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为我国首个跨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规划环评无成熟经验借鉴,同时面临评价范围行政区划特殊、评价对象技术标准多样、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沿线居民区密集和公众关注度高等诸多难题。通过采取分区域、分层次、全过程评价等方式创新环评评价模式;通过搭建GIS敏感区数据平台、开展生态专题研究、建立噪声振动源强数据库、确定城区段敷设方式评价原则等提升技术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影响评价;通过总结环保选线成果,提出噪声振动防护距离、敏感区生态保护措施和对项目环评实施的建议等方面指导规划的合理实施。上述评价模式、方法的采用和环评成果的应用,提升了规划环评工作深度和报告质量,满足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环评审批需求和规划方案实施的环境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铁路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环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通过对过去20年环评工作的回顾与总结,阐述了铁路行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来技术发展与变化,指出了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项目环评的缺陷和不足。分析了铁路行业开展规划环评的意义、作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了开展规划环评的思路、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立体交通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解决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增多,轨道交通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梳理总结轨道交通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的衔接、噪声振动环境影响、风亭及冷却塔环境影响、城市生态景观影响等环评关注的重点内容,分析地下水评价、场站污水处理、噪声评价范围界定、噪声监测时段及噪声现状超标等环评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轨道交通项目工作实践、技术规范等,针对环评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指导轨道交通选址选线、环保设计、环评编制及技术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施行的相继出台,规划环评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相关的技术规范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已经比较完备,但交通领域特别是铁路领域的规划环评技术体系还不太成熟,尤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该领域规划环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铁路规划环评指标体系难构建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铁路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分析了铁路的发展模式、产业特点和环境影响特点,结合湖北省"十三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选取了基本指标体系构建模式,建立了铁路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做了简要评估,并将其应用于湖北省"十三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公众参与的由来和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发展 ,根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以及国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要求 ,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践 ,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建议。在调查时应注意采用问卷和公众会议等多种方式 ,在环评报告草稿完成之后开始调查 ,在问卷设计中要说明项目情况 ,在调查对象上多注意直接受影响人群 ,以及样本数量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环境筛选的原理和方法,以规划目标、规划措施等规划行为和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等影响领域为阵列,建立环境筛选二级矩阵;分析了规划行为中的规划内容、规划目标、规划措施、规划缺陷和影响领域中的相关规划、背景环境;进而分析了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特征,识别了其对城市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主要影响,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环保选线要求和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推进国家标准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向社会免费公开国家标准相关信息。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参照方案,开展本部门、本地区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公开工作。《方案》规定了国家标准的公开内容。包括国家标准文本(含修改单)、题录信息和制修订信息。所有公开信息全部免费在线阅读,不收取任何费用,以方便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8.
就兰州轨道1号线的规划和建设,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可在1号线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排序靠前的环境影响指标。其次,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轨道交通环评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中涉及的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规划廊道的整体环境影响、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环评指标体系、规划方案调整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与探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规模没有环境制约因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是其环境影响的根源、对其两侧土地利用规划的累积或整体影响是其具体表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张园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241-242,256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环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设计变更问题、降噪减振措施效果不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违规先建现象等。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北京部分地铁站点划分为传统街区型、文化科教型以及商业型站点3种类型,并分别与国外同类型站点在地理位置、站点公共艺术元素提取以及公共艺术运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未来发展提出应以人为本、凸显地域特色以及实现公众参与等要点,并提出在站点公共艺术设置位置应一体化、艺术创作选题应进一步扩展以及公共艺术创作形式应多元化等建议,探究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作品改善地铁站点环境,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力求为今后地铁公共艺术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总结轨道交通行业环境影响与防治特点,梳理轨道交通项目敏感点特性及公众参与的要求,结合近期轨道交通行业公众参与风险排查统计结果,归纳轨道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建设项目参与程序存在瑕疵、参与形式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公众调查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分析结果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剖析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深层原因,从法律法规、机制体制、参与形式、统计方法等方面,提出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降低轨道交通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报告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项目在设计阶段与规划阶段线路方案变化较大时以及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路段不进行方案比选、提出的减振降噪环保措施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不足、公众参与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等。指出目前作为主要的环评技术支撑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存在问题:噪声及振动源强、衰减距离和衰减量的预测评价、减振降噪措施效果选取依据等内容规定得不够细化,对二次结构噪声和古建筑等的评价方法尚待完善。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环保部应加强对评价单位的培训和日常考核,尽快启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的修订工作,加强验收项目数据的统计和总结,提高报告书的编制质量,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北京铁路直径线盾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选择盾构机应在深入研究分析工程地质、施工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类似工程经验,特别是同一地区或类似盾构工程的经验,并通过与多个国外盾构机设计制造专业厂家的深入交流和反复论证,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先进、环保的原则来选型。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为例,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地层对盾构的选型影响分析以及不同类型盾构的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盾构选型分析,可供类似工程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具备深层开放、方便灵活等特点的Card/1软件对路基横断面进行"信息化"设计,基于CardScript脚本语言和QPR函数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横断面线数据库中获取相关信息,实现了路基防护、排水及其他有关工程数量清单文件以及路基防护工程工点设计图的自动生成。此方法能有效简化横断面设计及相关工程数量统计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 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 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i 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公共交通站点地区的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 展,为 TOD 理论提供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成环境的角度介绍 TOD 的基本概念以及轨道 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模型,然后系统地梳理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形式及其改进模型,总结节点-场所模型常见的评 估指标及车站影响范围参数,最后归纳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应用场景,提出其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评估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影像高铁竣工环保验收信息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营  陈忱  张峰  吴艳婷  肖如林 《铁道工程学报》2011,(7):105-107,109,111
研究目的:目前发展成熟的无人机遥感业务,能够为高速铁路竣工环保验收提供可靠、高时效性的铁路工程信息数据,弥补人工踏勘不足,提高环保验收工作效率。本文以武广客运专线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为例,制定了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信息分类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影像解译数据库和制图符号,并将分类体系应用于武广客运专线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期望能为我国类似高铁环保验收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论:将无人机影像数据应用于高铁环保验收工作具有可行性,建立的无人机信息分类体系,最大程度地提取高铁环保验收工程信息,同时,建立的信息解译数据库及制图符号,有利于分类体系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运营里程不断增加、检测检查海量数据及人工二次分析、车间组织管理效能低下等问题,文章构建维修方案智能决策系统框架,设计了铁路工务线路维修方案智能决策系统,建立设备检查、病害分析、单元评价、任务界定等设计规则,估算维修部门的维修能力,实现自动评定、测算、设计、生成方案以及作业效果评价。试点应用证明,该系统辅助车间生产计划决策,减少分析工作量,科学组织生产,有效提高工务专业智能化维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铁路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为了保证铁路隧道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与效果,有必要研究隐蔽工程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托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工程,对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仰拱及拱墙衬砌等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现状进行阐述,提出通过施工信息化手段让隐蔽工程"去隐蔽化"是控制隐蔽工程质量的关键,针对较为重要的隧道爆破开挖和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效果评价进行探讨。其中,隧道爆破超欠挖质量控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点云模型达到可视化效果;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评价则基于现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通过制定各评定项目的权重,对锚杆支护施工质量进行量化,该方法在保证成果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研究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演进困境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提出铁路云数据中心的总体技术架构,详细阐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铁路数据中心平台优势。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超融合技术和网络拓扑技术展开说明。立足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角度,重点从IaaS层资源规划、云管平台建设、网络架构设计和云平台双活灾备建设4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工程现场实施提供重要的建设思路支撑和实验室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