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52片模型梁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现行国内外规范的刚度公式进行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两片足尺试验梁试验和实桥荷载试验印证,证明用直线双线性法和有效惯性矩法计算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刚度是适宜的。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公式的保证率为95%。对有效惯性矩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后张法极限应力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不同研究者提出的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梁极限应力(fps值)的各种公式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分析,将分析与试验结果及ACI318-89/92标准公式(18-4)和(18-5)作了比较,并给出比较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古典桁架模式在钢筋混凝士及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钢筋应力幅计算中的应用及公式推导,并给出了标准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士梁1/4截面抗剪钢筋应力系数。  相似文献   

4.
肖端增  尤友生 《公路》1996,(5):48-48
1工程概况汤头沂河大桥全长1009m,总宽11.5m。上部构造是50孔,跨径20m的钢筋混凝土T形梁。下部是直径1.0m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由山东省临沂市交通委员会组织设计与施工。因资金少,施工设备短缺,我们因陋就简,自力更生,用一年多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大桥施工任务。在以往T梁施工安装中,T梁运输主要采用轨道形式,用龙门架或索道进行安装。而我们缺乏以上设备。为了节省资金,争取时间,我们利用现有的一台50t汽车吊和一台35t履带吊完成了任务。ZT梁运输T梁的运输采用自制的两台轮距24m马车拖运。用一台50t吊车将T梁吊放在马车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A级标准二波波形梁护栏对作为高速公路主流车型乘用轿车的防护性能,利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其对乘用轿车的防护能力是否满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简称新标准)要求,并通过事故调研和分析,检验实际道路情况下对乘用轿车的防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A级标准二波波形梁护栏对乘用轿车的防护性能满足新标准要求,且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表现良好。研究成果为A级标准二波波形梁护栏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军茂  张利明 《公路》2023,(11):132-139
波纹钢腹板梁与采用平面腹板的传统钢板梁相比,在用钢量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抗剪屈曲能力。目前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如欧洲规范,给出了确定波纹腹板梁抗剪屈曲承载力的设计方法。本研究利用ANSYS软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波纹腹板的抗剪屈曲能力开展了参数研究,并验证了欧洲规范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波纹腹板的抗剪屈曲能力随着腹板厚度、腹板高度、波纹角度、波纹深度和沿梁跨波纹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波纹宽度的增加而降低;欧洲规范公式的精度对于梯形波纹腹板是合适的,但对于使用三角形或矩形波纹腹板的梁,则必须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7.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75+75+75)m+820m+(300+100)m的单侧混合梁斜拉桥,半飘浮结构体系。主梁采用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分离式双箱断面,全宽38.5m。钢箱梁顶板横桥向变厚,设实腹式横隔板;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短线法预制;钢-混结合段采用带钢格室的部分连接填充活性粉末混凝土构造。南、北桥塔高分别为234m、232m,基础均采用直径2.5m的群桩基础,由于地质条件差,桩端采用后压浆技术提高承载力。索-塔锚固采用钢锚梁方案,钢牛腿壁板与塔壁结合采用开孔板连接件。斜拉索采用标准强度1 770 MPa的平行钢丝,外置式阻尼器采用杠杆质量减振器LMD。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自由扭转理论推导了具有抗扭约束的单跨斜支承曲梁的实用解析解公式,该式是同类斜交直线梁、正交曲线梁的通用解,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最后,将文中公式得到的解与按有关文献用Ansy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性较好,说明了文中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异形孔T梁能直接利用架桥机横移一次性架设到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工艺,一次性完成了异形孔T梁的架设。  相似文献   

10.
以8根不同掺量的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无黏结预应力梁的收缩徐变试验为基础,提出了从混凝土模型梁短期试验值推算相应混凝土梁在该桥梁工作环境下收缩应变及徐变系数的方法,进而得出桥梁的徐变长期效应计算式;结合桥梁规范JTG D62-2004中收缩模型与徐变模型的思想,得出计算混凝土桥梁收缩应变及徐变系数的修正公式.该公式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精度,且该预测方法不需做材料的收缩徐变试验,亦避免了从标准环境下用试验值推算桥梁工作环境下收缩徐变可能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乌龙江特大桥引桥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形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卫 《华东公路》2000,(5):9-12
福泉高速公路福州连接线乌龙江特大桥的引桥为15孔35m和42孔2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为探讨后连续部分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采有预应力混凝土为后连续手段的两组模型梁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摄动法提出一种针对梁桥开裂后的模态分析方法,采用6公式模拟了梁裂缝。首先给出了摄动项的一般表达式,获得了受损梁的特征值和模态振型的解析式;然后以一受损简支梁为例,计算了裂纹深度和位置对频率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裂纹会引起梁自振频率的变化,但当裂纹位于梁的反弯点处时梁的频率无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RC梁的剪切破坏机理,而后研究斜裂缝终端区域的应用分布状态,根据莫尔强度理论,以抗剪强度(剪力)为未知数,建立了当该应力状态达到混凝土极限强度时的二次方程式。公式中含量影响RC受弯构件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如剪跨比,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纵向受拉钢筋的面积,截面尺寸,荷载形式等。本文将公式应用于取自不同文献的100根试验梁的抗剪强度预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表明了本文公式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B.C.奥西波夫在“弹性支承连续梁”(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用原始参变数的方法,求出桥面横向各纵梁的沉陷δ的公式,R=ωδ而ω是一个常数,所以δ值代入上式各梁的分布系数也同时求得了。这些公式因横向纵梁数目而异,书上列出有从2跨梁到8跨梁的公式。各算式最大的缺点是太复杂,直接用之于设计是有困难的。为了把这些理论算式引向实用,该书根据常用木桥桥面都是九根纵梁——即桥面板为8跨梁的情况,编制了以弹性传遞系数K从0.05~1.0之间各支点(梁)反力影响线纵座标的数值的表。这个表是运用这一算法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遗憾的是K从O.05~1.0,仅仅到1为止的K值是不敷应用的。在桥板较薄及跨径小于2~3公尺时,K值一般都大于1,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表可查了。另外这个表只是8跨梁的用表,对于不是8跨梁的计算还是不能解决。但这些局限是不难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图解法建立了扭转梁后桥横梁剪切中心与悬架瞬时侧倾中心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了悬架瞬时侧倾中心与扭转梁后桥剪切中心及各硬点位置关系的公式。采用上述公式,根据悬架瞬时侧倾中心的要求和各硬点位置,可以较快速确定扭转梁后桥剪切中心的合理位置。利用CAE仿真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选取两款不同车型的扭转梁后悬架进行试验验证,也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曹天赐  薛光雄 《公路》1995,(6):28-28,32
珠海大桥除主、副航道桥外均为跨径25m和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粱。其中25mT梁45孔540片,40mT梁34孔408片,所有T梁全部采用预制吊装方案,本文仅对珠海岸预制场的移梁及跨墩龙门的设计与应用作一介绍。1龙门的主要工作任务1.1珠海岸预制场设在该岸引桥的上游侧,垂直于桥轴线方向,担负着珠海岸228片25mT梁及408片4OInT梁的预制任务。预制场设移梁龙门一座(单排),净跨径Mm,高14In,承担预制T梁的起吊、横移存梁及从存梁区吊出装上运梁平车,设计起吊能力为12cio1.2珠海岸跨墩龙门净宽34ny高28m,设计起吊能力为12Ot,主要承担…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能量法对钢主梁双伸臂梁受横向荷载时的稳定承载力进行研究,推导了双伸臂梁受横向荷载时的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同时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双伸臂梁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性弯扭屈曲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满足工程所需计算精度;分析了双伸臂梁稳定承载力随荷载比、简支跨跨度、悬伸比及荷载作用位置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葫芦垡大桥位于黄良公路永定河上,在原桥向东扩建10孔,每孔15m,挢宽8m。上部结构原设计按建于六十年代的原桥后张预应力T梁(梁长15m)出图。由于先张预应力结构体系已广泛发展应用,梁长15m采用后张预应力T梁结构是不适宜的,其技术经济指标亦较差。  相似文献   

19.
由于波纹钢腹板桥梁中预应力筋的作用效应与普通混凝土梁有较大差别,如何确定预应力的配筋原则并进行定量配筋,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探讨了波纹钢腹板桥梁体内、体外预应力筋的作用效应,提出了波纹钢腹板桥梁的配筋设计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实用、简化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配筋设计步骤,并通过算例说明文中方法有助于快捷方便地进行初步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三坐标测量螺纹孔位置尺寸的正确方法,以富康轿车缸盖火花塞螺纹孔位置尺寸的检测为例,用3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测量程序对一个零件的5次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程序,即沿着螺纹旋向步进采点。通过加工工艺及测量方法的分析证明,沿着螺纹旋向步进采点的方法是正确的,并总结出了步进采点距离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