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程文才 《铁道勘察》2012,38(4):81-84
结合广珠铁路岩溶地区广清高速特大桥、白坭河特大桥等桥梁桩基础的施工实践,分析了该岩溶地区的岩溶情况及特点,指出岩溶地质情况下桥梁桩基础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地表塌陷的发生机理,阐述了该岩溶地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础厚覆砂层处理、溶洞处理、邻近敏感点处理、偏孔和斜孔处理、钢护筒选用等施工技术方案。提供了穿过砂层直接嵌岩桩基础施工方案及应用实例,以及穿过砂层和溶洞的桩基础施工分别采用回填片石夹黏土方案、压力注浆方案、钢护筒跟进方案及应用实例等较为详实的施工具体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岩溶分布纵深横广,除了形成北方以山西为中心、西南以贵州为中心的两片面积瞩目的岩溶高原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地理环境跨度。最新统计表明,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约203万km2,加上埋藏型碳酸盐岩,总面积达365万km2,超过我国国土面积的1/3。宜万铁路、关角隧道等项目的岩溶隧道的施工实践揭示,复杂岩溶隧道施工风险极高,而超前地质预报是化解复杂岩溶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龙头措施,但因预报目标不同,所使用的方法明显有异,因而研究岩溶地质预报的适应性方法(手段)及准确度极其必要。研究结论:(1)本文通过对宜万铁路、关角隧道、云贵铁路等多个项目的复杂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进行调研,对岩溶地质预测预报的几种主要方法的耗时及准确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基于岩溶地质预报的几种主要方法的适应性及成果准确度;(2)提出了按风险评估等级的各类地质预报系统的组成要件;(3)该研究成果对今后提升岩溶地质预报技术和岩溶隧道安全施工技术具有借鉴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渝怀铁路第二长隧--武隆隧道地质复杂,施工中揭穿6处的岩溶暗河,发生三次大规模的涌水,涌水量最大达138万m3/d.从地质情况分析、暗河岩溶治理及排水措施、隧道施工方案等几个方面对隧道岩溶暗河以及特大涌水的整治措施进行了叙述、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武广高速铁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岩溶地质特性,通过对不同类型岩溶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相应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关施工工艺既保证超前处理、成孔、灌注混凝土等施工作业环节的时效性、连续性,又满足桩基质量验收标准,满足工后沉降的技术要求,为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贵广铁路三都隧道岩溶高压富水段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都隧道岩溶高压富水段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施工处理方案和施工过程进行研究,认为岩溶高压富水段施工宜采用以地质分析法为基础,以超前水平钻孔为核心,结合物探法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分析;在了解岩溶高压富水段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打开(暴露)溶洞+结构处理方案.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施工后监测位移满足规范要求,并经实...  相似文献   

6.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单一预报方法难以全面预报岩溶地质信息,导致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频发。本文提出了一套以TSP作为长期预报关键技术初判,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作为短期预报关键技术准确预报,同时结合地质素描综合判断法和水平地质钻探辅助验证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此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能准确预报前方一定范围内岩溶发育特征和位置,能有效保证岩溶隧道施工安全,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仕权 《铁道勘察》2007,33(6):20-22
结合大雅河2号特大桥的岩溶勘察,介绍其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发育的特点、溶洞分布情况及岩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对其基础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溶洞、溶槽分布范围广、类型多,其特征各异。因此,溶洞的处理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对拉干隧道几处典型的岩溶地质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喷锚、洞穴回填、护拱加固;托梁跨越;加固注浆。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面介绍宜万铁路岩溶隧道施工阶段综合超前预报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国内外隧道工程施工地质预报技术发展现状的调研,结合宜万铁路工程地质特点,确定宜万铁路岩溶隧道采用"地质—物探—钻探"的综合预报原则,选定地质素描、地震波法、地质雷达、深孔水平钻探、加深炮孔5种超前预报方法。首次系统构建了一套基于岩溶隧道风险分级和施工地质分级基础上的岩溶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模式,并把地质超前预报首次纳入工序管理,对宜万铁路岩溶风险隧道的顺利建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今后岩溶隧道工程超前预报技术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对5种预报方法在现场的实施情况及技术提高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因其探测快速等优点,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地质雷达能够对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溶蚀裂隙带、溶洞和富水岩溶管道等进行有效预报。本文简要阐述了地质雷达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分析地质雷达图像中波形、振幅和频率等特征,探索了雷达图像与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溶蚀裂隙带、溶洞和富水岩溶管道的雷达图像,在波形均一性、振幅和频率变化及信号能量衰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为进一步地质解释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及邻区发育分布有大量的可溶岩,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建设的加大,大量的铁路不可避免的穿越岩溶发育区,岩溶问题给该区域的高速铁路选线及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多条已建成和在建的岩溶山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探讨这些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以地形地貌、气候和高铁主要岩溶问题为主控因素的分区原则,构建高原岩溶区、斜坡过渡带岩溶区、岩溶化平原区等3大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区;在此基础上基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系统特征为控制因素的分区原则,细分为17个高铁岩溶工程地质亚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针对西南及邻区不同的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特点,制定相应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方案,以查明铁路建设遇到的复杂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规避铁路建设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施工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加强施工期地质问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是建设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的必然要求。研究方法:紧密结合施工,开展多期次现场巡查和冬季设计复查,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勘探、化验和专题研究,论证其产生原因、工程危害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研究结果:查明了青藏铁路施工中出现的新增工程地质问题,制定的处理措施可行,效果良好。研究结论:青藏高原特殊的冷暖季节气候条件,工程施工对微地形地貌、风沙运移、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改变,是造成青藏铁路施工中各类新增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强化施工地质工作,动态设计、动态补强优化,是保障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针对铁路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铁路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详细阐述了无人机数据采集流程与数据处理技术,对某段运营期铁路现场踏勘并生成数字地形成果,并对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进行数字地形成果综合解译。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为铁路运行安全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地质灾害是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的工程难题。通过介绍南广铁路梧州段路堑边坡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以及相关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现状,分析从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角度开展铁路路堑边坡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将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贯穿路堑边坡工程整个寿命周期的观点,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角度指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尼跨境铁路是首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直接碰撞、拼合的作用带内,其地形、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极其复杂,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及风险极大的铁路工程。通过分析总结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呈典型的"六极四高"特征,存在极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硬岩岩爆问题,深大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效应问题,高烈度地震问题,高地温热害问题,边坡稳定性问题,泥石流水毁问题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建议采用"科学研究作先导,先进勘察技术为手段,常规调查与勘探是基础"的勘察设计理念,针对性开展中尼跨境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布规律、对铁路工程影响、综合选线技术、工程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南某新建铁路地热水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西南新建某铁路穿越横断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工程受地热影响显著。本文认真总结线路经过区域地热水的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分析影响线路的11处地热泉点补给来源、径流和排泄特征,对线路走向进行探讨,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勘察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本区地热泉点属于欧亚板块板内地热带,以断裂型为主;地热泉水易出露于断裂带、构造复合部位、岩脉侵入带与围岩蚀变带,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岩浆岩与变质岩中出露的泉点温度较高,出露于沉积岩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则偏低;热储层主要为前震旦系、震旦系、三叠系的可溶岩及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保温盖层为导水性、导热性较差变质岩、碎屑岩及松散沉积层;影响线路较大的11处地热泉水起源于大气降水,经断裂带循环、加温后,向河谷或沟谷排泄。目前推荐CIVK线路方案受地热影响小,但有值得进一步优化之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铁路越岭段工程艰巨,且直接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投资和施工安全等重大问题,往往有多个方案进行比选。越岭段线路高程大、隧道埋深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靠大面积区域地质调绘和钻探等地质手段很难查清方案地质问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发挥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的作用是我们铁路勘探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集通线越岭段勘探为例,研究物探技术在铁路隧道选线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论:物探技术能够查明隧道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岩性分界、地下水发育情况,为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依据;科学指导钻孔布设并大量减少钻探数量;大大地降低勘测成本,缩短勘测周期,提高勘测质量。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隧道开挖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特别是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穿越高山多采用隧道形式,这就进一步涉足了以往施工技术的禁区,往往穿越超地质复杂地区,从而为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何快速有效地通过这些地质复杂区和断裂带,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研究结论:本文所述拉脊山隧道施工中,研究采用"土模法"通过塌方段,较好地解决了隧道连续塌方的施工安全和进度问题。土模法处理塌方的关键在于尽快回填土方、封闭形成土模,稳固后的土模顶面必须保证超过开挖线以上,同时做好管道预埋。一般混凝土护拱厚度达到1.0 m以上即可。文章重点阐述的施工原理、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在类似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渝黔引入贵阳枢纽铁路龙宝冲隧道下穿6座已建及在建隧道工程为例,结合现场,详细分析、介绍了下穿隧道施工方案、原则、施工方法;提出了新建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隧道交叉点附近施工爆破控制、防护方案,以及新建、既有隧道的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安全性评估与评价等施工技术;解决了下穿隧道施工中既保证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又保证既有隧道不受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成兰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研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拟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川藏、滇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成兰铁路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采空区等构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选线定线原则为:线路应短距离、大角度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与活动断裂带傍行地段,应选择位于断层下盘(被动盘)并尽量远离断层;尽量绕避性质复杂、不易处理、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质地段;应绕避大型采空区。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西线方案、经雎水场方案、岷江左岸长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