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历史路段行程时间数据,提高短时路段行程时间分布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行程时间数据与实时行程时间数据间的关系,构建了二者间的映射模型,有效地将非精确对应下的数据区间映射为精确对应状态,并根据所建非线性模型得到预测数据分布,极大地提高了行程时间分布的预测精度。考虑时间延迟等因素,采用DYNASMART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随着采集步长的增加,应用自适应数据融合方法得到的短时行程时间预测分布与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行程时间分布状态保持一致,这有效保障了数据预测的质量,为智能交通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多信号交叉口影响下的行程时间分布及可靠性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之一。本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信号协调控制下的多信号交叉口行程时间影响因素模型。首 先,对车牌识别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路段和干线行程时间数据;然后,利用Burr分布和高斯混合 模型对数据进行分布拟合,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交叉口数量、干线长 度和干线流量与行程时间特性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单路段行程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双 峰现象,高斯混合模型适用于单路段行程时间的拟合;而Burr分布可以较好地描述多信号交叉口 干线行程时间分布右偏和高峰值的特征。交叉口数量、干线长度和干线流量与行程时间特性之 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干线长度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干线长度的增加,行程时间趋于一个稳定 的单峰分布,波动性减小,可靠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关明 《北方交通》2013,(8):39-41
行程时间可靠性已经成为道路网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首先在总结已有路段行程时间可靠性的有关算法之后,计算了路段的行程时间可靠性。然后,将路段行程时间可靠性作为路阻函数,从用户均衡分配模型(UE)加以引申,建立了行程时间可靠性分配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应用于实际的路网中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弹性需求下路段行程时间的波动随道路长度延伸的收敛性.采用 MITSIM仿真路段上车辆的行驶过程,根据仿真数据计算车辆通过该路段的预期行程时 间,路段入口处的交通需求由需求函数及预期行程时间确定.通过记录所有车辆驶入、驶 出该路段的时刻获取车辆的实际行程时间.用行程时间标准差系数来衡量行程时间波动 性.数值算例对不同潜在交通需求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任意确定的潜在需求,在 弹性需求的作用下,路段行程时间的波动性都将随着路段长度的延长而趋向收敛,随着 潜在交通需求的增加收敛速度减小,弹性系数的增加则促进行程时间波动的收敛.  相似文献   

5.
 行程时间可靠性是反映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由于交通系统存在不 确定性,行程时间的波动具有异方差性,利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的行程时间预测模 型,无法对行程时间进行准确的预测.针对行程时间波动的尖峰厚尾、集群性等特点,引入 计量经济学中的ARCH 模型簇.通过实证分析,评价行程时间波动的时变性、持续性,描 述系统外部信息冲击的分布,分析行程时间波动对外部信息冲击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 ARCH 模型簇能很好地适应行程时间序列数据的方差变化特点,与交通系统的自身特性 相吻合,能够对路径行程时间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出租车轨迹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网格交通状态的行程时间计算方法。在区域网格化的基础上,利用出租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数据构建区域网格宏观基本图,并对宏观基本图的流量-密度关系进行拟合;进而使用高斯混合聚类法,将区域交通状态分类为畅通、轻度拥堵和重度拥堵。对不同交通状态网格的行程时间进行挖掘分析,发现3类交通状态下网格行程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畅通、轻度拥堵和重度拥堵的最佳行程时间分布分别为Gamma分布、Weibull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通过不同状态网格行驶时间联合概率密度分布的近似拟合推导出路径网格行程时间概率密度模型。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一 定可靠度条件下的行程时间,对不同线路和时间内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路径行程时间估计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16%,可以为交通诱导与未来导航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行程时间可靠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鸿  冯均佳  杨超 《城市交通》2007,5(5):42-45,37
针对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往往不能有效地描述小间隔行程时间分布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行程时间算法.通过基于浮动车数据的行程时间经验分布,得到了以15min为间隔的不同出发时段行程时间的可靠度指标.以广深高速公路同乐-宝安机场段为例,对不同日、不同出发时段的行程时间可靠度特征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方法对于描述交通条件变化比较频繁的城市交通环境的行程时间可靠度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路行程时间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交通预测分析一直是ITS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进展也直接影响着ITS子系统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的实施。文章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先使用浮动车数据计算出路段在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再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目标路段在相同时段下的行程时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相同时段不同路段、相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分布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和道路服务水平进行对照,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最后,对行程时间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将城市道路周边建成环境的相关属性作为路段行程时间的解释变量,结合城市低频浮动 车数据,在不需要速度等GPS信息的条件下研究建成环境属性因素对路段行程时间的影响。同 时,给出一种新的路段行程时间分布估计方法,即利用路段车辆数的分布代替路段长度作为路段 行程时间的分配比例系数,得到路段行程时间的分布情况。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以辽宁省 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为例进行分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各类建成环境对行程时间的影响 参数值,并对比研究路段在有、无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行程时间。结果表明:道路周边的建成环境 会在不同时段导致路段行程时间显著增加,学校的影响时间段主要在6:00-7:20,医院、诊所集中 在7:00-8:00,交叉口造成的行程时间增量在研究范围内整体较为平均。通过似然比检验,验证了 将建成环境变量作为路段行程时间影响因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在固定检测器和浮动车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基础上,利用两种估计方法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应用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算法对估计结果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对路段行程时间更为精确的动态估计.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交通调查和VISSIM仿真环境实现对固定检测器和浮动车的数据收集和行程时间估计.结果显示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精度,且适用于不同流量状态下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桥墩的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状态的影响,结合高薄壁墩的特点,对仁义河特大桥桥墩刚度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已有隧道经常发生二衬空洞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提出了公路建设质量行为评价指标,并鉴于质量行为评价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行为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建设质量行为的科学准确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方式做了初探,从而实现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的差别化和动态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五盂高速公路上跨石太高铁太行山隧道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计算跨越隧道的思路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监控量测在公路黄土隧道洞口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它能够准确、及时反映围岩的变化趋势、规律,反映围岩的应力释放过程,能够指导围岩支护参数的修正,确定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等,对隧道施工的经济及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97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将其破坏形态分为弯曲型、粘结型及剪切型三大类。主要对其强度和延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及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平定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为阳泉至盂县高速公路与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提供便捷的交通流转换,详细介绍平定枢纽方案设计,并以此为例阐述山区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思路及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