害,以直刚法研究空洞病害对二次衬砌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同时针对空洞大小提出一些相应的整治措施。 研究结论:二次衬砌的病害原因主要是拱顶背后存在空洞及渗漏水。空洞的存在使得二次衬砌的受力复杂、不利,且拱顶和拱腰为受力的薄弱位置。拱顶背后空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理解不到位,未按新奥法施工,其次是二次衬砌封顶困难等。拱顶背后空洞较多时必须进行处理,以使二衬结构处于良限的受力状态,确保营运安全。  相似文献   

19.
昌福铁路隧道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至福州铁路隧道断层破碎带、岩爆、软岩变形、强富水等不良地质非常普遍,隧道出入口埋深较浅,围岩破碎,在隧道施工中出现了衬砌开裂、衬砌背后空洞、隧道渗漏水等病害。通过对此隧道病害的现场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内相关资料,针对衬砌开裂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锚固注浆、碳纤维加固以及嵌填沟槽后注浆加固等措施,采用压浆填充、封堵防水方法整治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和渗漏水病害。整治措施实施后在隧道运营前变形已经趋于稳定,证明采取的处理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关峡隧道裂缝病害,在收集病害区段各类资料基础上,绘制裂缝展示图,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地质雷达及地质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地质方法可直观反映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发育程度。通过对山体稳定性的分析,考虑衬砌裂损原因、裂损程度、隧道净空及整治费用等因素,并结合陇海线运营情况,提出从围岩加固与结构补强方面制定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