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线路以服务内部游客出行为主,为更好把握景区外部的客流来源以及其与其他方式的换乘比例,研究提出基于游客出行方式链的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从出行节点识别、客源市场分析、游玩时间特征等方面逐层研判出行方式选择,并在湖南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空轨项目中进行应用,为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和运营组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山地景区地势复杂,其发展普遍受交通所限,为了提高山地景区的运营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国内部分景区规划和修建了山地旅游轨道交通。本文列举了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特征及线路规划模式,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供需环境及与常规公交的关系四个角度分析,对应建立四个子系统,并选取具有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据此判断线路规划方案适应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际间旅游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对旅游交通系统的统筹发展与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为了分析影响城际间旅游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内在原因,本文以成都东站旅客对城际旅游出行方式选择的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为依托,建立多项Prob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旅客对城际旅游出行选择的偏好规律,并对各影响因素的边际效用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小汽车拥有、月收入等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出行费用、出行时间、旅途风景吸引程度、交通枢纽到景区距离以及目的地停车服务能力5个特征属性的主观感知与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显著相关;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和旅途风景吸引程度三个因素更受到旅客关注,可在最大程度上引起旅客对出行方式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刘雨萱  陆然  丁翔  纪超 《综合运输》2023,(6):56-61+147
高铁定价直接影响旅客的出行选择与铁路部门的整体收益。本文基于差异化定价的思想,通过分析发车时刻、旅行时间与高铁票价及客流量的关系,建立目标为铁路收益最大化和旅客出行费用最小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采用Frank-Wolfe算法求解下层规划并对客流量进行弹性需求下的均衡配流,在遗传算法中结合爬山算法求解上层规划,并将上下层规划进行嵌套计算,得到最优票价。最后以京沪高铁为例,对模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发车时刻与旅行时间的高铁定价策略可在旅客出行费用较低的情况下明显提高铁路部门的客票收益。该研究对提升高铁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客流15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历年客流统计数据,对客流量变化和客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就影响客流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及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述了宜兴市交通概况及规划,介绍了宜兴市旅游发展概况;其次,通过分析宜兴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预测旅游客流及非旅游客流流量,汇总得出研究年度淡旺季全网客运量指标;最后,从优化地区交通结构、实现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价值观等方面论述了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线网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苏州轨道交通目前仍未有整合地铁、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的客流分析预测系统。在对现有轨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功能的定位和设计原则,将客流分析预测系统分为基于大数据及出行链的乘客出行特征分析、多场景需求预测及灵敏度分析、突发事件下影响多方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多方式轨道交通客流状态实时推演、客流分析与预测展示等5个子系统,初步形成了苏州轨道交通客流分析预测的系统框架。该框架为城市交通管理及控制提供了更好的辅助决策,为提升苏州市交通服务水平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客流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的目标、要点、年限和内容,建立了包含出行生成预测、出行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预测和交通分配预测的四阶段法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四种方案进行了客流预测,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很多游客发现,旅游出行越来越舒适了,自驾车可以通过专列托运到目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增添了旅游咨询、订购景区门票等服务,到达景区后可以乘坐直升机在空中赏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在共享之风的推动下,公路旅游逐渐有了自己的共享出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各大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居民出行的首选,而客流预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普洱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实例,在研究现状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公交发展水平及道路系统运行特征基础上,利用四阶段模型理论,分析普洱市不同组团间的居民出行量、出行分布、出行结构等特征,对普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进行测试,通过预测线路的断面流量、客运量、负荷强度,确定不同的比选方案指标,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量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城市无序蔓延、道路交通拥挤等问题,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以土地容积率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化轨道交通客流量、最大化土地增值、最大化居住环境舒适度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Pareto最优解,定量分析适宜TOD模式的合理容积率。以成都市轨道交通2号线犀浦站为例,对其周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调整前,略微降低了居住环境舒适度,显著提升了轨道交通客流量和土地增值,对TOD模式下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交通对于旅游景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自然旅游景区的特点,明确自然旅游景区公路交通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景区群公路的规划理念及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谭粤聪 《综合运输》2023,(8):58-62+74
轨道交通出行与多种出行方式有效衔接,不仅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且可以有效利用低碳、环保的出行工具。通过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可以研究接驳方式选择概率与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厦门市为例,研究使用Kirchhoff分布方程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并考虑综合出行成本对选择概率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考虑各接驳方式综合成本相对差异、计算简单的优势。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选择,合理推导出站点周边接驳出行选择概率与出行距离的关系,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接驳需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提出用户类型识别和出行轨迹识别的方法,分别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常驻人口及外来旅游人口在重点景区的特征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对亚欧博览会期间参会人员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为手机信令数据在旅游景区和重大集会客流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炜欣 《综合运输》2023,(2):66-70+86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从区域轨道客流预测的复杂性作为切入点,在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行湾区交通圈层划分,并论述了不同圈层出行特征的差异及联系;通过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客流预测方法的回顾及适应性分析,肯定了“四阶段法”类预测方法在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应用的优越性;进而提出圈层分级的轨道交通预测思路,并以四阶段法为核心,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尺度下的轨道交通一体化客流预测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黄山风景区旅游交通工作如何与"加快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要求相适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及广大中外游客便捷出行需求。笔者认为应该着重探讨黄山旅游交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普通民众使用航空出行与商务和公务人士出行的消费观不同,除了安全、正点、舒适外,他们更关注出行的经济成本。因此机场轨道交通成为不少航空旅客进出机场的选择,从大的方面说,这种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是与节能减排的精神一致的,而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高品位甚至也能提升城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徐家汇功能定位为出发点,通过对交通现状的分析,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预测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区域交通及客流的流量、走向的变化趋势;结合徐汇区的区域交通规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目前处于飞速发展中,很多中等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在规划或建设中。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是城市轨道规划、建设和运营等环节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对2018年开始今后三年的日均客流、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人次、客流强度、全日周转量以及平均运距、分时段客流分布等数据进行了预测。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环节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