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玥 《北京汽车》2012,(1):19-22,27
汽车车外噪声的标准法规主要包括对汽车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和定置等状态下的噪声规定;文中对比分析了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研究它们在汽车车外噪声试验方法和限值方面的要求;最后简单阐述了我国汽车噪声标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技术》2014,(8):60-60
<正>2014年2月26日,由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承担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论证会听取了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作的开题报告和标准草案内容介绍,经质询、讨论一致通过了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参会委员认为,该标准是对摩托车噪声进行控制的重要标准,对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台湾省是世界摩托车产量较大的地区之一, 同时人均摩托车保有量居世界首位。为规范摩托车噪声管理,台湾省有关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摩托车噪声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1 台湾省摩托车噪声法规的控制进程台湾省制定的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如表1 所示,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如表2所示[1]。  相似文献   

4.
为记录汽车加速行驶噪声和定置噪声的测试结果并在车内随时调整测试方案、减少测试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噪声无线测试系统。通过硬件的连接、前面板的设计以及后台程序的编写构建了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无线传输、数据记录和存储等工作。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满足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和定置噪声等的测试要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汽车噪声的日益关注和汽车噪声限制标准的日渐严格,控制汽车噪声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文章基于均匀圆形传声器阵列技术,采用MUSIC空间谱估计算法,对某型轿车定置状态时不同转速下分别进行噪声源识别,找出其主要噪声源和声场分布特性,为进一步控制汽车噪声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传声器阵列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汽车噪声源识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信息专递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项摩托车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6169—2005)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4569—2005)2项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噪声,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影响汽车综合噪声的因素,确定了发动机噪声和轮胎噪声为目前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在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汽车噪声测试方法后,认为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为考核汽车整车噪声的主要指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汽车噪声试验中的加速车外噪声、车内噪声及车辆定置状态噪声等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探讨了我国目前在汽车噪声试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实施第2阶段摩托车噪声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169-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4569-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已于2005年4月5日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并由环保总局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2005年7月1日起实施。下面就有关标准内容和实施方面的若干具体问题作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构某越野车车身表面声场,分析了噪声产生机理,并结合车内噪声特性,制定了车内降噪方案。对样车进行噪声对比测试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状态车内降噪与声品质提升明显:定置工况,车内噪声平均降低3.3d B,声品质平均提升5.4%;巡航工况,车内噪声平均降低2.2d B,声品质平均提升4.5%。  相似文献   

10.
将摩托车行驶噪声欧洲认证试验方法与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欧洲认证试验方法较之我国规定的更明确及限值更严格。对于定置噪声,两轮和轻便摩托车试验与我国现行规定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标准ISO362—1:2007的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现行标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标准下轮胎噪声对M1类车辆噪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噪声对加速噪声结果的影响有了大幅度提高,甚至成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As a consequence of variable traffic speeds, vehicles are excited by road profile processes having spectral densities differing from those known from the literature, although stationary in order two. This phenomenon has to be reckoned with primarily in the dynamic design of vehicles operating mostly in cities. A method has been presented for the numerical construction of distorted road profile spectra for variable travel speeds, using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f use in the dynamic design of vehicles.  相似文献   

13.
标准 ISO 362-1:2007提出了新的测试限值和方法,但其中试验的加速入线方法尚未明确,给测试机构带来了较高的测试难度。针对此问题,基于理论分析,通过试验建立 Simulink数学模型对 M1型汽车进行研究,考虑距离和起始速度的耦合,对车辆的预加速距离和加速起始车速进行了两种不同加速方法下的预测。经试验验证,符合率为 80%,平均准确度为0.612 km/h,最低误差可达到0.2%,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该模型对于标准的执行,降低了试验的准备难度和复杂程度,一定程度填补了标准中对于加速方法的空缺。  相似文献   

14.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研究及我国载客汽车噪声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邱彬 《汽车工程》2007,29(6):515-519
通过对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源的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排气噪声和轮胎滚动噪声是目前汽车加速行驶的主要噪声源。在阐述了我国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试验方法后,提出驾驶员操作是影响测量结果的最主要因素。结合大量试验测量数据,对比分析了GB1495-2002第二阶段噪声限值实施前后我国汽车加速噪声的变化,建议将加强M3类大型载客汽车的降噪研究工作作为今后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噪声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平均车速和车速标准差的路段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几条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交通安全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事故率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统计样本进行了路段事故率与平均速度、速度离散性、车速标准差系数的偏相关分析,从计算结果发现分析路段事故率与车速离散性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影响分析路段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车速分散性;最后采用质量控制法,筛选出同类型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并提出了同类型路段车速离散性临界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车速低于设计车速时,为降低道路事故率,应着重控制车速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三维路面的数值模拟是车辆虚拟道路试验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道路谱的重构与分析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谐波叠加法作为常用的道路谱重构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精度。但在解决非规则分布的复杂道路问题时存在着重构精度不足以及计算效率不够等问题。为此,在原有的谐波叠加法基础上,提出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方法。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技术对谐波叠加法进行改进,以正定平方分解 (Cholesky) 次数来减少计算内存,从而提高道路谱重构精度。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谐波叠加重构方法,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算法运行模拟时间大大减少,但是精度明显提升。与直接测量法、载荷谱迭代法、谐波叠加法以及滤波白噪声法等相比,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精度在90%以上,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模拟仿真,重构的路面功率谱与标准路面谱能很好地契合,得到更加满意的仿真效果,在车辆虚拟道路试验中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路面(OGFC)的降噪特性,通过声级仪对采用胶粉改性沥青的OGFC路面和普通改性沥青的密集配路面在不同车型、车速、车况下进行噪声现场测试。结果表明,OGFC路面比普通密集配路面降噪量最高可达8.9dB。同时用驻波管法对两种路面的试样在不同厚度条件下测定其吸声系数,发现采用厚度为4cm的OGFC路面可获得最大的降噪效果。得出采用胶粉改性沥青厚度为4cm的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作为低噪声路面具有比较好的降噪特性。  相似文献   

18.
Traffic accidents are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human factors, vehicle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ently, human factors have been draw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as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enhanc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and improve road conditions. Driving distraction caused by an increased driving workload is a representative human factor. Various studies in the past have attempted to quantify the driving workload by using EEG activities. However, they have failed to consider vibration properties generated from vehicle engines. A number of noise signals were included in brainwave signal processing, which resulted in a failure to obtain reliable outcomes. Thus, this study suggests driver EEG activities free of vehicle engine secondary vibr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a method that analyzes the driving workload with high statistical reliability. By us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standard values of driving workload for straight and left-turn driving that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uld be calculated. 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driving workload created by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HVI and road design.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幂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白噪声激励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有理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白噪声激励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幂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白噪声激励模拟方法,并对其两轮路面不平度输入的白噪声激励模拟方法进行了推导.通过对不同等级路面的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各领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商用车的数量每年都在持续的增加。而对商用车驾驶员进行调查后发现,驾驶室内的噪声污染对其驾驶舒适度以及对路况以及车辆行驶的判断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就商用车驾驶室噪声的产生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减震降噪技术的应用,为商用车的应用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