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韩兴广 《铁道勘察》2011,37(2):69-71
结合济南地区铁路工程岩溶勘察成果,通过与施工过程中揭露情况的对比,简要介绍了本区岩溶发育的一般规律,对济南地区的铁路工程勘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卧云界山区岩溶发育对铁路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玺 《铁道勘察》2011,37(2):58-60
在新建黔张常铁路可行性研究项目背景下,对某一山区隧道的岩溶发育进行详细勘察,运用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详尽分析岩溶发育的特征、规律和对铁路隧道工程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对铁路选线和隧道工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鲁南某高速铁路某段线路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和理论分析计算等方法相结合,研究分析岩溶的发育形态和发育规律,从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特征、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历史条件4个方面,对铁路沿线两侧威胁较大的潜在岩溶塌陷区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对策。本文研究成果对鲁南岩溶地区铁路勘察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岩溶灾害对隧道施工构成极大的威胁,为摸清岩溶发育特征规律及其成因机理,从地质背景入手,剖析太行山隧道出口段典型岩溶发育的特征,结合前期工程勘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岩性、断裂构造、地下水、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隧道出口段岩溶发育成因机理,从而为配合施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沈伟升 《铁道勘察》2011,37(3):35-41
叙述了京沪高速铁路徐州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工程地质特征、岩溶勘察阶段划分、勘察方法以及岩溶的工程地质分类和处治原则,并以京沪高速铁路陈山特大桥勘察为例,对岩溶勘察的阶段划分、勘察方法、完成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岩溶地区客运专线铁路的勘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黔张常铁路岩溶区水文地质选线通过采用多阶段、多方法、先进有效的综合勘察技术,全面系统地对岩溶区复杂岩溶形态及岩溶水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查明岩溶和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岩溶区水文地质选线原则,确定重点工程设置的位置、高程,最大限度地识别、评估、规避工程建设和运营风险,从而指导线路选线和设计。研究结论:(1)黔张常铁路通过可溶岩段落长约155 km,受夷平面、岩性、构造等影响,岩溶水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根据岩性、暗河、岩溶泉的分布划分了地下水类型及富水程度;(2)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示踪试验、水量监测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岩溶个体形态及岩溶水的分布特征;(3)根据岩溶及岩溶水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的研究,确定了水文地质线路选线原则,为隧道高程设置、线路走向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文所述的水文地质选线工作内容及方法可为岩溶地区勘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仕权 《铁道勘察》2007,33(6):20-22
结合大雅河2号特大桥的岩溶勘察,介绍其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发育的特点、溶洞分布情况及岩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对其基础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金河 《铁道勘察》2009,35(4):18-20
石膏岩溶分布在我国比较少,青藏铁路格拉段雁石坪地区发育有石膏岩溶.2006年9月,在青藏铁路雁石坪以南约20 km处,铁路右路肩及路基边坡发生地表塌陷,对此开展了石膏岩溶专门工程地质勘察.本次中采用了地震折射层析法并结合钻探验证的方法,综合分析后,取得了准确的地质资料,为岩溶病害整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主要介绍了本次勘察采用地震层析法进行工程勘察的经过,结合钻探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对资料成果进行综合解译,绘制了详细的工程地质图,准确反映了本次塌陷区石膏岩溶的发育情况,最后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可溶岩地区分布范围极广,溶蚀裂隙普遍发育,这对铁路建设中桩基础的安全危害极大。传统方法通过钻探来进行岩溶勘察,不仅工作量繁重、耗资巨大,且通常岩溶发育情况复杂、现场施工干扰极大,严重增加了岩溶勘察难度。针对诸多问题,采用地震CT与管波探测法综合勘察,结合钻孔资料,对两种方法的岩溶勘察差异情况进行研究,并以长昆线怀化南站岩溶勘察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震CT法及管波探测法在井间岩溶勘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铁路路基的主要病害。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岩溶地段路基的勘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深入过程,路基设计也同样是一个逐渐深化和动态调整的过程。在长昆高铁湖南段的路基设计中,始终贯彻动态设计的原则,不断调整和深化设计工程措施,对浅层岩溶发育区采取挖除换填处理,对深层岩溶(不易塌陷区-易塌陷区)采用注浆处理,对没有设桥条件的岩溶极易塌陷区采用低桩板结构跨越。设计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某海域岩溶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形态特征,确保盾构顺利穿越海底岩溶区,有效降低海底隧道施工风险。依托大连地铁5号线某区间海域岩溶勘察工程,首先采用海域地震反射法及海域瞬变电磁法对场区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分区,再利用跨孔弹性波CT法,查明单个岩溶发育特征、规模,最终达到高精度探测海底隧道岩溶发育规模、空间形态特征等的目的。勘察结果表明:(1)传统的水面物探方法能从宏观区域上划分岩溶发育区段,利用水域地震反射法划分2处岩溶发育区,瞬变电磁法划分36处岩溶发育区,并将整个勘察区间划分为岩溶微发育、岩溶中等发育和岩溶强烈发育3个区段;(2)受海水导电性限制,传统的水面及孔间电法类物探方法在海域岩溶勘察中不宜采用;(3)跨孔弹性波CT方法能较为精确的探测局部单个岩溶的空间形态,准确扫描出两孔之间的岩溶发育情况,在二维剖面上清晰反映溶洞与隧道洞身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贵广铁路坪山隧道勘察与施工期间揭示的岩溶现象,分析该隧道岩溶发育情况及特点,提出地质勘察使用的勘察方法及施工阶段的工程措施意见,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的勘察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1)线路尽量绕避岩溶强烈发育区,若无法绕避,线路应尽量远离典型岩溶微地貌单元区;(2)勘察时须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开展大范围地质测绘,采用综合勘察手段进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查清地表各种岩溶形态发育位置、高程、与线路关系等,有针对性布置勘探点及物探段落核实岩溶发育情况;(3)对于地下暗河附近的岩溶隧道,应充分调查研究暗河空间位置形态,分析暗河成因及特点,类比推测暗河对隧道洞身围岩稳定性的影响;(4)施工时可采取洞周超前预报、基底地质雷达探测及洞底地质钻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利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地震映像综合勘察方法进行隧底岩溶探测,圈定隧底10 m范围内岩溶发育段落,保障铁路运营安全。结合不同地层的岩溶发育规律,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地震波、电磁波在岩溶发育区传播过程中,形成反射、绕射、散射等规律,采用综合物探技术探测。在地震映像探测中,采用落锤震源激发,组合检波器接收。结合工程实例,证明综合物探技术探测隧底岩溶的有效性,指出异常深度的确定方法以及物探成果图上仅存单一异常情况的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面的边缘及河谷斜坡地带,由于地壳的大面积隆升、断裂作用和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岩溶。以丽香铁路为依托,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规律,分析岩溶对隧道工程影响,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对高原岩溶区的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宁安高铁地处长江以南丘陵地区,湖塘密布,地质条件复杂,铁路沿线可溶岩分布范围较广,碳酸盐岩分布的地段均有岩溶发育,溶蚀现象明显,岩溶发育程度多为中等发育和强烈发育,溶洞多呈串珠状,高铁建设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有效查明自然地理和地质情况,根据溶洞发育程度,选择适宜的路基、桥梁方案,并做好结构沉降控制。基于此,本文开展岩溶地区勘察勘探方法及对应的结构物设计方案研究,从而保证设计的可靠性。研究结论:(1)岩溶地区勘察应精细调查分析,超前谋划组织,科学管理实施,宜采用钻探取芯试验、地震CT法和管波物探等新技术进行综合勘探,查明岩溶地段岩溶发育和分布情况;(2)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考虑工程处理难度及费用,建议有条件情况以桥代路通过;(3)岩溶地段路基宜根据"先探后灌、探灌结合"的原则进行注浆动态设计;(4)岩溶区桥梁桩基础宜根据逐桩钻探资料,布置桩基基础展布图,桩基础需要穿透溶洞,支撑于底部稳定的基岩上,采用不等长桩设计;(5)本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勘探及结构物地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岩溶发育特征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岩溶专项勘察资料,总结了该线岩溶区3种地质结构类型、岩溶塌陷机理和高、中、低3种风险区划分。从岩溶的横向、竖向分布以及溶洞填充情况等方面总结分析岩溶的发育特征和规律,发现岩溶主要在岩面下15m范围内发育,且以小于3m的溶洞为主,由上到下溶洞的填充率逐渐降低。考虑6号线施工及运营安全,以阻止上覆砂层的漏失为目的,对于主要车站及区间隧道下的溶洞,主要采取封闭溶洞连通通道和对溶洞注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及邻区发育分布有大量的可溶岩,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建设的加大,大量的铁路不可避免的穿越岩溶发育区,岩溶问题给该区域的高速铁路选线及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多条已建成和在建的岩溶山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探讨这些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以地形地貌、气候和高铁主要岩溶问题为主控因素的分区原则,构建高原岩溶区、斜坡过渡带岩溶区、岩溶化平原区等3大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区;在此基础上基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系统特征为控制因素的分区原则,细分为17个高铁岩溶工程地质亚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针对西南及邻区不同的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特点,制定相应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方案,以查明铁路建设遇到的复杂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规避铁路建设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铁路,岩溶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物探及钻探对黔张常铁路武陵山隧道的岩溶分布进行研究,阐述了测区岩溶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形态特征,并从岩性、构造、地貌等方面分析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测区岩溶发育强度进行分级,对岩溶空间分布与隧道的关系和岩溶地基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为工程设置安全性和线路方案合理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质综合勘察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内昆线闸上隧道、钻沟大桥的岩溶勘察为例阐述对岩溶地区进行综合勘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综合勘察的方法步骤。其结果经施工验证,确认勘察资料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黔张常铁路多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且分布有矿场采空区,地形地质条件对线路布设有较大限制。介绍黔张常铁路在武陵山区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成果指导岩溶地区铁路选线的研究方法,对水沙坪至晏家堡段的三个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工程设置、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绕避不良地质、工点设置合理、工程经济性较优的方案,并对岩溶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选线思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