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软~流塑地层地铁暗挖超前预支护预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Ⅵ级(Ⅰ类)软~流塑地层中进行隧洞开挖,施工难度很大.结合某地铁区间隧道施工,采用了预支护、预加固技术,避免了作业面坍塌,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确保了施工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棚超前预支护作为隧道开挖的辅助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隧道在穿越浅埋大偏压、软弱破碎围岩、泥流地下水活动较强等特殊困难地段的隧道开挖问题,也有效地限制了地面沉陷.以西安地铁2号线体育场站—小寨站区间隧道设计施工为例,结合监测数据,介绍了长大管棚预支护在西安地铁设计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北京地铁五号线刘家窑车站主体暗挖段隧道北端马头门超前支护的工程实例,研究和阐述了管棚加交叉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技术的机理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暗挖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探讨采用柱洞法结合超前管幕施工的控制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轨道和隧道结构进行加固.根据现状评估数据制订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控制标准,并制定各施工步序的沉降控制值.监测结果表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缝处沉降量最大,是施工控制的重点部位;超前管幕起到了防塌作用,但其自身施工引起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9.52mm,选用时应慎重;侧洞管幕施工完成时,变形缝处隧道结构累计沉降量超限,且道床与隧道间发生严重脱离.采用抬升注浆和充填注浆分别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累计沉降量超限及道床与隧道间脱离进行处理,最终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量控制在16.75 mm以内,道床与隧道间脱离区域被有效填充,确保了施工期间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新黄龙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介绍新黄龙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拱顶大面积塌方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主要有对塌陷范围进行注浆、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和长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隧道塌方段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掘进等措施,安全顺利地通过塌方段。  相似文献   

6.
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竹—侨区间过侨城东路立交桥段地铁隧道的施工 ,重点论述在立交桥与地铁同期施工相互干扰的情况下 ,地铁隧道施工采用超前密排小管棚注浆预支护等施工技术 ,保证其顺利安全地通过立交桥群桩基础段。  相似文献   

7.
杭州向山路象山隧道属浅埋隧道,地层风化严重、围岩稳定性差。文章介绍隧道施工采用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围岩技术方案、不同围岩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出入口地道施工为实例,对黏质粉土地层中超浅埋暗挖地道采用交叉中隔墙法(简称CRD法)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介绍,针对施工误差导致管棚下沉而部分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排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案代替原设计的管棚加小导管的方法,并将开挖施工方案由单向开挖调整为从两侧向中间双向开挖。施工方案变更后,经过严密的施工监测和过程控制,地道最终顺利安全贯通,典型点位的沉降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了该设计变更后超前支护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大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稳定、快速地进行,可在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岩堆等不良地质地段进行超前预支护。介绍了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铁暗挖隧道过河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与5号线的区间联络线隧道多种施工方案,以及过河施工洞内、外所采取的措施,通过比选确定该段过河应采取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北京地铁16号线11标苏州街站洞内机械成桩施工情况,阐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洞内机械成桩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洞内机械成桩施工有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包西铁路裴家塬隧道高边坡且下临河道,在施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双排小导管代替φ108管棚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地铁1号线集美中心站站后停车线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此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开挖对小净距盾构隧道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分析了CRD(交叉中隔墙)四步开挖法、CRD六步开挖法(靠近盾构隧道部分后开挖)及CRD六步开挖法(靠近盾构隧道部分先开挖)对盾构隧道的影响,揭示了盾构隧道位移和管片弯矩的变化规律: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开挖时对先施工的小净距盾构隧道产生4~9 mm的位移值,盾构管片产生80~170 kN·m的弯矩值。另外,CRD四步开挖对盾构隧道不利,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弯矩分别增大约33%和6%,并且靠近盾构隧道的部分对盾构扰动更大,因此,推荐使用CRD六步开挖法(靠近盾构隧道部分后开挖)。最后对比分析了盾构隧道的现场监测位移值和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小间距叠交盾构隧道施工主要面临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结构的影响和因地表沉降叠加引发沉降过大两大问题。文章结合工程特点,采用了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相结合,从新增管片注浆孔内注浆加固,先建隧道内增加纵向连接槽钢或米字型钢支撑和信息化监测等施工控制技术措施。从施工效果来看,这些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管片的变形和地表沉降,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含水岩层(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特征,对南京东部山区进行水文地质分区。在确定了不同地质体的渗透系数等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对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内既有和新建矿山法隧道的典型地段标志点进行了涌水量和衬砌外水压力计算。结果表明:水文地质单元Ⅴ属强富水区,地铁建设风险高;其它单元内,张性、张扭性断裂控制了不同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建议加强支护和排水,确保南京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地铁某隧道下穿河段工程为依托,在对地质条件及工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超前深孔注浆、地面复合锚杆桩及洞内小导管补偿注浆等多种注浆加固措施的联合控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了地铁隧道区间下穿河流施工时所遇富水软弱地层的结构及其地表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注浆施工会导致软弱地层膨胀隆起,诱发左、右隧道区间正上方的地层出现“M”型的正曲率变形,地表变形范围约为隧洞跨度的2倍;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地表隆起的速率和变形量有一定影响,必须及时结合监测资料动态调整注浆工艺和关键参数。该联合施工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加固控制效果,能够改善施工作业面前方的地质特性,可有效控制隧道结构及其上部地层的变形。  相似文献   

17.
六盘山隧道为新建天平铁路第一特长隧道。六盘山隧道设计断面较小,各工序之间施工干扰极大,机械通行会车困难。针对隧道的实际情况,通过在正洞内增设装碴段和掉头会车点,并采取移动式空压机进洞及衬砌台车加固横撑改为预埋拉筋固定等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小断面隧道快速施工方法可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风道的布置形式、土建施工、工程投资的定性分析和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阐述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中风道的最适合布置形式,以及在不同的条件下应采用的风道设计形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矿山法进行地下工程的开挖被广泛应用,然而矿山法施工发生坍塌、冒顶等事故较多。因此,对矿山法施工采用科学、系统、动态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对降低矿山法施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长春地铁某工程为实例,对矿山法隧道施工准备期间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施工期间的动态安全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矿山法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