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含裂纹有限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裂纹问题的复应力函数方法,对含裂纹有限加筋板中裂纹表面作用分布力时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分析求解.对有限加筋板离散化,不考虑弯曲的影响,将筋条对裂纹板的作用力转化为作用在板边界的切向力,通过对受边界切向力作用的含裂纹有限板问题的求解,从而求解了含裂纹有限加筋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含裂纹损伤部分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翠香  赵耀  刘土光 《中国造船》2003,44(Z1):387-393
基于复应力函数的解法,对含裂纹部分加筋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分析计算.考虑了部分筋条的长度、位置以及筋条与板的相对刚度对加筋板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基于这些结果对结构的止裂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裂纹长度,随着筋条长度的增加,筋条对裂纹板的加强作用普遍提高,当筋条的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增加筋条长度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不大;提高筋条对板的相对刚度,能有效降低结构应力强度因子,提高结构的止裂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芳  韩芸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07,11(3):383-395
对具有裂纹缺陷的加筋板的剩余强度进行了数值分析.考虑了加筋板上的三种缺陷形式,即板和筋上的垂直裂纹,板和筋上的倾斜裂纹以及板上的裂纹和筋上的圆孔.对板和筋上的相对裂纹长度、材料属性、板和筋的厚度、裂纹开裂角度以及圆孔的直径等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将无加筋板剩余强度的经验公式推广到加筋板,并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对含中心裂纹有限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对结点位移的解析解和有限单元法中的计算表达式的分析,提出一个用于评估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精度的参数,并通过算例和文献结论分析说明该参数是一个计算简便的、有工程实际意义的参数.可以用于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精度评估.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温度梯度法对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有限元网格划分规则的讨论,确定了数值模拟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的最佳方案,同时,采用Green函数法以及Faulkner模型给出了残余应力作用下应力强度因子的理论值。通过有限元模拟与理论计算的结果比较,验证了常规载荷以及残余应力作用下,含中心裂纹平板以及含初始裂纹加筋板结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立了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结构裂纹扩展模拟流程。最后,通过拉伸载荷下加筋板裂纹扩展模型试验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为加筋板结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以及裂纹扩展寿命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制缺口的加筋板结构试样,对921A钢加筋板结构进行拉伸疲劳载荷作用下的低周疲劳试验,采用奇异单元法计算相应试件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利用Paris准则得出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式,得到拉伸疲劳载荷作用下舰体加筋板结构破口裂纹扩展模型,用于分析和预报破损舰船结构在波浪中航行时的裂纹扩展情况和剩余疲劳寿命预报,算例验证了本试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粘贴修复含裂纹加筋板的极限强度,[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分析,基于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模型,对仿真结果与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以CFRP双面修复含裂纹加筋板为例,研究CFRP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并对胶层剥离机理和胶层应力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使用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后其极限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且接近于含几何初始缺陷加筋板的极限强度;CFRP修复含裂纹加筋板的脱胶行为发生在极限强度之后。[结论]使用CFRP修复含裂纹损伤的加筋板可有效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船体总纵强度的安全性,对裂纹板和加筋板在轴向循环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系列光板和筋-板组合试件模拟船体板和加筋板构件,并在板上预制初始裂纹,对其在轴向循环载荷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最后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数值分析,将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将由循环载荷引起的塑性累积和疲劳裂纹扩展均考虑在内。通过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板上裂纹长度、筋上裂纹长度、疲劳损伤因子、裂纹张开位移和挠度,分析发现这些参数(尤其是裂纹长度)对轴向循环载荷下裂纹板和加筋板的极限强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局部加强的含裂纹板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裂纹板局部焊接加强板条的断裂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考虑加强板条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的影响,将加强板条对裂纹板的作用力离散化为作用在沿加强板条方向的有限个作用点处,由含裂纹板的复应力函数解法进行求解.文中分别就加强板条位置和加强板条相对刚度对裂纹板加强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加强板条纵向刚度对降低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起主要作用,提高加强板条刚度有利于降低结构应力强度因子,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戎  杨萌  梁斌 《船舶力学》2019,23(5):566-574
为了弥补含裂纹功能梯度材料(FGM)结构强度预测方法的不足,文章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将复杂的FGM板应力强度因子求解问题转化为简单的FGM板和均匀材料板之间裂纹尖端应力比值计算问题,仅通过使用均匀材料板和FGM板裂纹尖端应力比值、均匀材料板应力强度因子经验公式即可得到任意FGM板应力强度因子值,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裂纹尖端应力比值的FGM板应力强度因子简便预测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矩阵运算以及数值积分,仅需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即可在保证精确度的基础上快速得到FGM板应力强度因子预测值。通过多组算例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比传统计算方法更为简便,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船体结构角焊缝的分类及强度条件,对工作焊缝,按其承载模式建立力学模型,并对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完成了普通强度钢和高强度钢在六种组合模式下的焊缝系数推导,给出了船体结构普通强度钢和高强度钢的推荐焊缝系数,为船舶结构焊缝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娄敏  曾鑫  季鹏  王晓欣 《船舶工程》2020,42(4):144-150
为研究顺应式垂直通路立管(以下简称CVAR)的力学特性,本文基于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创建了CVAR力学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之后在原构型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在进一步校正浮力因子后对CVAR进行时域内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新构型相较于原构型不仅减少了浮力块的布置数量,而且在设计位置和极端偏移情况下都能保证良好的作业性能;新构型过渡段的浮力因子在1.08~1.82范围内能满足文中给出偏移情况下的作业要求;CVAR的动力分析中,下部区域(靠井口位置)的各项位移很小,能保持良好的作业性能;过渡段区域由于弯矩较大引起应力值较高,是应优先检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船舶应力监测系统疲劳监测点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结构应力监测系统的疲劳监测点选取问题,根据规范初步筛选出疲劳危险点,利用谱分析法和应力集中系数法计算各类危险点的损伤度。基于各危险点损伤和坐标,设计了考虑损伤度和位置的程序进行筛选,进而确定疲劳监测点的位置。最后针对某艘船,运用上述方法确定了疲劳监测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LNG码头的安全,有必要辨识LNG码头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主要有害因素。提出LNG码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依据,分别从LNG的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和毒理特性进行分析。总结LNG码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对事故进行致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矩形截面抛物线楔形梁作为一种变截面杆件在平面框架结构中经常使用。本文通过求矩形截面抛物线楔形梁的单元柔度系数、刚度系数,提出了平面框架结构中矩形截面抛物线楔形梁的单元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16.
WMU关于人为因素和组织因素的研究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羽 《中国海事》2011,(7):35-37
为研究IMO成员国在事故调查开展过程中对人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类事故原因的反映,世界海事大学(WMU)选择了41份事故调查报告,采用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体系(HFACS)的研究方法对报告进行了深入回顾。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调查官们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最基层的操作性错误即人为因素方面,而忽略重要的深层次组织因素。文中基于WMU向IMO船旗国履约分委会提交的报告对此项研究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能效设计指数(EEDI)对客滚船的要求于2014年4月的第66次环保会上给出。与常规船不同,客滚船属于定制型船舶,影响EEDI结果的参数众多,而且参数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文章首先对计算公式做了详细分析,之后针对几型具有代表性的客滚船的载重量、航速、吃水、主机功率,分析其变化对EEDI的影响敏感度,得出国内航行及中韩航线客滚船当前的EEDI水平,并对如何有效地提高EEDI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此外,还对EEDI于客滚船的意义及当前规范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给予了适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邱家波  朱锡 《船舶工程》2014,36(6):20-23
针对一种新型的复合舱壁结构开展静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首先求解了复合舱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挠曲面近似表达式;其次将复合舱壁的屈曲解耦为钢板的屈曲和层合板的屈曲,并提出了两者屈曲载荷的匹配关系;最后,以重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开展了复合舱壁的静力学优化设计,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流程:首先对层合板的铺层角度进行优化,然后根据钢板和层合板屈曲载荷匹配的原则,确定钢板和层合板的厚度,最后进行弯曲性能的优化,确定陶瓷绵的厚度。  相似文献   

19.
钟涛 《船舶工程》2018,40(S1):382-387
当产品任务维修性设计允许其在线维修且任务剖面的时间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时,通过理论方法计算产品任务成功率的解析解存在较大难度。针对该问题,首先梳理并分析了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推理在线可维修产品完成任务时成功或失败概率事件过程,建立了基于Monte-Carlo仿真的任务成功率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示例展示了方法的应用方向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船舶光柴储交流微电网系统小信号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容量有限、光储单元容量较低的中小功率船舶光柴储交流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光储逆变器的船舶光柴储交流微电网多级控制策略。建立由柴油发电机组模型、光储系统模型以及与网侧功率模型构成的船舶光柴储微电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系统内控制参数对状态矩阵特征值的影响,获得船舶光柴储微电网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确定稳定域内控制器参数的选择范围。最终获得船舶电网电压和频率的仿真结果,为船舶光柴储微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控制参数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